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目前在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地區累計有超過2000萬新就業形態人員繳費參保

2025-09-26 15:02

9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表示,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人員的權益保障,各方面都很關注,黨和政府也十分關心重視。「十四五」期間,我們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探索,完善權益保障制度,推動政策落實落地,促進新就業形態人員權益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一是健全制度體系,築起權益保障「防護網」。新就業形態人員的權益保障是個新課題。我們制定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出臺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重點羣體專項權益保障政策,明確企業的勞動保護責任,健全勞動報酬、休息、勞動安全等基本權益保障制度。在此基礎上,印發「三個指引」「一個指南」,即,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合同和書面協議訂立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勞動報酬權益保障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規則公示指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維護服務指南。這些指引指南、指導意見為新就業形態人員權益保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加強部門協同聯動,通過加大政策宣傳、推動協商懇談等方式,指導和督促平臺企業及其用工合作企業履行勞動保障責任。

二是創新推出職業傷害保障,為新就業形態人員繫上「安全帶」。對新就業形態人員來説,特別是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職業傷害保障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從2022年起,人社部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海南、重慶、四川7個省份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涵蓋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4個行業,曹操出行、美團、餓了麼、達達、閃送、貨拉拉、快狗打車7家平臺企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制度設計上,採取不同於傳統工傷保險的方式,不以是否具有勞動關係為參保前提,重點抓住訂單這個「牛鼻子」,採取按日參保、按單計費等創新方式,較好地兜牢了這些羣體的權益保障底線。今年7月,人社部在總結7省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從擴容省份、新增企業、拓寬行業三個維度分步驟漸進式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擴圍工作,試點範圍已擴大到17個省份,同時將滴滴出行順豐同城滴滴貨運滿幫省省等規模較大的平臺企業納入試點。目前,在試點地區累計有超過2000萬新就業形態人員繳費參保,在制度內實現了應保盡保。

三是暢通調解渠道,實現勞動糾紛化解「一站式」。加強與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報酬、職業傷害等勞動糾紛開展一站式聯合調解服務。目前,各地已建立一站式調解中心2300余家,累計調解相關糾紛3萬多件。同時,聯合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爭議典型案例,明確「事實優先」的勞動關係認定原則,根據用工事實認定企業和勞動者的關係,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