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在威海舉辦

2025-09-26 14:55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轉自:中國電力新聞網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記者楊苗苗) 9月25日,2025「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在山東威海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主辦,威海南海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

  作為備受矚目的新型儲能技術,鈉離子電池憑藉其獨特性能優勢,正加速邁向規模化應用。在此關鍵節點,鈉離子電池產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如期而至,這也是該論壇第四次舉辦。論壇旨在匯聚「產學研用」各方智慧,打通從材料研發、電池製造到市場應用的全鏈條,共促產業步入健康、有序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論壇匯聚了來自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及高校的領導和專家學者,鈉離子電池產業鏈相關企業,以及電動自行車、低速車、電動船舶、儲能、應急電源等應用方代表共計380余家單位的500多名代表線下參加,還有16000余人線上觀看直播。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四級調研員王尋,威海市文登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王建超,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危險品中心技術標準室主任李玉紅,遼寧海事局大連危險貨物運輸研究中心副主任、三級調研員羅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郭楠出席論壇並發表致辭。

  出席開幕式的還有:山東省工信廳電子信息處副處長、二級調研員周琰,中國船級社武漢規範研究所竇立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王青松,武漢大學教授曹余良,威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龍榮科,威海市文登區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建海,南海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強勝等領導和嘉賓。

  本屆論壇的開幕式和主題論壇環節分別由威海南海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滕新強與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祕書長劉為主持。

  院士報告

  鈉電池應揚長避短,差異化競爭

  中國科學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員、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李景虹在《高功率鈉離子電池》報告中指出,鈉離子電池是綠色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功率高、低温性能好、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優勢,瞄準混合動力汽車、UPS、調頻儲能、鉛酸替代等應用場景。李景虹院士還重點介紹了高功率鈉離子電池研發和產業化相關前沿工作和動態。

  產業實踐

  2026年進入規模應用階段

  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樹軍發表《鈉離子電池創新與產業化實踐》報告,他表示鈉離子電池產業已進入從樣品驗證到商業化落地的關鍵階段。當前產業邏輯正從「價格顛覆」迴歸「價值創造」,鈉電池應聚焦其快充、低温與長壽命特性,在特定性能市場率先突破。他認為,2026年鈉電池將進入規模應用階段,商業價值開始凸顯,可顯著降低用户全生命周期成本。隨着規模擴大與能量密度提升,鈉電池成本有望在未來兩三年內降低一半,實現可持續的商業化路徑。

  材料創新

  成本與性能需持續突破

  哈爾濱工業大學副研究員鄧亮在《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磷酸鹽正極材料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報告中指出,聚陰離子型磷酸鹽正極材料因其結構穩定、安全性高,尤其適合鈉離子電池在寬温域與高倍率場景的應用。團隊系統研究了磷酸焦磷酸鐵鈉、氟磷酸鐵鈉及兩種釩基磷酸鹽等四類材料,通過形貌調控、元素摻雜及表面包覆等手段提升其電化學性能。報告強調,正極材料性能的充分發揮需與耐低温/高温電解液、適配負極等系統部件協同優化,方能實現長循環與高倍率充放電。展望未來,鈉電池需在成本控制與性能優化方面持續突破,並提前佈局材料回收利用體系,以更好響應市場期待。

  安全對標

  鈉電池VS鋰電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員王青松分享了儲能用鈉離子電池安全性能比較研究。研究選取8個熱失控特徵參數,從熱穩定性、預警、熱失控嚴重度三方面釐清了鈉離子電池和鋰離子電池的熱危險性差異。研究發現鈉離子電池綜合熱失控風險低於三元鋰電池、預警可能性高,但熱失控嚴重度高於磷酸鐵鋰電池。王青松強調,該結論基於特定材料體系,鈉電池技術路線多樣,其安全性需具體測評,不可一概而論。此項研究為科學評估與提升鈉電池安全性能提供了重要參考。

  標準進展

  構建鈉電池標準化與政策體系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何鵬林副主任分享了《國際、國內鈉電池標準化研究進展》。他表示,我國鈉離子電池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目前已發佈2項國家標準,另有11項國標及行標正在制定中。此外,我國牽頭的4項鈉電池國際標準也正在起草過程中。標準制定過程中對44家企業生產的鈉電池試驗驗證數據顯示,鈉電池在低温性能與安全性方面總體優於鋰電池,與鋰電池在動力、儲能等領域形成互補,並在多個領域具備替代鉛酸電池的潛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等多部委持續出臺政策支持鈉電池發展,將其列為新型儲能重點方向,引導鈉電池產業高質量發展。

  重磅發佈

  鈉電池性能測評結果揭曉

  論壇期間還發布了第六批鈉離子電池測評通過單位、首批鈉離子電池低温性能測評參與單位、第二批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1000次測評完成單位,從安全性能、低温適應性、長循環壽命三大維度,為政策制定者、金融投資方、客户應用企業、媒體社會公眾等提供關鍵支撐。

  測評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依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團體標準T/CNESA 1006—2025《鈉離子蓄電池通用規範》開展。

  第六批鈉離子電池測評通過單位: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廈門海辰儲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鈉能源(揚州)有限公司

  首批鈉離子電池低温性能測評參與單位:

  上海漢行科技有限公司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能鈉電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華鈉芯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第二批鈉離子電池循環壽命1000次測評完成單位:

  湖南德賽電池有限公司

  論壇期間,三家代表性企業分別進行了產品發佈:漢行科技展示了覆蓋鈉電材料、電芯及系統應用的全產業鏈產品;雅迪分享了鈉電生態創新及整車賦能的最新進展;中鈉能源介紹了鈉電在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能源項目中的高效應用。這些成果共同推動了鈉電產業化與市場化進程。

  近年來,威海市委市政府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機遇,大力培育和發展鈉離子電池產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動力電池材料產業集羣,正在建設的鈉電材料中試基地將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會上,威海市文登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王建超還進行了文登區產業情況的介紹。

  專題研討

  技術與應用雙輪驅動產業未來

  本屆論壇內容豐富,涵蓋開幕式、主題論壇、產業鏈分論壇、應用分論壇、標準研討會儲能項目考察等多個環節。在開幕式前一天,召開了工信部鋰離子電池及類似產品標準工作組2025年年會。會上介紹了13項鈉電池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4項國際標準制定進展情況。重點討論了2項鈉電池國際標準、審查了3項鈉電池國家標準等。

  「鈉離子電池產業鏈分論壇」聚焦於鈉電池產業鏈的技術攻堅與創新應用,來自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以及上海漢行、鈉術新能源、超鈉新能源、鑫鈉新材料、鈉坤碳源、江童(上海)科技等領軍企業與科研機構的專家,重點探討了普魯士藍、聚陰離子等主流技術路線的研發進展、低成本材料開發、寬温域適配以及知識產權風險管控等產業核心議題。為推動鈉電池技術成熟與規模化應用提供了深入洞察與交流平臺。

  「鈉離子電池應用分論壇」聚焦於鈉電池從技術研發走向規模化市場應用的關鍵階段。論壇匯集了大唐集團、廣西電網等用户方與華鈉芯能、華宇鈉電、海辰儲能、奧冠鈉電、雙登集團、芯海科技等領先企業,重點分享了國內首個百兆瓦時級鈉電儲能項目、兩輪車、煤礦應急電源、家用儲能等前沿領域的實戰經驗與產業化案例。研討內容深度結合終端需求,展現了鈉電池在特定場景下憑藉其安全性、低温性能及成本優勢所開闢的廣闊市場空間。

  本屆論壇是圍繞鈉離子電池標準需求以及產業化應用現狀開展的一次重要會議。鈉離子電池產業正處於關鍵轉折期,呈現出技術路線清晰、應用場景聚焦、標準政策護航、商業化曙光漸現的強勁發展勢頭。與會專家一致表示,鈉電池應發揮其高功率、低温性能、高安全性、低成本的核心優勢,進行差異化競爭。未來2-3年是鈉電池能否在細分市場站穩腳跟、實現規模化、商業化的關鍵窗口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