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22:52
(來源:新消費日報)
文 / 徐賜豪
編輯 / 梁又勻
AI或將成為重構生活服務版圖的重要力量。
9月25日,在2025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JDD)上,京東集團 CEO許冉亮出內測中的 「京犀APP」,將其定義為「下一代購物和生活服務超級入口」。而僅僅13天前,美團剛剛宣佈首款AI生活Agent「小美」開啟公測。
兩大巨頭幾乎同時拋出重磅產品,一場圍繞用户生活「默認操作系統」的爭奪戰已然打響。
京東此次推出的京犀APP,可以説是其AI戰略在電商落地的核心載體。
京東集團CEO許冉在發佈會上明確其核心價值在於「用AI讓購物流程更絲滑」,試圖改變傳統APP的操作邏輯——無需在多模塊間切換,僅憑自然語言交互就能完成複雜需求響應。
例如用户提出 「買適合3歲孩子的防水雨衣,要紅色,明天能送到」,系統可自動篩選匹配屬性的商品,並優先鎖定京東物流次日達庫存,全程無需手動操作。
在場景延伸上,京犀承載着京東打通零售與生活服務的戰略野心。內測版本顯示,其功能矩陣以實物零售為基石,已延伸至即時零售、本地生活、出行服務三大領域:生活服務端深度接入京東到家配送網絡,實現外賣、生鮮、藥品1小時達;出行場景中,用户一句 「周末去上海出差需要帶正裝」,系統可同步生成機票預訂、酒店選擇、西裝購買及熨燙服務的一體化方案。
支撐這些能力的是京東首次公開的Oxygen零售創新AI架構。該架構搭配開源的JoyAgent智能體技術,通過多智能體協同引擎統籌調度多場景資源,精準捕捉用户潛在需求。
「京犀的本質是AI+生態的融合。」資深零售專家兼投資人張偉榮向新消費日報記者分析指出,京東通過JoyAI大模型串聯自身物流、供應鏈與第三方服務資源,依託大模型對全鏈路數據的理解,打破了電商與生活服務的流量壁壘。
無獨有偶,美團於9月12日搶先公測的AI Agent「小美」。
據悉,小美搭載自研美團的LongCat-Flash-Chat大模型,主打「一句話搞定本地生活所有事」,聚焦本地服務場景深化。用户説 「再來一單上周常喝的拿鐵」,系統能直接調出歷史偏好生成訂單;提及「帶家人周末出遊」,則同步規劃餐飲、門票、停車等全流程服務,實現 「説完即出結果」的快速響應。
小美「即時響應」的體驗源於LongCat大模型的技術突破。這款採用混合專家模型(MoE)架構的560B參數模型,通過動態激活18.6B至31.3B參數,實現計算效率與性能的平衡。其在H800芯片上達成100token/s的生成速度,輸出成本低至5元/百萬token。
「京東、美團的動作呼應了全球趨勢 ——OpenAI即將打通Stripe支付,AI流量正加速轉化為商業流,如同當年微信上線錢包開啟交易閉環。」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杜雨向新消費日報記者指出,這已成為互聯網生意的必答題。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國內AI投入規模最大的科技巨頭,截至目前阿里並未推出獨立AI超級入口APP,而是聚焦底層雲與算力建設。
杜雨向新消費日報記者分析稱,「應用層壁壘相對薄弱,底層算力與雲服務纔是下一代互聯網的‘水電煤’。」 類比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要做的是基礎設施提供商而非服務供應商,正如英偉達估值高於OpenAI,底層技術生意規模更大、一旦站穩腳跟,無論競爭對手還是行業新進入者都可能成為其用户。
而在上海市人工智能技術協會核心專家、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長田豐看來,目前 AI 還沒做到當年Apple(iPhone)、Google(搜索框)、Meta(社交網絡)一樣石破天驚的「Internet Native」入口,「所以還是很期待最近3年會涌現出10億人都在用的AI Native入口。」
田豐認為,真正的「AI Native」並非原有互聯網應用的漸進式升級,而是以智能體為系統中樞,具備自主學習、多模態交互與「數據-模型-業務」閉環進化能力的全新形態,正如金融領域AI從客服等邊緣場景邁向風控核心環節的跨越,顛覆式技術往往帶來行業洗牌效應。
財聯社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