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17:29
三大指數集體回調,截止收盤,滬指跌0.65%,深證成指跌1.76%,創業板指跌2.60%。
滬深兩市成交額超過2.1萬億,較昨日縮量逾2000億。
日曆效應正在演繹,臨近節前,本周市場分歧加劇,成交量相對上周暗淡,但波動幅度卻不斷加大。
節假日海外市場走勢、新關税、三季度末基金調倉等因素,為節后A股走勢帶來了不確定性。
這個時候,該避避風頭了嗎?
市場全天震盪調整。板塊方面,行業板塊漲少跌多,風電設備、化纖行業、化肥行業、保險板塊漲幅居前,遊戲、消費電子、電子元件、互聯網服務、通信設備、軟件開發等科技類板塊跌幅居前。
科技股全線退潮,算力方向領跌,銅纜高速連接、CPO、液冷服務器等題材集體走弱,中恆電氣、立昂微、青山紙業觸及跌停,英維克、浪潮信息、工業富聯等多隻龍頭股大跌。此外,網絡遊戲、消費電子、半導體、AI應用概念股同樣表現低迷。
金屬銅概念股逆勢走強,精藝股份三連板,江西銅業、銅陵有色跟漲。
消息面上,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銅業分會表示堅決反對銅冶煉行業「內卷式」競爭。同日全球第二大銅礦-印尼格拉斯伯格礦區因泥石流事故宣佈「不可抗力」而停產。作為全球第二大銅礦,Grasberg 礦山的突然停產立即引發市場對供應中斷的擔憂。
風電股反覆走強,吉鑫科技2連板,明陽智能、威力傳動漲停,日月股份觸及漲停。
近日,諮詢機構伍德麥肯茲最新發布《全球風電市場展望更新: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預計,未來5年內,全球年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將超過170吉瓦,到2028年后將進一步提速,並在2034年達到峰值200吉瓦。
創新葯方向回調,廣生堂、奧賽康、濟民健康、翰宇藥業、萬邦德、恆瑞醫藥、匯宇製藥等紛紛走低。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真實社交」宣佈,自10月1日起,美國將對多類進口產品實施新一輪高額關税;並對專利及品牌藥品加徵100%關税。
然而這只是多項面向特定行業的新關税措施之一,除了藥品,進口重型卡車也將被徵收25%關税,廚房櫥櫃和浴室盥洗櫃將被徵收50%關税,軟體家俱(有軟包的家俱)進口將被徵收30%關税,這些措施將於下周三開始實施。
另外,據媒體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權衡一項新計劃,旨在大幅降低美國對海外生產芯片的依賴,藉此刺激本土製造業並重塑全球供應鏈。
該政策的目標,是讓芯片公司在美國境內生產的芯片數量,與其客户從海外生產商進口的數量保持「1:1」的比例。無法在一段時間內維持這一比例的公司,將被徵收關税。
近期市場風格漂移加劇,節前市場交投相對清淡,部分資金也在避險需求下流出。而紅利板塊相較此前的快速下滑,本周也呈現出企穩的走勢。
伴隨着國慶節的臨近,節日報應已經開始顯現了。
國慶臨近,同時意味着今年最后一個季度即將開啟。
然而指數在多輪拉昇之后,明顯動力稍有不足,全市場成交額較仍維持在2~2.5萬億的水平,但波動幅度卻不斷加大,多空博弈愈演愈烈。
對於投資者而言,長假期又會面臨一個經典的抉擇:是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
一方面,臨近節前,波動明顯放大,行業輪動加速。
從板塊來看,前期主線板塊未能繼續起到拉昇作用,光模塊、PCB等通信板塊高位調整之時,市場其他板塊並未出現持續性承接。
芯片、固態電池、機器人等都只是階段性走強,其上漲幅度和板塊強度並不足以媲美算力供應鏈,難以讓市場走出之前強勢的上行趨勢。
從場外因素來看,消息面利好如期落地,譬如美聯儲降息如期落地,中美領導人上周末完成通話、「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成就發佈會已落地。
市場賺錢效應也開始下降,本周市場上漲個股比例僅為32%,已至這輪上漲的低位。
另一方面,從普遍規律來看,國慶節前的「日曆效應」顯示指數勝率並不高。根據機構分析,統計10年以來,國慶節前五個交易日的累計漲幅,節前指數下跌概率60%,上漲概率40%。
伴隨着國慶即將到來,資金避險情緒明顯有所抬升,疊加十月過后即將到來的三季報業績預期,市場當前觀望情緒較8月越發濃郁。
從技術面看,上證指數則圍繞3850點窄幅震盪,3900點整數關口或仍構成短期壓力,創業板指與科創50表現最優,但當前兩大指數都呈現頂背離的技術分析特徵。
科技是此輪指數上漲的主要貢獻者,當前籌碼擁擠度已經預示着調整需求。
根據機構統計,從6月23日到上周全A指數上漲約18%,其中TMT板塊貢獻度42%,電力設備、機械設備、醫藥、有色等板塊次之。
當前TMT板塊佔全A成交額比例已至37%,2023年以來這一數值達40%后通常會迎來回落,本周細分概念也已經出現回調,或者漲幅收縮。
再結合前期上漲高度,節前兑現收益的可能性較大,短期交易層面可能很難有較大的機會。
既然A股節前勝率普遍不佳,考慮融資面臨長假風險和利息的雙重壓力,融資佔比較大的板塊建議稍微規避一下,或者尋找出現底部支撐信號的板塊,譬如銀行、保險等高股息資產,從只追科技改成更均衡的配置。
但往后看,當前政策空窗期環境下,產業趨勢對市場影響將更大,未來一段時間科技板塊或將仍是市場的核心關注點,結構性行情仍然在演繹。
在資金的放量和政策的兜底下,市場仍處於下行有底的環境。中長期在整體寬松環境疊加資金借道ETF持續進場的情況下,中長期市場向上動能仍然充足,但更多確定性行情或仍需等待十月后方能有所展現。
歷史上牛市中的回調大多伴隨一定程度的行業切換,「高低切」現象確實普遍存在。但身在局中,要準確預判切換的時機與方向卻極為困難。
如果只是片面追求低估值,完全放棄資金共識高度凝聚的主線,盲目切換至主線以外的低位板塊,反而可能錯過其階段性修整后的再次突破行情。
主線板塊也可能存在擴散和輪動。AI作為市場核心主線的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但算力硬件相關的標的已積累較大漲幅,短期資金兑現壓力可能導致上行斜率放緩,但其他方向,譬如AI+應用短期調整之后或許將得到更多的關注。
另外,還可以關注業績改善預期強、具備宏大敍事邏輯的新能源、化工等板塊。光伏與化工行業已逐步進入對利空因素鈍化的階段。
短期看,「反內卷」政策帶來的是預期改善,中長期在國內擴產節奏放緩與海外隆息所帶來的需求復甦的合力下,行業景氣度有希望觸底回升。
部分產業鏈譬如鋰電池在需求端和技術側則更加樂觀。在需求端,電力市場建設、關税擾動放緩等因素推動海內外儲能需求提升;在技術端,固態電池產業鏈多環節的突破性進展打開想象空間,近期行業漲勢已有所顯現。
結構性行情的背后,不僅僅是景氣的結構性,也反映了助力投資者投資偏好的結構性。
外資、險資或更青睞於「宏觀經濟驅動」信號,散户、活躍資金及部分主動偏股型基金更多青睞「政策驅動」信號。
這種內核上的顯著差異,解釋了當經濟體感未滿足大部分人預期時,科技板塊卻仍可實現高斜率的上行的原因。
9·24以來,一直在強調慢牛基調。對於本輪牛市中上車較早的投資者而言,由於賬户中積累了較大比例的浮盈,在投資操作中可以更加從容一些。
牛市回調「急跌緩漲」,對上車較晚的投資者而言,也不用急於在回調初期、下跌過程中着急建倉,可以耐心底部出現、漲勢恢復后再逐步加倉。(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