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18:20
營收利潤指標解讀
營業收入穩健增長8.99%
報告期內,上海電氣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40.08億元,上年同期為495.54億元,同比上升8.99% 。從業務板塊來看,各板塊表現分化:
業務板塊 | 2025年上半年營收(億元) | 2024年上半年營收(億元) | 變動比例 |
---|---|---|---|
能源裝備 | 301.16 | 241.81 | 22.2% |
工業裝備 | 185.98 | 183.52 | -1.9% |
集成服務 | 82.60 | 73.16 | 3.8% |
能源裝備板塊因國內煤電利好政策,燃煤發電業務銷售收入增加,實現22.2%的增長;工業裝備板塊受地產行業影響,電梯業務收入規模下降,同比下滑1.9%;集成服務板塊工程項目銷售收入上升,同比增長3.8%。整體而言,公司通過積極佈局各業務板塊,推動了營業收入的增長。
淨利潤上升7.32%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8.21億元,上年同期為7.65億元,同比上升7.32% 。淨利潤與營業收入增長趨勢一致,但增幅相對較小,或與公司成本控制、費用支出等因素相關。
扣非淨利潤大增122.89%
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5.46億元,上年同期為2.45億元,大幅增長122.89% 。這顯示公司核心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經營狀況得到改善。
基本每股收益上升8.16%
基本每股收益為0.053元,上年同期為0.049元,同比上升8.16% 。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增強,對股東回報有所提高。
資產負債相關指標解讀
應收賬款規模基本持平,關注回收風險
截至2025年6月30日,應收賬款為554.09億元,較上年末的551.97億元基本持平。從逾期賬齡分析來看:
逾期賬齡 | 2025年6月30日金額(億元) | 2024年12月31日金額(億元) |
---|---|---|
未逾期 | 214.55 | 203.17 |
逾期一年以內 | 101.52 | 108.55 |
逾期一年至兩年 | 56.09 | 61.19 |
逾期兩年至三年 | 29.09 | 26.81 |
逾期三年至四年 | 27.58 | 48.06 |
逾期四年至五年 | 45.46 | 44.13 |
逾期五年以上 | 79.80 | 60.07 |
公司應收賬款規模較大,雖整體規模穩定,但仍需持續關注回收情況,避免壞賬風險。
應收票據賬面價值為0
報告期內應收票據賬面價值為0億元(2024年12月31日:人民幣0億元),或因公司在票據管理上採取積極措施,及時貼現或背書轉讓應收票據。
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上升0.16個百分點
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53%,較上年同期的1.37%增加0.16個百分點,表明公司運用淨資產獲取利潤的能力有所增強。
費用分析
銷售費用上升8.81%
銷售費用為14.8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62億元上升8.81% 。隨着業務拓展,公司可能為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品牌知名度等導致銷售費用增加。
管理費用上升1.30%
管理費用為34.3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33.92億元上升1.30% ,增長較為平穩,顯示公司在管理成本控制方面表現相對穩定。
財務費用大增51.74%
財務費用為3.05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01億元大幅增長51.74% ,主要因報告期內存款利率變動所致。財務費用大幅增加可能對公司利潤產生壓力,公司需關注利率變動,優化資金管理。
研發費用上升9.41%
研發費用為25.4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3.27億元上升9.41% 。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有助於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現金流量分析
經營活動現金流由負轉正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5.68億元,上年同期為 -2.41億元。主要因公司下屬上海電氣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支付的客户貸款及墊款淨增加額較上年同期減少,表明公司經營活動現金創造能力增強,經營狀況改善。
投資活動現金流由正轉負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 -53.39億元,上年同期為40.85億元。主要因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大幅增加,將部分款項配置於定期存款增厚收益。投資現金流大幅變動可能影響公司資金配置和未來發展戰略。
籌資活動現金流大幅下降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 -0.34億元,上年同期為5.27億元。主要因公司下屬子公司發行債券所收到的現金較上年同期減少,或反映公司籌資策略調整,或市場對公司債券需求變化。
總體而言,上海電氣2025年上半年雖有業績增長,但財務費用大幅增長和投資現金流急劇下降等問題值得投資者關注,公司需優化財務結構,加強費用控制與資金管理,提升競爭力與抗風險能力。
點擊查看公告原文>>
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為AI大模型基於第三方數據庫自動發佈,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受限於第三方數據庫質量等問題,我們無法對數據的真實性及完整性進行分辨或覈驗,因此本文內容可能出現不準確、不完整、誤導性的內容或信息,具體以公司公告爲準。如有疑問,請聯繫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