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11:08
(來源:勢銀能鏈)
隨着國際海事組織(IMO)日益嚴苛的減排戰略落地,全球航運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綠色革命。在眾多替代燃料路徑中,綠色甲醇因其在技術成熟度、基礎設施兼容性和供應鏈可行性方面的綜合優勢,已脫穎而出,成為現階段實現船舶脱碳的「明星燃料」。而這場革命的核心戰場,正聚焦於各地的關鍵港口——它們能否提供穩定、大規模的綠色甲醇加註服務,直接決定了零碳航運的進程。
目前,海外僅有荷蘭·鹿特丹港、新加坡港等少數幾個港口具備綠色甲醇加註/存儲能力,國內六大港口也憑藉前瞻性的佈局,成功從「概念」邁入「實踐」,實現綠色甲醇的加註/存儲——
01
上海港(洋山港)從全鏈佈局到常態化加註的標杆
上海港自2023年9月由上港能源與中遠海運、國家電投等簽署《綠色甲醇產業鏈建設合作項目備忘錄》,率先佈局全產業鏈合作,為其綠色甲醇加註能力奠定基礎。2024年4月10日,全球最大甲醇加註船「海港致遠」輪在洋山港完成首單保税綠色甲醇加註,標誌着上海港正式具備該能力。
進入2025年,加註作業趨於常態化:3月29日,「海港致遠」為韓新海運公司「HMM Green」輪加註2902.5噸綠色甲醇;5月5日,再次為「HMM Forest」輪加註3110噸。至7月11日,上海港成功為「中遠海運洋浦」輪加註1000噸國產綠色甲醇,體現了其常態化運營與綠色能源中心建設的持續推進。
02
天津港天完成全國首次滾裝船綠色甲醇加註
2025年9月22日,天津港完成全球首艘9300CEU甲醇雙燃料動力滾裝船「港榮」輪綠色甲醇加註作業,累計加註約300噸綠色甲醇。天津港發展綠色甲醇具備多重優勢:首先,天津港依託京津冀魯豐富的工業副產氫和潛在碳源,享有綠色甲醇生產的低成本原料優勢。其次,港口成熟的LNG及化工品儲運設施為甲醇儲罐與加註碼頭建設降低了投資成本。
更重要的是,天津港通過構建產業生態凝聚了強大合力。2025年6月,由天津市投促局、天津市交委牽頭成立的「綠色甲醇聯盟」匯聚近50家龍頭企業,貫通全產業鏈。7月,香港中華煤氣與荷蘭孚寶集團簽署戰略合作,中華煤氣提供先進生產技術及已認證的綠色甲醇產品,孚寶集團則以天津港為起點,依託30萬立方米倉儲能力、專業碼頭設施及全球化網絡,搭建起綠色甲醇儲運樞紐;同月,5000噸綠色甲醇從天津港成功發往新加坡,驗證了天津港作為國際貿易樞紐的功能。
03
大連港推動「北醇南運」通道建設
2025年7月15日,中國船燃在大連港成功為我國首艘甲醇雙燃料集裝箱船「中遠海運洋浦」輪加註500噸國產保税綠色甲醇。此次加註是中國東北地區首次為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甲醇動力遠洋船舶加註經國際組織認證的國產綠色甲醇,對於加快大連市打造東北亞綠色船燃加註中心具有示範作用。此次加註的500噸綠色甲醇,全部產自黑龍江及內蒙古的綠色甲醇產業基地。從燃料生產、運輸倉儲到終端加註,全流程通過國際ISCC可持續認證。
大連港地處東北亞航運要衝,是不凍深水良港,擁有密集的國際航線,同時依託航運業綠色船燃的旺盛需求和東北腹地供給的優勢,攜手各方暢通「北醇南運」「船燃加註」,加快發展綠色船燃產業,共建「東北亞綠色船舶燃料供應鏈聯盟」。目前,遼港集團旗下大連港灣液體儲罐碼頭有限公司(簡稱VTD)、營口港四公司兩家企業已獲得ISCC EU證書,成為我國北方首批獲得該項國際認證的港口企業。大連、營口港區共擁有5000至80000噸級甲醇作業泊位11個,擁有臨港甲醇資質儲罐超45萬立方米,已形成200萬噸/年的綠色甲醇倉儲轉運能力。
04
青島港完成首單船用甲醇加註
青島港自2024年11月成功取得綠色甲醇貨種作業資質,並完成碼頭及儲罐設施改造,擁有6座3000立方米儲罐,為綠色甲醇加註奠定了設施基礎。2025年8月14日,「中遠海運康乃馨」輪在青島港前灣港區順利完成首單210噸船用甲醇加註作業,此次作業採用陸地撬裝式加註設備,標誌着青島港正式成為同時具備生物燃料與甲醇加註能力的港口。該港的特點在於依託完善的儲罐設施和方舟智能等具備ISCC國際認證的合作伙伴,以靈活的撬裝加註方式,快速形成了多品類綠色船用燃料加註服務能力,持續推進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建設。
05
洋浦港實現「本地生產-本地加註」全產業鏈閉環
2025年7月2日,「中遠海運洋浦」輪在洋浦港完成國產200噸綠色甲醇加註。此次加註的是由中海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國內首批以城市餐廚垃圾、動物糞便為原料的綠色甲醇。本次加註作業採用「陸—船」方式完成。這不僅是海南自貿港的首次綠色甲醇加註作業,也標誌着「中國船+中國港+中國醇」的綠色航運閉環首次實現。
06
長壽港具備綠色甲醇臨時加註能力
2025年9月,甲醇-柴油雙燃料危化品船「江隆XX」在長壽川維碼頭5號泊位順利完成首次甲醇燃料試加註作業,這標誌着重慶轄區綠色船舶燃料供應服務取得重要進展。此次依託長壽川維碼頭現有甲醇裝卸泊位和設備,通過流程優化、安全論證和設施適應性改造,探索構建臨時加註能力。
此外,舟山、深圳、廈門等市均計劃重點推進綠色甲醇在船舶的使用,啟動綠色甲醇港口加註試點。
從上海港的常態化加註,到天津港的全球首艘滾裝船加註;從大連港「北醇南運」的供應鏈打通,到青島港撬裝式多燃料加註的靈活佈局;從洋浦港實現「中國船+中國港+中國醇」的閉環示範,到長壽港探索內河綠色加註新路徑——中國六大港口已不僅是綠色甲醇的「追隨者」,更是以成熟的設施、可靠的加註實踐和完整的產業鏈協同,站上了全球綠色航運燃料供應的前沿舞臺。它們不僅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支撐,更正在成為全球零碳航運網絡中的重要節點。未來,隨着更多港口加入、技術持續優化與標準體系不斷完善,中國綠色港口的集羣效應將進一步凸顯,為世界航運低碳轉型注入強勁而持久的「中國動力」。
文章來源:勢銀(TrendB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