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7 15:57
《科創板日報》9月27日訊 近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參加Bg2 Pod訪談——一檔科技與投資主題的雙周開源對話播客欄目。其間,針對AI前景,以及與OpenAI合作等話題,黃仁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先是關於對OpenAI的投資,黃仁勛認為,OpenAI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萬億美元級別的超大規模公司。至於其他投資者對AI泡沫的疑慮,他表示,OpenAI所能籌集到的資金與這家公司對維持收入的信心相關。黃仁勛強調,OpenAI當前正在經歷兩重意義上的增長,即客户數量的指數級增長,以及AI計算量的指數級增長。
然而事實上,OpenAI至今似乎尚未實現盈利。據The Information此前報道,根據未公開的內部財務數據及業內專家的分析,2025年OpenAI預計虧損超50億美元,其收入亦未能覆蓋建設數據中心所需的資本開支。
在訪談中,黃仁勛表示仍然看好未來全球AI資本開支增長。他預計,若想令AI為全球GDP帶來10萬億美元的增值,則全球每年需要5萬億美元的資本開支,以確保生成大量Token產出價值。在他看來,這部分價值並非如過去由軟件來生成,而是要讓AI持續地工作,這就需要一個可支撐起龐大算力需求的「AI工廠」。
由此邏輯可推導出他對未來算力市場競爭圖景的預判:未來AI競爭將不僅僅關乎於製造一款GPU,而是將演變為可持續進化的「AI工廠」。在這個系統中,將存在數十萬個協同工作的GPU。根據黃仁勛的演算,每部署1吉瓦(可同時為10萬個家庭供電)的數據中心,就需要大約50萬個GPU。
基於上述判斷,英偉達或許的確做到了「知行合一」。
一方面,這家科技巨頭持續押注GPU而非ASIC,因為在黃仁勛看來,GPU纔是能導向「AI工廠」未來的選擇。他表示,即使ASIC廠商將芯片價格定為零,客户仍會選購英偉達的GPU系統,因為在同樣的電力消耗下,GPU系統能夠產出更高的效率。
另一方面,英偉達自身亦積極推動「AI工廠」計劃,早些時候,英偉達宣佈推出Spectrum-XGS以太網,從而試圖將世界各地孤立的數據中心聯結起來。當地時間9月22日,其又宣佈了對OpenAI最高1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雙方將共同部署至少10吉瓦的AI數據中心,用於訓練和運行下一代模型。
對於這番AI宏願,有機構給出積極看法。中金公司9月26日研報表示,AI基礎設施需求可見度正在向2027 年、甚至更遠期延續,英偉達給出2030年3-4萬億美元AI基礎設施投入的圖景,疊加其他海外多家雲廠商和AI硬件廠商的業績、指引、訂單等方面均能印證AI算力需求持續性高。
就投資層面而言,該機構判斷,海外AI投入愈加火熱,雲廠商必須大規模投資AI以確保自身的市場領先地位,以及AI商業化收益初見成效的背景下,中短期雲廠商Capex佔經營性現金流的比例不構成明確限制。現階段AI算力需求確定性較高,行情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