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專訪阿斯利康全球高級副總裁Gianluca Pirozzi:中國正成為全球罕見病研發「突破引擎」,高價值藥物有望構建商業閉環

2025-09-26 12:40

每經記者|甄素靜    每經編輯|陳俊傑    

「作為一名醫生,同時也是罕見病患兒的父親,我深知這個羣體面臨雙重困境,既難以確診,又無藥可治。」日前,阿斯利康全球高級副總裁Gianluca Pirozzi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袒露心聲。

據統計,目前已知罕見病超1萬種,但90%缺乏有效治療手段,80%為遺傳性疾病且多在兒童期發病,平均診斷周期長達 4.8 年。這一嚴峻現狀正在被全球醫藥巨頭與中國市場深度綁定所改變。

Gianluca Pirozzi博士表示,全球罕見病診療面臨診斷難、用藥貴的痛點,中國憑藉臨牀試驗入組效率、前沿技術創新及疾病數據積累的獨特優勢,已從全球研發版圖的重要參與者升級為「突破引擎」,而針對高致死率疾病的高價值藥物策略,正破解罕見病研發的商業可持續性難題。

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Gianluca Pirozzi提供的數據顯示,受益於基因測序與基因組學的技術突破,全球已知罕見病種類已從幾年前的7000 種增至1萬種以上,但殘酷的是,其中約90%的疾病尚無任何治療方式。更值得關注的是,80%的罕見病屬於遺傳性疾病,且多在兒童時期發病,這使得兒科罕見病藥物研發成為更緊迫卻更復雜的任務。

罕見病定義差異進一步加劇了研發挑戰。Gianluca Pirozzi介紹,不同國家和地區對罕見病的認定標準存在顯著差異,中國目前尚未出台監管機構明確的罕見病清單,這對製藥企業研發方向選擇帶來了一定難度。這種差異與政策銜接問題,在世界罕見病保障體系中普遍存在,從國家部門間到地方之間均有體現。

以漸凍症為例,Gianluca Pirozzi指出,這類疾病至今缺乏有效治療藥物,成為醫藥研發領域的「硬骨頭」。

「患者羣體分散、疾病機制認知不足、缺乏合適的動物模型和生物標誌物,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讓罕見病研發每一步都充滿挑戰。」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臨牀前研究階段基礎薄弱與臨牀試驗階段患者招募困難,共同構成了罕見病藥物開發雙重門檻。

「如果説10年前中國是全球罕見病研發的參與者,現在已經成為無可替代的‘突破引擎’。」在談及中國市場時,Gianluca Pirozzi用三個領先進行概括,這一判斷基於他對全球研發格局的深刻洞察。

首先是臨牀試驗速度與質量領先。Gianluca Pirozzi告訴記者,在阿斯利康的大部分三期臨牀試驗中,中國都是首個參與方,且患者入組速度全球領先。「中國擁有規模龐大的臨牀研究中心,能將分散在各地的患者有效聚集,這解決了罕見病臨牀試驗最大的難題,患者招募。」更重要的是,中國中心提供的數據質量與全球標準完全接軌,「速度與質量的雙重優勢,讓中國成為藥物開發的加速器」。

其次是前沿技術創新與轉化領先。在Gianluca Pirozzi看來,中國在細胞治療、基因治療,IIT臨牀研究(研究者發起的臨牀研究)等領域已走在全球前列。「這些技術突破不僅能加速本土研發,更能為全球提供創新思路。」他解釋道,技術創新與數據積累形成的「證據鏈」,能有效吸引全球投資,從而形成「創新—投資—再創新」的良性循環。「我們堅信,中國將在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前沿領域誕生更多全球首創成果。」

最后是疾病認知數據與網絡領先。Gianluca Pirozzi指出,罕見病研發的核心瓶頸之一是對疾病認知不足,而中國醫療體系為此提供了獨特優勢。中國醫院規模大、患者基數廣,加上數字化的推進,能高效收集疾病登記數據,這對於瞭解疾病進展、設定治療終點至關重要。

目前,阿斯利康已與中國多家頂尖醫院建立合作,正在推進和華山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機構設立疾病卓越中心,重點研究腎臟罕見疾病與神經科罕見疾病。「以前我們主要依賴歐美國家登記數據,現在中國的數據能為我們提供全新視角,幫助我們更全面地理解疾病。」 Gianluca Pirozzi認為,這種數據優勢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全球罕見病研發中的重要地位。

在本土合作層面,阿斯利康也動作頻頻。據Gianluca Pirozzi介紹,公司已與14家中國生物醫藥/生物技術企業達成收購或授權合作,其中包括收購亙喜生物以推進跨領域細胞治療研發,以及與元思生肽達成合作,共同開發全球首創大環肽類藥物,用於慢性疾病治療。「我們在評估潛在合作或收購對象時,不侷限於企業規模或是否上市,更關注能否滿足未被滿足的臨牀和患者需求、項目或技術的差異化優勢,以及與現有管線的協同潛力。」

在交流中,Gianluca Pirozzi對行業核心疑問也直言不諱:罕見病患者基數小、研發成本高,有不少全球藥企對此投入猶豫,而阿斯利康為何持續投入?

「罕見病研發確實不簡單,關鍵在於聚焦未被滿足的重大需求,開發變革性療法,這也是我們的核心戰略。很多大公司對罕見病研發猶豫,但我們關注的是藥物能創造的實際價值。」 Gianluca Pirozzi解釋道,阿斯利康關注罕見病領域,核心在於這類藥物能創造高臨牀價值,而高價值也能支撐商業可持續性。

以溶血性尿毒綜合徵治療為例,Gianluca Pirozzi透露,阿斯利康開發的藥物能將患者死亡率降低40%至45%。「對於這類疾病,藥物價值體現在拯救生命上。即使患者數量有限,只要能帶來顯著的療效提升,依然能構建有利潤的業務,形成可持續商業模式。」 他強調,這種療效導向的定價邏輯,既符合患者利益,也能保障企業研發動力。

阿斯利康的罕見病業務依託獨立部門運作,這一架構設計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Gianluca Pirozzi 表示,該部門專注於罕見病領域,能集中資源突破關鍵技術,同時靈活應對不同地區的監管差異。「我們不追求覆蓋所有罕見病,而是聚焦於能實現‘變革性突破’的領域。這種聚焦策略,讓我們能在保證療效的同時,控制研發成本。」

作為全球罕見病研發領域的重要參與者,阿斯利康在該領域的管線佈局一直是行業關注焦點。Gianluca Pirozzi 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阿斯利康在全球已獲批 7 款罕見病藥物,管線內有10個三期臨牀和監管審評項目,覆蓋血液科/腎臟及移植、骨骼與內分泌、澱粉樣變性、神經系統及罕見腫瘤等多個治療領域。

「2025 年是阿斯利康罕見病研發成果大量發佈的一年。」Gianluca Pirozzi 説道。近期,阿斯利康已公佈兩項關鍵三期臨牀研究的積極結果:其一為PREVAIL研究,其二為CARES三期研究。在血友病A/B、低磷脂酸酶症等領域,阿斯利康也已完成部分研究,並在C5靶點領域開發額外四種適應證,且中國均參與了這些適應證的三期臨牀試驗。他還特別提到,中國患者在這些治療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為推動罕見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阿斯利康還在中國積極構建診療生態。截至目前,阿斯利康已在中國支持建立138家罕見病診療中心,確保每個省份至少有一至兩家領先醫院提供標準化診療服務。同時,協同國內專家完成多項具有國際規模的患者隊列建設。

「這些高質量隊列填補了國內空白,為罕見病科研與診療進步提供了關鍵支撐,未來可第一時間啟動新葯臨牀研究,迭代治療手段。」Gianluca Pirozzi補充道。

此外,Gianluca Pirozzi稱,公司會在研發早期就邀請患者和照料者參與。「患者和家人能給我們提供與醫生不同的視角,幫助我們明確哪些是最重要的疾病改善指標。例如,在臨牀試驗設計階段,我們會與患者一起測試方案,評估‘患者摩擦係數’,即患者參與試驗的困難程度,然后簡化流程,讓腿腳不便的患者也能更輕松地參與。」

他進一步表示,阿斯利康還與全球患者協會深度合作,藉助其力量尋找患者,並推動患者與監管機構的溝通。「我女兒患有罕見病,我們也是罕見病非營利組織參與者,深知患者協會價值。他們不僅能幫助我們連接患者,還能讓研發更貼近真實需求,這對罕見病研究至關重要。」

當前罕見病診療費用居高不下,即便有藥物獲批,高價也讓多數患者難以負擔。在藥物可及性和支付體系建設方面,阿斯利康正積極推動多方協作。據Gianluca Pirozzi介紹,目前阿斯利康已有3款罕見病創新葯在中國上市,覆蓋 5 個治療領域,其中硫酸氫司美替尼、依庫珠單抗兩款藥物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覆蓋PNH、aHUS、gMG 等適應證。「推動藥品進入醫保能顯著提升可及性,讓更多患者‘有藥可用、有藥可選’,這是我們的重要目標之一。」

但Gianluca Pirozzi也指出,僅靠醫保難以完全覆蓋所有罕見病藥物的支付需求,尤其是高值創新葯。「創新葯的研發投入與成本結構難以降至醫保常規支付區間,因此我們呼籲在國家及地方層面設立罕見病專項保障基金,進一步減輕患者自費負擔。目前,我們已在山東青島支持建立守護兒童神經纖維瘤病‘泡泡寶貝’的專項保障基金,未來希望能推動更多類似實踐。」

對於中國市場的商業前景,Gianluca Pirozzi持樂觀態度。他指出,隨着中國罕見病保障政策的不斷完善,尤其是醫保目錄對罕見病藥物逐步納入,患者的支付能力正在提升。「政策明晰化與支付體系完善,將進一步釋放中國市場潛力。我們相信,在這里,做有價值的事與商業可持續能夠實現完美平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