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19:30
9月26日,摩爾線程科創板IPO成功通過上交所審議,距離登陸科創板、成為「國產GPU第一股」僅一步之遙。
此次IPO,摩爾線程計劃募集資金80億元,將主要用於新一代自主可控AI訓推一體芯片、圖形芯片和AISoC芯片的研發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從6月30日獲得受理到成功過會,摩爾線程僅用了不足三個月時間,創下科創板IPO的「閃電速度」。
公開資料顯示,摩爾線程成立於2020年6月,創始人張建中曾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公司核心團隊成員多來自英偉達、AMD等國際芯片企業。得益於技術研發團隊的實力,公司在五年內推出四代GPU架構,形成覆蓋AI智算、雲計算和個人智算等領域的產品矩陣,備受資本市場關注。
伴隨着摩爾線程衝刺IPO消息傳出,A股市場亦衍生出「摩爾線程概念股」。包括初靈信息(300250.SZ)、盈趣科技(002925.SZ)、和而泰(002402.SZ)等十余家上市公司披露參與摩爾線程投資或存在業務合作,股價因此大漲甚至漲停。
然而,就在不少投資者跟風而動之時,摩爾線程卻在上會前夕遭遇「舉報風波」。舉報內容涉及公司核心技術真實性、財務數據可靠性以及公司治理合規性等核心問題。另有網友發帖稱,該舉報導致摩爾線程IPO進程陷入不確定性,上交所官網審覈狀態為「暫緩審議」。而隨着9月26日摩爾線程通過上交所審議,謠言不攻自破,網傳來源「京華財經」的相關文章已無法在網上找到。
摩爾線程的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從0.46億元增長至4.3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08.44%。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7.02億元,超過了此前三年的營收總和。但與此同時,公司近三年半累計虧損額達到52.76億元,經營現金流連續為負,目前仍主要依賴股權融資維持運營。
值得關注的是,摩爾線程的客户集中度極高。招股書顯示,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貢獻高達98.29%,其中第一大客户R貢獻近4億元,佔當期營收56.63%。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佔比持續攀升,從2022年的89.86%升至2024年的98.16%。高度依賴大客户的業務模式,給公司未來經營帶來一定不確定性。
此外,在全球GPU市場競爭格局中,摩爾線程面臨巨大挑戰。諮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24年英偉達、華為海思和AMD佔據中國AI芯片市場超過90%的份額,而摩爾線程的市場份額尚不足1%。與此同時,2023年10月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后,摩爾線程在先進製程代工和核心零部件採購方面受到限制,這對其產品研發和量產節奏造成直接影響。
儘管面臨諸多挑戰,摩爾線程在技術研發上仍保持較高投入。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計研發投入達43.66億元,形成了覆蓋GPU架構設計、軟件生態等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公司預計,通過持續的技術突破和市場拓展,有望在2027年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