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從市值排名變化看 科技國資股整合方向

2025-09-26 21:14

金融投資報評論員 劉柯

  中國證監會負責人日前指出,A股市場含「科」量進一步提升,目前A股科技板塊的市值佔比超過1/4,已明顯高於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等行業的市值合計佔比。這一市值排名的變化,映射出A股未來發展的趨勢與方向。

  實際上,這不僅僅是A股市場的特殊案例,從全球資本市場市值排名的變化也可以看出實體經濟的發展趨勢之變。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以美國股市為例,2000年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是微軟、通用電氣、日本NTT電信、思科、沃爾瑪、英特爾、日本電報電話、諾基亞、輝瑞和德國電信。這里面有5家科技企業,3家電信企業,當時實體經濟的背景是上一代互聯網正處於高速發展中,微軟和英特爾是那個時代的代表,而幾家電信企業也是上一代互聯網的運營者和直接受益者。2010年,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是中國石油、埃克森美孚、蘋果、工商銀行、微軟、建設銀行中國移動、巴西石油、必和必拓和伯克希爾·哈撒韋。這個階段正是全球從金融危機中復甦的過程,周期性行業和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讓很多傳統企業市值大增,蘋果也在這個時間段靠一己之力打敗了眾多功能機巨頭如諾基亞等。

  到了2020年,美國股市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又出現了新的變化,蘋果傲視同羣,亞馬遜、谷歌、騰訊、阿里巴巴、Meta和臺積電入圍,這個階段是上一代互聯網應用最盛的時間,也是中國互聯網巨頭風起雲涌的年代,而在這一階段,英偉達還沒有顯山露水。然而,在五年后的今天,英偉達登上美國股市市值排名冠軍寶座,微軟和蘋果寶刀未老,亞馬遜、谷歌、Meta等依舊能霸榜,博通靠AI芯片的鉅額需求而入圍,特斯拉算是市值前十的一個另類。從最新的排名不難看出,AIGC的發展速率非常快,以至於不僅英偉達能靠硬件迅速奪冠,就連微軟、亞馬遜、谷歌和Meta等之所以能不掉隊,也是因為其與AI實現了快速融合。

  有意思的是,A股市值排名前十的轉換過程慢了很多。2010年,中國石油、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移動不僅是A股的巨無霸,在全球的市值排名也居於第一集團前列。十多年以后,這些公司的身影已經從全球市值前十中退出,但依舊在A股霸榜。截至2025年9月25日,A股總市值前十的公司分別是工商銀行、中國移動、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寧德時代貴州茅臺中國銀行、中國石油、工業富聯中國海油。最近一兩年,大家聽得最多的股市段子,就是在上證指數6000點時買的五大行在3600點解套了,還賺錢了。從A股的市值前十榜單中,大家能看到幾隻科技股的身影?寧德時代和工業富聯既算是科技股也不算是科技股,因為它們兩個更多屬於先進製造業,而不是研發型和應用型的科技企業。

  當然,這種情況確實也在改觀,因為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的映射,全球市值前十排名的變化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時代的變遷,A股市值前十排名潛移默化地變化也是如此。資料顯示,A股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業從「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當前的24家,而且最近一段時間大市值高價科技股的表現尤其引人注目,這也是好事。無論是從全球產業經濟的變化趨勢,還是從國內經濟的發展趨勢來看,科技產業都是引領經濟發展重要的動力。從上一個互聯網紅利時代崛起的英特爾、微軟,到中間應用端大放異彩的蘋果、特斯拉,再到現在人工智能時代閃耀的英偉達、博通、甲骨文等,都是各個時代的領軍人物,因此,資本市場給予了它們合理的價格與市值。

  從另一個角度看,A股含「科」量也有一些客觀原因。例如,能在全球排得上名的中概股並沒有在A股上市,如阿里、騰訊、美團和百度等,它們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遊離在A股之外,這也讓A股含「科」量的提升有不小的難度。不過,還好的是,有很多研發型科技企業和先進製造業科技企業在A股登陸並不斷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它們是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礎,特別是現在我們在「硬科技」上亟須自主可控,亟須突破關鍵技術的時候,龍頭科技企業的市值提升,能給產業端和資本端傳遞明確的信息,提升發展的信心,這纔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高價大市值科技股的崛起,還給上市公司及實控人新的做大做強的機會,特別是大集團小公司的上市公司存在注入優質資產做大市值的需求,以充分體現公司價值。此前,很多具有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單獨上市的這部分資產只佔集團資產很小的一部分,屬於試水性質,上市市值的變化對集團公司的影響也不大。現在,隨着國資考覈標準的變化,隨着資本市場對高價大市值科技股估值的重新認識,科技含量高且未上市資產多的國資集團,可能會重新估算旗下各個上市公司的股價與市值,以及與市值上升配套的資產注入情況。其中的道理很簡單,以前優質資產不願意上市是因為資本市場對科技企業的重視程度不夠,現在A股的含「科」量提升了,這些公司也願意做大做強,以實現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因此,在寒武紀-U等高價科技股拓展出股價與市值空間以后,應密切關注有更多優質硬科技資產的央企國資科技集團,如中電科、中航工業、航天科工、中核和中國電子等大集團的小上市公司,它們都有可能成為這些集團公司各自細分科技產業的資產整合上市平臺,以實現國資委要求的資產證券化目標,在國資保值增值的同時,利用資本市場拓展產業新高度。

來源:《金融投資報》 http://jrtzb.com.cn/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