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這所高校「住企培養」模式全面落地,首批「智造」研究生全部入駐合作企業

2025-09-26 14:42

(來源:上觀新聞)

9月23日,由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供貨的青海省投3×660MW火電項目1號機組圓滿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即將投入商業運營。在這一國家重大能源項目中,來自上海電機學院機械學院的2024級研究生倪凱傑,作為上海鍋爐廠的駐企培養代表,跟隨企業導師全程參與項目調試工作。這正是上海電機學院推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深化產教融合的一個生動縮影。

據悉,2023年10月,上海電機學院正式成立「卓越工程師學院」,開啟了新一輪研究生人才培養改革。學校以「五定」培養框架(定領域、定企業、定規模、定項目、定標準)為核心,通過深化產學研合作,校企協同開展定製化人才培養,着力培養具備較強工程技術創新實踐能力、善於解決複雜工程技術難題的卓越工程師。

企業導師校內授課

聯合培養課題討論

2024年9月,機械學院聯合企業共同完成首批30名卓工班研究生的選拔工作。上學期末,這批學生已全部入駐合作企業,包括上海電氣集團所屬的上海電機廠、汽輪機廠、鍋爐廠、風電集團等大型裝備製造國企,以及中科新松、諾誠電氣等高新科技公司,標誌着「住企培養」模式全面實施落地。

校方表示,此舉旨在對接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高端製造人才的急迫需求。合作企業均屬行業內龍頭企業或技術領先企業,具備真實的技術研發需求、足夠的研發投入和帶教能力,能夠為學生提供前沿技術實踐環境。學校根據合作領域的需求、企業的承載能力和企業導師資源,科學確定每一屆聯合培養的招生規模。學生的研究課題直接來源於企業亟待解決的重大技術攻關項目或產品預研項目,實現「真問題、真研究、真成果」。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課程評價、學位論文標準和評價體系,確保學術研究與工程實踐並重。

在「校企雙導師」制度的推動下,卓工班研究生自研一階段就多次深入企業進行交流與參觀,並從首次見面會簽訂聯合培養協議起,逐步推進落實「企業出題、學校解題」機制,將實際工程難題轉化為學術研究方向,逐步鎖定研究課題。同時,企業導師走進校園,開展講座與課程教學,把工程實戰案例融入理論教學,幫助學生提前適應從學術研究到產業應用的過渡。

自今年7 月起,機械學院卓工班的研究生們陸續從學校「住」進企業,開展為期一年的駐企學習。學生們在企業導師指導下,制定實踐計劃,開展課題研究、技術攻關。有學生感慨:「親眼見到大型設備時遠比自己根據圖紙、模型分析時來得震撼」「現場追隨製造過程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些需求的工程應用背景」「生產一線的經歷為我后續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了真實案例和數據支撐,奠定了堅實的工程實踐基礎」。

企業導師表示,這種沉浸式學習,能有效打通理論與實踐的壁壘,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工程背景與技術需求。

新民晚報記者瞭解到,隨着首批卓工研究生全面進入企業,上海電機學院在「產教融合、住企聯培」方面邁出關鍵一步。目前,校企已共建導師團隊,圍繞智能製造、高端裝備等領域的核心技術難題開展項目制學習研究,學生通過參與企業真實研發任務,提升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擴大合作企業範圍,通過定領域、定企業、定規模、定項目、定標準,與企業零距離開展人才定製化培養、零距離開展學位創新成果評價、零距離開展校企導學團隊建設、零距離靠近產業實踐基地住宿,不斷深化全程項目式住企聯合培養模式,提升培養支撐力和產業貢獻力,持續推進「自強卓越、以產定研、產研共育、全球勝任」的研究生培養教育體系。

原標題:《這所高校「住企培養」模式全面落地,首批「智造」研究生全部入駐合作企業》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郜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