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17:05
作者 胡羣
一邊深陷ST困局的前零售巨頭,一邊持續提供資金支持的大型金融機構,一場尚未結束的企業救援行動。蘇寧易購將再度拿到4億元融資,背后站着的依然是中國中信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金融資產」)。
在2023年獲得中信金融資產(彼時為中國華融資產)50億元紓困資金支持后,蘇寧易購再次迎來關鍵性融資進展。2025年9月26日,ST易購(002024.SZ)發佈公告稱,子公司南京融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通過中原信託設立的信託計劃獲得不超過4億元融資,由公司作為共同債務人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此次融資的優先級資金來自中信金融資產江蘇省分公司,是中信金融資產在蘇寧易購債務重組與資產盤活過程中的又一次實質性介入。在市場對ST易購流動性持續關注的背景下,此次融資能否成為其經營修復的又一轉折點,值得深入觀察。
4億資金如何落地?
根據ST易購發佈的《關於為子公司提供擔保的公告》(編號2025-050),該筆融資採取結構化信託計劃方式開展。中原信託作為受託人,中信金資江蘇分公司出資不超過4億元認購優先級份額,蘇寧方面則以現金、子公司股權及應收債權認購劣后級。這意味着,中信方面承擔優先級風險,蘇寧則通過劣后份額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信用。
該筆融資的借款主體南京融寧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2025年9月9日、實繳資本僅100萬元的新設子公司,經營範圍覆蓋供應鏈管理、家電銷售、互聯網服務、醫療器械等。
蘇寧易購在本筆融資中扮演「共同債務人」角色,並非傳統意義上的保證擔保,而是直接作為債務償付主體,對信託計劃承擔連帶償還責任。此外,子公司南京鼎邦、唐山易達、鄭州易達以名下不動產提供抵押擔保,進一步強化信用結構,擔保範圍覆蓋主債權本金、利息、罰息、複利及實現債權的費用。
這些抵押物多為物流倉儲類資產,是蘇寧易購近年來重點盤活的優質資產。通過將存量資產轉化為融資籌碼,蘇寧易購在不動用現金的情況下增強了信用能力,也反映出其「以資產換流動性」的策略正在系統化推進。
從紓困到再度輸血的邏輯
這並不是中信金融資產首次對蘇寧出手。2023年8月26日,蘇寧易購發佈公告稱,公司與中國華融資產江蘇省分公司開展合作,其中首批中國華融江蘇省分公司將通過中信信託設立的信託計劃,提供在建物流項目紓困資金不超過人民幣15.49億元,資金主要用於公司在建類倉儲物流項目工程建設及相關領域,本次融資將有助於盤活公司存量在建類倉儲物流資產。
據澎湃新聞報道,2023年10月12日,中信信託官方微信賬號發文稱,中信信託與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中信金融資產的前身)協同實施的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紓困項目正式落地,項目預計期限為十年,規模上限為5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底,首批資金15.49億元迅速到位。
2024年5月30日,ST易購發佈《蘇寧易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子公司開展融資業務的公告》,中信金融資產江蘇分公司通過中信信託設立專項信託計劃,為南京蘇寧加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寧加電商」)提供總額不超過人民幣4.8億元的運營資金支持。該筆融資將重點用於支持蘇寧加電商主體業務及旗下零售雲業務的發展。
為確保本次融資順利實施,蘇寧易購旗下三家子公司,湖州苕溪蘇寧、山東蘇寧易達及南京鼎邦共同承擔連帶責任,並提供相應不動產抵押擔保。
值得關注的是,公告中明確表述,中信金融資產江蘇分公司對蘇寧零售雲業務在下沉市場的發展潛力表示充分認可,未來擬根據蘇寧加電商經營發展狀況,在符合估值約定的前提下,探索將其部分債權通過轉股方式轉化為股權。這一安排不僅有助於優化企業資本結構,也為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儘管融資渠道有所疏通,蘇寧易購的擔保負擔仍不容忽視。9月26日的公告顯示,截至目前,公司對子公司擔保余額為18.80億元,佔2024年經審計歸母淨資產的15.13%;公司對上海星圖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提供的擔保余額為港幣9.08億元,佔公司 2024年度經審計歸母淨資產的比例為6.68%。此外,公司子公司對子公司的實際已使用的擔保余額為人民幣18.82億元,佔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歸母淨資產的比例為15.14%。
值得肯定的是,中信金融資產此次紓困並未採取「兜底式」救助,而是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強調資產盤活與業務協同。這種模式既避免了道德風險,也為其他困境企業提供了可複製的紓困路徑,通過專業金融機構的介入,將沉沒資產轉化為運營資本,實現企業自救與金融安全的平衡。
然而,蘇寧能否真正走出困境,取決於能否將外部支持轉化為內生增長動力。在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如何讓資本更有效地服務產業、如何讓紓困機制更具可持續性,仍是擺在政策制定者、金融機構與企業面前的共同課題。
紓困不是終點,而是重構的起點。蘇寧的故事尚未結束,而它的下一步,或將為更多處於轉型陣痛中的企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