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央企加速海外新能源投資,重心在發展中國家

2025-09-26 17:47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領導人9月初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宣佈,未來5年內,將同上海合作組織其他國家一道實施新增「千萬千瓦光伏」和「千萬千瓦風電」項目——這是中國官方首次在多邊場合明確提出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具體裝機容量目標。

自2021年宣佈不再新建煤電項目后,中國的海外能源投資重心逐步轉向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綠色能源轉型。但在此后的聲明和政策文件中,相關表述多停留在框架性倡議層面。本次明確裝機規模,意味着倡議將加速落地實施。

央企海外風光電投資版圖

根據國際環保機構綠色和平海外可再生能源數據庫的統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國央企(參照國務院央企名錄)已在全球47個國家投資359個風電和光伏項目機組,其中風電機組238個,裝機量為29880.62兆瓦(MW),光伏機組121個,裝機量為29450.11MW,合計裝機總容量59330.73MW。上述數據涵蓋官宣、在建和已運營三種狀態的項目。

與去年同期數據相比,在短短一年內,中國央企全球投資版圖新增8個國家:羅馬尼亞、黑山、老撾、阿塞拜疆、柬埔寨、吉爾吉斯斯坦、菲律賓和贊比亞。2024-2025年間,各央企官宣新增投資14841.1MW,佔現有裝機總容量的25%,投資力度明顯加大。

表1:中國央企海外風電光伏投資統計

(數據來源:綠色和平海外可再生能源數據庫)

(數據來源:綠色和平海外可再生能源數據庫)

從區域分佈看,中國央企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資按裝機總容量依次集中在南美洲、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和非洲。其中,風電裝機量最大的是南美洲,達11827.14MW;光伏裝機量最大的是亞洲,達13650.56MW。

從國別來看,央企海外風電與光伏電站投資裝機容量前十的國家分別為:巴西、烏茲別克斯坦、沙特阿拉伯、哈薩克斯坦、英國、西班牙、澳大利亞、老撾、阿塞拜疆和瑞典。位居榜首的巴西,其裝機量約為第二名烏茲別克斯坦的五倍。

央企在巴西投資的光伏風電裝機總容量達20913.32MW,佔南美洲總量的95%,佔全球投資裝機總量的35%。據巴中企業家委員會(CEBC)最新報告,2024年,巴西躍升爲中國第三大海外投資目的地,其中電力行業為投資最多的領域,佔比高達34%。具體來看,在巴西深耕風電和光伏的主要央企是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其投資裝機總量達16754.6MW;此外,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和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投資了1391.74MW和1391.7MW項目。

上合組織成員國中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同樣是央企投資的重要市場,裝機總量分別達到4463MW和3965.3MW。整體來看,央企在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光伏與風電裝機總量已達9641.3MW(共涉及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和俄羅斯五個國家),其中,光伏裝機總量為5561.3MW,風電裝機總量為4080MW。可以預期,中國在本屆上合峰會上承諾的「千萬千瓦」,將在未來五年內進一步推動中資企業在該地區的投資擴張。

表2:中國央企海外風電光伏投資裝機總量前十國家統計表

(數據來源:綠色和平海外可再生能源數據庫)

(數據來源:綠色和平海外可再生能源數據庫)

近年來,亞洲逐漸成為央企可再生能源投資的重點區域。2024年至2025年間,央企新建風電與光伏裝機總量前五名國家為:沙特阿拉伯(3400MW)、老撾(2556MW)、哈薩克斯坦(2233.3MW)、阿塞拜疆(2160MW)和烏茲別克斯坦(1363MW)。

在兩屆中國—中亞峰會達成綠色共識后,以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為代表的中亞國家吸引了大量中資企業前往投資。以中國能建投資建設的烏茲別克斯坦1吉瓦(GW)光伏項目為例,該項目為2023年首屆中亞峰會的重要成果,裝機量達到吉瓦級別,是中資企業在中亞地區投資建設的首個大型新能源項目,也是「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在中亞投資建設的最大單體新能源項目。

表3:2024至2025年中國央企宣佈海外投資風電和光伏裝機量前十名國家

(數據來源:綠色和平海外可再生能源數據庫)

(數據來源:綠色和平海外可再生能源數據庫)

總體看來,中國央企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資呈現三大特徵:一是區域集中和熱點聚焦,目前央企的海外風電光伏投資主要集中在南美洲和亞洲,尤其是巴西、中亞國家和中東地區,少數重點市場佔比高,前五大投資國合計佔總裝機量近62%;二是能源類型因地制宜,投資項目佈局與東道國的資源稟賦緊密結合,例如在沙特阿拉伯重點發展光伏,在英國和瑞典集中投資風電;三是多邊合作機制推動投資,上合峰會、中亞峰會等多邊合作機制,為中企在區域能源市場的拓展提供了政策和戰略保障。

從「走出去」到「走上去」

截至目前,共有21家中國央企佈局海外風電光伏項目。從投資項目裝機量來看,前五名的企業為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和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五家企業在海外投資的可再生能源裝機總量達47084.94MW,佔所有央企海外投資裝機總量的79%,頭部效應明顯。

越來越多的以化石能源或傳統發電為主的企業,開始加速佈局可再生能源板塊,逐步加大海外風電和光伏項目投資。與2024年6月30日數據相比,新入局海外風電光伏投資的央企共有6家,分別為: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大唐集團」),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中節能」),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南方電網」),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氣裝備」),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石油」)和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鐵」)。

這些新入局企業類型各異,有以中石油為代表的傳統能源巨頭,有以中國中鐵為代表的工程建設類央企,也有大唐集團為代表的傳統火電龍頭,顯示出央企「走出去」投資可再生能源已進入常態化和多元化。以大唐集團為例,其在烏茲別克斯坦投資的布卡263MWac光伏項目,標誌着該集團境外新能源項目實現零的突破。此后,大唐又在贊比亞和孟加拉分別宣佈投資100MW光伏項目,並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建)合作簽署阿塞拜疆2GW風電項目諒解備忘錄。從無到有、接二連三,大唐集團迅速躋身海外可再生能源投資裝機總量十強央企,成為傳統電企向新能源轉型的典型代表。

表4:中國央企海外風電光伏項目投資表

(數據來源:綠色和平海外可再生能源數據庫)

(數據來源:綠色和平海外可再生能源數據庫)

回顧央企「出海」之路,早期的海外項目多為幾兆瓦或幾十兆瓦的小規模單體電站。隨着全球能源轉型的推進、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如今已發展成數百兆瓦乃至吉瓦級的大型項目。同時,光儲一體化、風光儲融合的項目形態也加速出現。據不完全統計,在近三年新宣佈的項目中,已有6個項目明確配套建設儲能系統。

這些變化説明中國央企已從「走出去」發展到「走上去」,從單純的能源項目建設者,逐漸轉變為賦能投資國能源轉型、參與全球綠色治理的深度參與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