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14:48
9月25日,以「創新驅動產品迭代,專利賦能產業智升」為主題的第三屆專利密集型產品展覽專區活動在杭州大會展中心7號館正式拉開帷幕。
本屆專利密集型產品展覽設置展區總面積10000平方米,設有序廳、浙江專利密集型產品培育和推廣中心館、產業館、企業館、綜合館及路演區六大區域,匯集了來自全國22個省市的300余家企業,集中展示人工智能、磁性材料、綠色能源、醫療器械等領域的800余件專利密集型產品,其中100余件產品系首次在國家級展會上展出,16家參展企業的首發首秀產品閃亮登場。
「鎮館之寶」 亮點掃描
走進本屆展覽的產業館,參觀者會發現,展區改變了以往按地域或企業類型的傳統劃分模式,展區不是各類高科技產品的簡單匯集,而是按照「人工智能」「磁性材料」「綠色能源」等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佈局。
靈伴科技推出的「AI+AR」眼鏡,整機重量僅75克,達到 「無感佩戴」 的日常使用標準。區別於普通AI眼鏡,它不僅覆蓋實時翻譯、拍照、提詞、導航、vlog拍攝、聲紋支付等多種應用場景,還創新性地加入了顯示功能——用户可直接在視野中看到翻譯文字、導航路線、提詞內容等信息,為生活與工作帶來了更廣闊的應用可能。目前該產品已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還簽下杭州市首單知識產權海外侵權責任保險,為出海保駕護航。
磁性材料館覆蓋全產業鏈,四件 「鎮館之寶」 各具突破。安徽希磁科技的磁阻傳感器躋身全球前十,曾用於NASA火星探測車;寧波菲仕技術的驅動裝置助力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拍攝,現正為清華巡天望遠鏡研發核心部件;寧波鴻達電機的非晶電機鐵心,從上海磁懸浮列車技術迭代而來,如今廣泛應用於電動汽車、無人機;磁性材料應用技術創新中心的鈷基非晶裸絲,製成的傳感器可用於作戰頭盔,精準探測磁場變化,還榮獲浙江省知識產權一等獎。
「這樣的設計太方便了!」一位來自江蘇的智能裝備製造商感嘆,「我們想尋找高性能的磁性材料供應商,直接來到磁性材料館,從稀土永磁到磁傳感器,幾家頂尖企業都在這里,效率非常高。」這種以產業為脈絡的布展方式,不僅方便專業買家按圖索驥,更全景式地展現了每個產業的創新生態和技術演進路徑。
在醫療器械館,手術機器人實現「遠程精準診療」。上海微創醫療的胸腹腔內窺鏡手術機器人,其多孔型號是全球唯一覆蓋多科室複雜手術與遠程手術的設備,專家在異地就能為患者手術;腦深部電刺激系統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藥物外的有效治療方案;上海澳華內鏡的3D軟性電子內窺鏡,能將2D圖像轉化為4K超高清3D畫面,滿足臨牀精準診療需求。
遠航人工耳蝸言語處理器Voyager使用高精度專用語音處理芯片,能對安靜、噪聲、語音和音樂四個場景實現智能切換,為用户提供最佳的聽聲體驗。
策展團隊負責人坦言,這並非一次簡單的空間規劃調整,其內核是強烈的產業化邏輯。「我們思考的起點不是‘有什麼產品可展’,而是‘產業需要什麼’以及‘如何通過展覽促進產業鏈協同創新’。每一個‘鎮館之寶’的選定,都不僅考量其技術先進性,更評估其在產業鏈中的關鍵地位和帶動效應。」
據悉,本屆展覽市場化招展率高達60%,彰顯了專利密集型產品日益增強的市場吸引力。「專利的價值最終要通過嵌入產業鏈、形成市場競爭力來實現。」浙江省知識產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產業鏈布展,其核心目的,是強化展覽的產業屬性,讓這個平臺不僅是展示窗口,更是資源整合、鏈式創新的催化劑。
每8元GDP中就有1元來自專利密集型產業
財聞發現,展會剛起步,已有100多個團隊洽談意向訂單3億多元。活動現場,全國首個專利密集型產品線上推廣平臺啟用,浙江省知識產權局與中國專利保護協會等簽訂合作協議,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還為相關企業提供1600億元授信。據悉,展會期間將開展29場專利轉化運用對接活動,並邀請11家知識產權品牌服務機構提供諮詢。
浙江通過實施「金種子」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對1.6萬家企業進行精準孵化;建立全國首個專利密集型產品價值評估模型,破解融資難題;連續三年舉辦高規格展覽,搭建供需對接平臺。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以不到全社會7%的就業人員,集聚了全國企業近五成的研發經費投入,產出了國內七成左右的發明專利,貢獻了全國1/8的GDP,相當於每8元GDP中就有1元來自專利密集型產業。
根據2024年最新統計結果,全省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57萬億元,佔GDP比重突破20%,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近7個百分點;全省7125家企業累計備案專利產品2.6萬件,通過國家認定產品938件,總量位居全國第一。
從上一屆的百萬到本屆的上億,不僅僅是數字的量變,更是專利密集型產品從「樣品」到「產品」再到「產業」的質變信號,標誌着專利轉化運用生態的日趨成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浙江實踐」正結出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