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存儲行業的好日子回來了?國產廠商想講「新故事」

2025-09-26 17:58

進入9月份以來,A股市場震盪加劇,但存儲芯片板塊卻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

比如,自9月4日至9月25日,德明利(001309.SZ)的股價從約86元/每股上漲至約177元/每股,江波龍(301308.SZ)的股價亦從約86元/每股上漲至約144元/每股,兩家公司的股價都已創出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佰維存儲(688525.SH)、兆易創新(603986.SH)等板塊內公司的股價表現也頗為強勢。

這種強勢表現,其源頭在海外。9月初,國際存儲巨頭閃迪(SanDisk)宣佈,其部分產品價格將上調10%以上,這是該公司年內第二次提價。由此,整個行業的漲價預期被點燃。

此外,摩根士丹利在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中亦指出,NAND Flash(一種主要用於大容量數據存儲的非易失性閃存芯片)價格很有可能在2025年第四季度繼續上漲,且預計將持續到2026年。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FM閃存市場也預測,2025年第四季度存儲市場價格將迎來全面上漲。

經過數年的調整,存儲市場的行情似乎又回來了。那麼,A股相關公司的這一輪上漲,究竟是跟着海外巨頭「喝湯」的又一次周期性狂歡,還是這些公司自身的「賺錢能力」真的在發生某些實質性的變化呢?

頭部廠商「好日子回來了」

好日子回來了,這一點可以從國際巨頭們的財報里直觀地看出來。

以美光為例,根據其9月24日發佈的2025財年第四財季報告(截至2025年8月28日),該公司當季營收達到113.2億美元,同比增長46%;淨利潤34.7億美元,同比增長158%。整個2025財年,美光營收達到創紀錄的374億美元,同比增長近50%。

美光的利潤主要從哪里來?在其財報電話會上,公司高管給出的答案是:數據中心,尤其是AI服務器。2025財年,美光HBM(高帶寬內存,一種為AI計算設計的高性能內存)、高容量DIMM(內存條)及服務器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這幾項高價值業務的總收入達到100億美元,是上一財年的五倍。其中,HBM作為AI芯片的「標配」,需求增長尤其突出。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數據,2025年HBM市場規模將達到263.29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70%。

HBM是一種基於3D堆棧工藝的高性能內存,可以為AI計算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目前,這個市場基本由美光、SK海力士和三星三家公司「壟斷」,需求方主要是英偉達等AI芯片廠商,以及正在全球範圍內興建AI數據中心的大型雲服務商。

手握市場的「硬通貨」,美光對市場前景相當樂觀。該公司預計,2026財年第一財季(2025年9月至11月)的營收將達到122億至128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同時,美光還將2025日曆年全球服務器總出貨量的增長預期,從此前的「中等個位數」上調至約10%。另外,爲了應對市場上的旺盛需求,美光也公佈了龐大的投資計劃,預計在2026財年會產生約180億美元的淨資本支出,重點用於HBM投資和新晶圓廠建設。

美光的當前狀態,是整個存儲行業頭部公司的縮影。

對此,集邦諮詢分析師王豫琪告訴記者,近期來自北美的雲服務商服務器建置需求持續發酵,存儲器端的採購需求相當強勁,覆蓋了DRAM與NAND Flash產品。在這樣的情況下,供應商擁有較強的報價優勢,合約價將延續上漲動能。

國產廠商想講「新故事」

同樣是行業回暖,不同玩家在牌桌上的感受並不相同。

事實上,在國際巨頭財報數字已經變得光鮮的同時,國內幾家代表性的存儲廠商在財務上仍未走出上一輪下行周期的影響。比如,根據財報數據,2025年上半年,佰維存儲實現的歸母淨利潤為-2.26億元,德明利同期的歸母淨利潤為-1.18億元;江波龍同期的歸母淨利潤也僅為1476.63萬元。

這樣的財報數字,反映出的則是國內廠商過去所一度依賴的「舊式打法」——業務主體是存儲模組,即從三星、美光等國際原廠採購存儲晶圓,搭配主控芯片進行封裝測試,最后形成固態硬盤或內存條等產品出售。在這種模式下,國內廠商的利潤空間有限,且在行業下行周期中,當晶圓價格下跌時,此前高價採購的庫存很容易帶來虧損。

這種業務模式的脆弱性,是國內存儲產業鏈上多數廠商所共同面臨的現實。那麼,在本輪行業上升周期來臨之時,試圖「改變」這種現實也就成了國內廠商的一個必然選擇:不再只是賺取加工費,而是要向產業鏈上游走,去賺技術帶來的更高價值。

而這個過程的核心,在於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是存儲器的核心部件,負責指揮存儲顆粒如何讀寫數據,直接決定了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和成本。

比如,江波龍在其2025年半年報中披露,截至2025年7月底,其自研主控芯片全系列產品累計出貨已超8000萬顆。搭載其自研主控的UFS 4.1(第四代通用閃存存儲)產品,性能已優於市場主流。

佰維存儲也在業績交流會上表示,其第一款國產自研eMMC(嵌入式多媒體卡)主控芯片已成功量產,並批量交付頭部智能穿戴客户。同時,該公司也正在開發UFS國產自研主控芯片,並預計2025年內完成投片。

德明利同樣在2025年半年報中披露,其自研SATA SSD(一種固態硬盤)主控芯片成功量產,並已實現批量銷售。該芯片是國內率先採用RISC-V(一種開源指令集架構,區別於主流的ARM架構)打造的無緩存高性能控制芯片。

國內廠商自研主控芯片的一個重要目標,是更好地支持QLC(4-bit per cell)閃存顆粒的應用,這也是AI推理需求催生出的一個新方向,QLC技術能以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存儲密度。

對此,集邦諮詢分析師敖國鋒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AI基礎設施的建置重心將更偏向推理服務,在傳統大容量硬盤(HDD)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雲服務商正轉向採用QLC顆粒的近線固態硬盤(Nearline SSD)作為替代方案,預計2026年企業級固態硬盤的供應將趨於緊張。國內廠商在主控芯片上提前佈局,主要意圖就是要抓住這一結構性機會。

但要把技術真正轉化為利潤,光有芯片設計還不夠,生產製造環節同樣關鍵。

國內廠商的第二個動作,就是投資建設自己的高端工廠,進入存儲芯片的封裝測試環節。這里麪價值含量更高的,是先進封裝。簡單説,就是通過更精密的技術,把芯片堆得更高、做得更小,這門手藝,過去是產業鏈中利潤較高的環節之一。

比如,佰維存儲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了18.71億元的定向增發,所募資金主要投向「惠州佰維先進封測及存儲器製造基地擴產建設項目」和「晶圓級先進封測製造項目」。根據其公告,該項目將於2025年下半年投產,這標誌着其業務正從設計和銷售,向下遊高價值的製造環節延伸。

接下來,如果技術和製造都能抓在手里,那下一個目標,就是找到更賺錢的地方把產品賣出去。

過去,國內廠商主要在手機、PC等消費市場里爭奪訂單,比的是誰的價格更低。現在,它們開始進入數據中心、AI服務器等企業級市場。這個市場的客户對價格不那麼敏感,但對產品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更高,利潤空間也更大。

在企業級市場方面,根據相關公告,江波龍在2025年上半年的企業級存儲業務收入已達到6.93億元,同比增長138.66%,產品已導入頭部互聯網企業的供應鏈;佰維存儲也在投資者交流會上表示,該公司已獲得AI服務器廠商、頭部互聯網廠商以及國內頭部OEM廠商的核心供應商資質,並實現預量產出貨;此外,德明利的企業級RDIMM(帶寄存器的內存條)業務也已實現對核心客户的穩定批量出貨。

當然,自研芯片、投資建廠、開拓新市場,這三件事每一件都需要投入鉅額資金。從這個角度看,近期A股市場上存儲概念股的強勢表現,或許正是資本市場對它們的「新故事」進行動態定價的過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