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覆盤:劉強東為何主動挑起外賣大戰

2025-09-26 12:2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睿財經)

互聯網行業的日新月異,提醒着每一個企業的實控人:沒有一勞永逸的成功。比如優酷上市坐穩頭把交椅,把重心放在盈利上的時候,愛奇藝通過引入韓劇和自制劇成功實現突圍,改變了視頻行業的競爭格局;最近的例子,則是美團餓了麼統治外賣領域多年,就在很多觀察者認為,這個行業不會發生什麼變革的時候,劉強東強勢入局,將雙雄爭霸改成了三國殺。

三個月前,劉強東高調提出,京東要進軍外賣事業。美團如臨大敵,這從美團系列季度財報可以看出來,京東加入戰局后對美團的利潤確實帶來了一定的衝擊。那麼,京東為什麼一定要進軍外賣行業呢?

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思考:

01ONE

商業戰略層面:京東的必然選擇

❶ 尋找新的增長引擎: 京東的核心電商業務面臨增長壓力,需要開拓新的市場和流量來源。本地生活(尤其是外賣)是一個規模巨大、且與京東核心用户羣(注重品質和時效)高度契合的賽道。切入外賣市場,是京東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戰略嘗試。

❷完善生態閉環: 京東一直致力於構建「小時達」的即時零售生態。外賣是即時零售中最高頻、最剛需的場景。通過外賣業務,京東可以:

❸ 提升用户粘性: 讓用户更頻繁地打開京東App。

a) 盤活物流網絡: 更好地利用其強大的同城配送能力(達達集團)。

b) 數據積累: 獲取寶貴的本地消費數據,反哺其他業務。

主動進攻,而非被動防守: 在美團等對手不斷侵蝕實物電商邊界(如美團閃購)的背景下,京東進入外賣市場也是一種「圍魏救趙」式的主動進攻,意在分散競爭對手的精力,鞏固自身護城河。

02TWO

市場競爭層面:「鮎魚效應」與行業洗牌

打破雙寡頭格局: 長期以來,中國外賣市場由美團和餓了麼形成相對穩定的雙寡頭格局。京東的入局,就像一條「鮎魚」,會重新激活市場競爭。

❶ 可能帶來的積極影響:

對用户: 更激烈的競爭通常意味着平臺會通過補貼、優惠券等方式爭奪用户,消費者在短期內可能享受到更便宜的價格和更好的服務。

對商家:商家有了更多的平臺選擇,可能獲得更低的佣金抽成或更優厚的合作條件,有助於降低經營成本。

對行業: 推動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例如在配送效率、算法優化、用户體驗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比拼。

❷ 潛在的挑戰與風險:

惡性競爭: 如果競爭演變為純粹的「燒錢大戰」,可能導致行業資源浪費,最終幾家俱傷,甚至像早期的網約車、共享單車大戰一樣,留下一地雞毛。

騎手與商家的壓力: 激烈的競爭壓力可能會部分轉移到騎手和商家身上,例如對配送時效的極致追求可能增加騎手的交通安全風險,平臺對商家的考覈也可能更加嚴苛。

03THREE

社會影響層面:機遇與隱憂並存

就業機會: 新平臺的擴張必然會創造更多的騎手、運營等就業崗位,對社會就業有正面作用。

❷ 數據安全與壟斷擔憂: 巨頭之間的競爭本質是數據和流量的競爭。如何確保用戶數據安全、防止平臺利用市場支配地位進行不正當競爭,是監管部門和公眾需要持續關注的問題。要避免從「雙寡頭」走向「三國殺」后,形成新的、更復雜的壟斷局面。

❸ 實體經濟的再思考: 外賣大戰是線上經濟對線下服務業滲透的深化。它一方面方便了生活,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們思考如何讓數字經濟的發展更好地賦能實體經濟,而不是簡單地替代或擠壓。

小結:任何一個行業領域,有競爭肯定比壟斷要好,多家競爭肯定比兩家競爭好。京東入局,給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至於未來外賣市場的競爭格局,是否還會涌現更多的競爭者,目前不好説,因為像京東一樣擁有騎手資源的不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