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16:22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最新的關税政策宣佈之后,瑞士醫藥巨頭羅氏(Roche)火速發佈新聞公告稱,旗下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業務部門已於8月開始為一處新制造設施破土動工,並且這家制藥領軍者已承諾在美國市場持續進行重大投資。
據瞭解,特朗普在當地時間周四表示,自10月1日起,美國政府將對品牌或專利藥品的進口徵收100%的關税,除非某家制藥公司正在美國建設一家大型製造工廠。
羅氏的一位發言人提及曾經於8月25日發佈的公告,內容涉及其基因泰克(Genentech)部門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霍利斯普林斯建設該設施的計劃,以及羅氏承諾在美國市場製造和研發方面投資500億美元。
羅氏與諾華是瑞士兩家最大規模的製藥公司,在全球製藥領域也佔據重要地位,兩者均在美國擁有重要的生產業務。諾華也在今年早些時候作出在美國市場進行大額投資承諾,但未立即迴應置評請求。
一位行業消息人士預計,基於美國方面的初步指示,特朗普周四所列的關税很可能不適用於這兩家瑞士醫藥巨頭。
瑞士政府則表示,相關部門正在分析特朗普藥品關税政策措施的潛在影響,但目前尚不清楚具體影響。
當地時間9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自10月1日起,美國將對多類進口產品實施新一輪高額關税,其中對任何品牌或專利的醫藥產品徵收100%的關税。特朗普表示,藥品關税不適用於在美國建廠的公司,他將這些工廠定義為「破土動工」或「在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特朗普多次針對醫藥行業出臺政策,「降藥價」和「醫藥供應鏈迴流美國」為其中兩大主題。
有華爾街分析師指出,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歐洲醫藥巨頭——如諾華、羅氏、賽諾菲、阿斯利康以及拜耳等巨頭——將面臨沉重打擊。這些來自歐洲的醫藥行業領軍者們被迫痛苦抉擇,要麼承受鉅額關税成本,要麼在短期內投入數百億美元將關鍵生產線轉移至美國境內或其自由貿易伙伴(如可能的墨西哥、加拿大,甚至波多黎各)。這可能導致歐洲本土製藥業萎縮和失業。然而,供應鏈轉移過程漫長、複雜且成本極高,絕非一年半載能輕易完成,期間必然伴隨混亂和供應中斷風險。
因此對於全球醫藥行業來説,進入美國市場的「路徑選擇」將被重塑。若成品藥在境外生產后直接進口美國:除非生產主體正在美國建廠,否則面臨100%關税,價格與利潤模型會被顯著侵蝕。對以自研創新葯出海為目標、且短期不打算在美建產能的企業,屬於一記重錘。
若採用「在美生產/轉移至美國CDMO」:可通過美國本土生產滿足豁免條件,從而規避關税,但是此舉必然將推高初期資本開支與單位成本,但保住商業可行性;對美國本土CDMO/CMO可謂構成訂單利好,政策相關的催化與邏輯與羅氏的「在美建廠」動作基本一致。把美國商業化交給擁有在美產能的合作方(或由其負責在美生產/代工),可天然繞開關税,因此與擁有美國製造網絡的藥企達成更深合作(股權、里程碑、分成)的商業前景無疑更加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