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20:04
全球範圍內,長期債券所面臨的壓力正逐步緩解。此前長期債券遭遇拋售,如今投資者着眼於供應端變化,紛紛尋找低價買入機會。
自 9 月初以來,美國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已下跌約 25 個基點,英國長期國債( gilt )收益率下跌 20 個基點,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也下跌近 15 個基點。這一走勢扭轉了此前大規模拋售的局面 —— 此前的拋售擾亂了全球主要政府債券市場,不僅將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推至歷史高點,還使英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升至 1998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次長期債券行情回暖,部分原因是長期限債券供應減少。日本財務省已提議在即將舉行的國債拍賣中縮減長期限債券的發行規模;英國央行將從下月起,降低其量化緊縮( QT )計劃中長期限債券的出售比例;澳大利亞債務管理機構此前也表示,將考慮減少超長期限債券的發行量。
安本資產管理公司( Aberdeen )基金經理馬修・埃米斯持有英國 30 年期國債的多頭頭寸,他表示:「今年夏季收益率曲線大幅陡峭化的趨勢已放緩,並開始逆轉。市場長期限端的債券供應不會太多。」
供應端的變化正促使市場普遍重新審視長期債券。龍洲經訊( TS Lombard )的策略師指出,供應 「調整」 為英國和日本債券市場創造了買入機會。長期限債券市場情緒的轉變也波及美國 —— 花旗集團( Citigroup Inc. )和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 Corp. )的策略師已撤回此前的交易建議,不再認為長期美國國債表現會落后於其他期限品種。
投資者對長期債券前景重拾一定信心,這凸顯出供應擔憂是近期拋售潮的重要推手 —— 儘管對財政赤字膨脹的普遍擔憂也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龍洲經訊經濟學家達維德・奧內利亞認為,全球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並非 「財政危機即將來臨」 的信號。相反,他將其歸因於兩方面:一是養老金和保險公司(通常是長期限債券市場最活躍的投資者)的需求下降;二是各國央行實施的量化緊縮政策。他補充道:「若當局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減少長期債券發行,將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機會。」
在美國債券市場,本月早些時候,對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是推動 30 年期國債收益率逼近 5% 的因素之一。但上周美聯儲幾乎全票通過的政策決定,讓花旗集團不再那麼擔心這一問題,該行利率策略師因此建議客户獲利了結此前的押注 —— 即 30 年期利率遠期合約表現將遜於 5 年期品種。
古根海姆資產管理公司( Guggenheim Managers Inc. )首席投資官安妮・沃爾什表示,只要通脹率保持在 3% 以下,30 年期國債收益率就應維持在 5% 以下。
她指出:「我們目前對通脹的基本判斷和預期是,通脹下行壓力仍在持續。因此,我們對通脹將繼續下降(儘管速度會更慢)的看法,可能比同行略顯樂觀。」
新加坡星展銀行( DBS Bank Ltd. )高級利率策略師尤金・廖表示,在長期債券遭遇拋售后,投資者再平衡可能成為市場特徵 —— 基金會買入第三季度表現落后的品種。
他在本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在這一類品種中,我們認為投資者會對期限有偏好。我們重申,超長期限日本國債看起來具有吸引力。」
相對價值
全球經濟的強勁增長也對長期限債券市場起到支撐作用:一方面緩解了市場對財政赤字影響的擔憂,另一方面讓投資者重新思考利率的長期走勢。
在亞太地區,這一邏輯成為法國興業銀行( Societe Generale )的斯蒂芬・斯普拉特本周提出新交易建議的依據。這位利率策略師建議澳大利亞投資者買入 「平坦化策略」 頭寸,具體而言,若未來幾周澳大利亞 10 年期國債表現優於 3 年期國債,該頭寸將實現盈利。
談及澳大利亞經濟前景時,斯普拉特表示:「前瞻性增長數據表明,經濟將進一步走強。」
彭博全球綜合指數顯示,大膽押注長期限債券正開始獲得回報。本月,剩余期限 10 年及以上的債券回報率領先於其他期限品種,漲幅達 0.7%;而剩余期限幾年的短期債券回報率僅為 0.2%。
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全球宏觀策略主管馬修・霍恩巴赫在《彭博監視》節目中表示:「美國 30 年期通脹保值國債( TIPS )的實際收益率達到 2.5%,這藴含着巨大的價值。一直以來買入 30 年期通脹保值國債的長期投資者,如今收益頗豐。」
當然,市場仍面臨潛在風險。財政擔憂並未消失,降息可能導致收益率曲線進一步陡峭化。政治因素也可能打破當前的平靜態勢:下周英國工黨大會可能動搖英國國債市場信心,而日本新任首相則可能帶來增加支出承諾的風險。
但近期的國債拍賣顯示需求依然強勁。周四,日本 40 年期國債拍賣吸引大量投資者認購,此后該品種價格上漲;上周的 20 年期國債拍賣則迎來 2020 年以來最強勁的需求。
瑞穗銀行( Mizuho )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宏觀策略主管喬丹・羅切斯特表示:「長期限債券市場迴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