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源達研究報告:LPR連續四月保持不變,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正式運營

2025-09-26 18:02

  來源:源達

  投資要點

  資訊要聞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5年9月22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0%(上次為3.0%),5年期以上LPR為3.5%(上次為3.5%)。

  國新辦9月22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央行行長潘功勝,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證監會主席吳清,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介紹「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成就。

  9月24日,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業務平臺推介會在上海舉行,標誌着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正式運營。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根據市場需求已形成三大業務平臺,分別是跨境數字支付平臺、區塊鏈服務平臺及數字資產平臺。

  市場概覽

  本周國內證券市場主要指數表現分化,其中科創50漲幅最大為6.47%。申萬一級行業中,電力設備漲幅最大為3.86%。

  本周市場方面,9 月 LPR 報價連續四月保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短期內貨幣政策預計延續寬松,但降準降息必要性不強。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成就。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正式運營,三大業務平臺落地,助力人民幣國際化與跨境支付,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注入動力,也順應全球跨境支付體系發展趨勢。展望未來,貨幣政策或維持穩健,數字人民幣在跨境領域應用有望進一步拓展,中美經貿關係若能企穩向好,將為市場帶來更多積極因素。

  投資建議

  1)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政策對於國內經濟方向的重要指引,流動性寬松背景下,科創與創新類公司有望超額收益。建議關注: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機器人、低空經濟、深海科技、可控核聚變等。2)提振消費: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居民消費能力有望釋放。建議關注:新消費、家電、汽車等。3)有色金屬: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中長期需求有望持續增長。此外,全球銅原料供應延續緊張態勢。建議關注:黃金、銅的中長期投資機會。4)高股息:紅利資產從長期來看,能給投資者帶來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

  風險提示

  政策變化超預期風險、經濟環境變化超預期風險、市場短期波動風險。

一、資訊要聞及點評

  • LPR連續四月「按兵不動」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2025年9月22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0%(上次為3.0%),5年期以上LPR為3.5%(上次為3.5%)。9月LPR報價保持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儘管本周美聯儲如預期降息,但是LPR錨定的政策利率七天逆回購操作利率持穩,料9月LPR亦將繼續按兵不動。短期內經濟下行壓力下貨幣政策預計仍保持寬松方向,但是繼續降準降息的必要性並不強,LPR調降時機仍未到。

1:我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資料來源:中國銀行,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 國新辦發佈會詳解「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成就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

①今天新聞發佈會的主題是介紹「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成就,主要是從中長期視角回顧和總結「十四五」,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調整。關於「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內容,將在中央統一部署后與大家進一步溝通。

②下一步人民銀行將以進一步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制度,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③在化解融資平臺債務風險方面,我們嚴肅財經紀律,推動地方政府統籌資金、資產、資源化解債務風險,剝離融資平臺的政府融資功能,轉型為市場化的經營主體;引導金融機構通過債務重組,降低融資平臺流動性風險和利息負擔。相關工作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效。截至今年6月末,與2023年初相比,融資平臺數量下降超過60%,金融債務規模下降超過50%,總體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水平大幅收斂。

④中國貨幣政策堅持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往后看,我們將根據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和形勢變化,綜合應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證流動性充裕。

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

①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超過500萬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9%,全球最大信貸和第二大保險市場地位更加穩固。信託、理財、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資產近100萬億元,規模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強銀行中,143家中資銀行上榜,前10位我國佔據6席。

②「十四五」以來,金融運行總體穩健,不良貸款、資本充足、償付能力等主要監管指標穩中向好,均處於健康區間。五年來,處置不良資產較「十三五」時期增加超過40%,行業抵禦風險的資本和撥備總規模超過50萬億元,應對各類挑戰的基礎更牢、韌性更強、底氣更足。

③「十四五」時期,我們始終把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為監管部門的首位主責,把穩妥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作為重中之重。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當前,不論是高風險機構數量還是高風險資產規模,都較峰值大幅壓降,在金融體系中佔比較小,風險完全可控,相當一部分省份已經實現高風險中小機構動態清零。

④「十四五」期間,金融監管總局重拳整治金融亂象,集中治理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嚴肅查處利用關聯交易非法輸送利益,清退違法違規股東3600多個。一批不法金融集團得到依法處置,堅決遏制脱實向虛,加強資金穿透監管,着力整治層層嵌套、空轉套利,嚴格規範交叉金融產品,引導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

⑤金融監管總局積極助力化解房地產和地方債風險。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多並舉穩定融資,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提供資金支持超1.6萬億元,租賃性住房貸款年均增長52%。牽頭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白名單」項目貸款超過7萬億元,支持近2000萬套住房建設交付,有力保障廣大購房人的合法權益。支持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指導金融機構嚴守不新增隱債的紅線,依法合對融資平臺開展債務重組和置換,助力地方在發展中化債、在化債中發展。

⑥銀行業重要法律修訂取得重大進展,上周銀監法修訂草案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保險法修訂也在加快推進。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

①目前A股科技板塊市值佔比超過1/4,已明顯高於銀行、非銀金融、房地產行業市值合計佔比。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業從「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當前的24家。上市公司主動回報投資者的意識明顯增強,這5年上市公司通過分紅、回購派發「紅包」合計達到10.6萬億元,比「十三五」增長超過8成,相當於同期股票IPO和再融資金額的2.07倍。與此同時,我們也在積極推進完善資本形成機制和中長期資金入市機制。

② 「十四五」期間,A股市場韌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上證綜指年化波動率15.9%,較「十三五」下降2.8個百分點。

③截至今年8月底,各類中長期資金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約21.4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32%。

④股票發行註冊制由試點到全面推開,逐步走深走實。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證監會接續推出「科創十六條」「科創板八條」「併購六條」等舉措,在發行上市、併購重組、暢通募投管退循環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優化完善。6月,在科創板推出設置科創成長層等「1+6」改革舉措,目前已有3家未盈利科技企業在重啟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后完成註冊,創業板第三套標準也迎來首單受理

⑤外資持有的A股市值,目前是3.4萬億元,同時有269家企業在境外上市。中國的資本市場朋友圈越來越大。

⑥堅決維護市場平穩運行。落實「四早」要求,加強全方位監測預警,健全跨市場跨領域跨境風險防控機制,加強逆周期調節,統籌好二級市場協調發展,同時強化與有關方面的協調聯動,支持匯金公司、社保、保險、證券基金和上市公司等發揮內在穩定作用,共同打好「組合拳」,築牢防波堤防浪堤,有效應對了外部衝擊,投資者信心和市場預期明顯改善。

⑦穩妥推動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收斂,堅持嚴控增量、穩減存量、嚴防「爆雷」,交易所市場債券違約率保持在1%左右的較低水平。私募基金風險整治紮實推進,約7000家殭屍機構完成出清,「偽私募」等增量風險基本得到遏制。關閉金交所、「偽金交所」成效明顯,應關閉的27家金交所已全部取消資質,排查出的上百家「偽金交所」已全部清理。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

①「十四五」以來,外匯領域有效統籌發展和安全,穩步推進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跨境雙向投融資活躍,7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債券、存貸款超10萬億元。

②「十四五」以來,外匯市場交易理性有序,穩健性增強,人民幣匯率上下浮動彈性增強,發揮了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企業外匯套期保值的比例已經由2020年的17%已經上升到30%左右,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佔比由16%上升到近30%,外匯市場韌性進一步增強。

  • 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正式運營,三大業務平臺落地

9月24日,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業務平臺推介會在上海舉行,標誌着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正式運營。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根據市場需求已形成三大業務平臺,分別是跨境數字支付平臺、區塊鏈服務平臺及數字資產平臺。推介會向各相關機構集中宣傳介紹了三大業務平臺功能。

跨境數字支付平臺立足於支持人民幣國際化與跨境使用,探索運用法定數字貨幣解決傳統跨境支付中存在的痛點;區塊鏈服務平臺定位於支持標準化的區塊鏈交易轉接和鏈上數字人民幣支付服務;數字資產平臺定位於支持鏈上發行、登記、託管和交易合數字資產。其中,后兩個平臺基於同一區塊鏈底座建設,可實現雙平臺聯動,支持統一賬本的券款對付(DvP)結算,探索在現行監管框架下,提升金融業務服務質效、降低結算風險的可行路徑。 此前,數字人民幣主要被用於零售場景,包括個人端的轉賬、電子支付,以及企業端的工資代發、税費繳納等。

「數字化時代貨幣和支付體系的升級演進是歷史的必然。」央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陸磊在推介會上表示,中國央行致力於為改善全球跨境支付體系提供開放、包容和創新的解決方案,提出的「無損、合和互通」三原則已成為法定數字貨幣跨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準則,目前已初步構建數字人民幣跨境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同時,探索有利於提升監管效率和穿透性的資產數字化創新,增強結算透明度和價值流轉智能化程度。

全球希望改善跨境支付體系的呼聲不斷高漲,新興支付基礎設施和結算方式不斷涌現,推動全球跨境支付體系朝着更加高效、安全、包容、多元的方向發展。一是跨境支付體系向多元化發展,包括跨境支付幣種和結算渠道多元化;二是支付系統和生態的互操作性不斷提升,三是新興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加速應用。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等新興技術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等發展,重塑傳統支付體系,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同時也對全球金融監管和合作提出了挑戰。智能合約、去中心化金融等技術也將持續推動跨境支付體系的演進和發展。此外,在前述推介會上,陸磊提到,業務平臺落地上海,不僅是便利跨境支付的具體措施,也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建設高度契合。 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偉在推介會上表示,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及業務平臺落地上海,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注入強勁動力。上海各相關部門要充分依託業務平臺,不斷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擴大使用範圍,助力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

二、周觀點

  • 半導體設備

美國取消英特爾(大連)、三星(西安)及SK海力士(無錫)的VEU授權,加之加拿大出台外資芯片製造限制措施,進一步強化了國內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的緊迫性。同時,長江存儲三期啟動擴產,市場對后續設備資本開支預期積極,2024年國內設備上市公司總收入約768億元,而長江存儲擴產所帶來的數百億級設備需求空間,將為本土廠商打開重要發展窗口。

半導體設備行業受到多重利好因素驅動:首先,下游先進邏輯與存儲芯片產能的持續擴張,將進一步帶動半導體設備的需求增長;其次,國產替代已步入常態化階段,薄膜沉積、刻蝕等核心設備國產化路徑清晰,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最后,光刻機作為技術壁壘最高的環節,國內雖處於突破初期,但戰略價值突出可能帶來行業性利好

三、市場概覽

1.主要指數表現

本周國內證券市場主要指數表現分化,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中證1000、科創50、科創100指數過去一周漲跌幅分別為0.21%、1.06%、1.96%、1.07%、1.07%、0.98%、-0.55%、6.47%、0.90%

1:主要指數漲跌幅

代碼

名稱

周漲跌幅

近一月漲跌幅

年初至今漲跌幅

PE TTM

五年估值百分位

000001.SH

上證指數

0.21%

-0.77%

14.21%

16.51

97.60%

399001.SZ

深證成指

1.06%

4.04%

26.83%

31.53

91.93%

399006.SZ

創業板指

1.96%

9.04%

47.16%

45.28

58.83%

000300.SH

滬深300

1.07%

1.19%

15.63%

14.13

81.37%

000016.SH

上證50

1.07%

-1.19%

9.54%

11.70

81.61%

000905.SH

中證500

0.98%

2.80%

26.46%

34.89

100.00%

000852.SH

中證1000

-0.55%

-0.55%

24.17%

47.50

92.97%

000688.SH

科創50

6.47%

8.16%

46.71%

190.32

99.92%

000698.SH

科創100

0.90%

3.66%

52.20%

285.95

93.08%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2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

申萬一級行業中,本周漲跌幅前五的行業為電力設備、有色金屬、電子、環保、傳媒,漲幅分別為3.86%、3.52%、3.51%、1.06%、0.63%

2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幅情況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3兩市交易額

3:兩市成交額情況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4.本周熱點板塊漲跌幅

4:本周熱點板塊漲跌幅

資料來源:Wind,源達信息證券研究所

四、投資建議

1)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政策對於國內經濟方向的重要指引,流動性寬松背景下,科創與創新類公司有望超額收益。建議關注:人工智能半導體芯片、機器人、低空經濟、深海科技、可控核聚變等。

2)提振消費: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居民消費能力有望釋放。建議關注:新消費、家電、汽車等。

3)有色金屬: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中長期需求有望持續增長。此外,全球銅原料供應延續緊張態勢。建議關注:黃金、銅的中長期投資機會

4)高股息:紅利資產從長期來看,能給投資者帶來相對穩定的投資回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