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館子放下身段 居民樂享口福

2025-09-26 14:37

  海底撈在沙河地區開設首家社區店,售賣主食、熟食和便民早餐;紫光園奶皮子酸奶走紅后,接連在商場景區開出酸奶站專賣「爆款」;五星級酒店放低身段「出攤」,開賣熟食滷味和簡餐,為周邊居民帶來家門口的平價食堂……如今,越來越多大型餐飲企業接地氣,做起了服務周邊居民日常生活的小生意。

  星級酒店設外擺攤位,附近小區居民紛紛前來選購。

  探訪一

  大餐館做起早餐小生意

  清晨7點,昌平區沙河玖耀里社區商業中心一層飄出飯菜的香氣——海底撈的早餐車出攤了。冒着熱氣的白色餐車剛一停好,晨練歸來的老人、遛狗的居民、通勤的上班族就自動排起隊伍,挑選剛出爐的各種早餐。

  「周邊早點鋪子幾乎都吃遍了,無非就是豆漿、油條、小籠包、豆腐腦,來這里能換換口味。」居民鄭先生告訴記者,這家店開業才一個多月,自己就已經買了好多回早點了。

  記者看到,早餐車現炸麻花1.5元一根、茶葉蛋2.5元一個、銀耳粥3元一碗,還有醬豬肉包、牛肉胡蘿卜包、凍豆腐粉條包等各種口味的包子,都是手工現做現賣,售價在2.9元至4.5元之間,品種十分豐富。「主食加上粥,10塊錢左右就能吃飽吃好。」鄭先生説。

  切入早餐賽道的品牌餐館不止海底撈一家。在此之前,眉州東坡、金鼎軒等不少大牌餐飲企業都開始提供平價早餐。其中,眉州小吃的早餐經歷了幾代升級,飯店還採納了不少周邊居民的建議,讓早餐服務變得更加精細化。

  在眉州小吃買早餐,煎餅可以切成兩半買半份,油條可以只買半根,小籠包、蝦餃還可以按個買,一碗麪條只有三兩,比正餐一份麪條的量要小得多,人們可以搭配着不同種類一起吃。而且店里的早餐採用自助形式,想吃什麼自己選取,不少消費者端的餐盤里都擺放着三四種餐點,十分實惠。

  「在這里吃早餐,比附近很多早餐鋪子都方便。」市民馬大姐是眉州亞運村店的常客,不想在家做飯的時候就來這兒用餐。趕上過節、家人過生日,或者招待外地來京的親友,她也習慣把聚會宴請安排在這里。「早餐都能做得這麼精細,正餐肯定錯不了。」她説。

  探訪二

  檔口店撬動社區大市場

  在清河萬象匯,一家紫光園奶皮子酸奶站剛剛開業,店鋪的冰櫃里整齊碼放着成排成摞的奶皮子酸奶,還有堅果炒貨和清真現烤烘焙點心,以及紫光園「老本行」的清真肉食、滷味和糕點。店鋪面積只有二三十平方米,沒有設置堂食區域,但擠滿了前來「打卡」的消費者。

  「買了奶皮子酸奶、蛋撻、牛角包、蝴蝶酥和無骨雞爪,完全打破了我對紫光園的印象。」市民張大姐在店里逛了一圈,手中的托盤已經快裝滿了。「印象中紫光園就是賣簡單的主食、熟食和早點,沒想到還賣這麼精緻的小點心,味道還不錯。」她説。

  記者注意到,店里的烘焙產品價格較為親民,牛角包每個3.5元、龍井酥餅每個4.5元,還有千層手撕糖火燒、甑糕等清真糕點,售價大都在個位數。醬牛肉、筋頭巴腦、酥帶魚等熟食滷味則稱斤計價,想吃多少稱多少,十分方便。

  紫光園是在京城經營了數十年的老餐館,這幾年更是一氣兒開出了200多家社區店。這些檔口也成為紫光園重要的銷售渠道,為周邊居民提供平價熟食、主食和家常菜,儼然是市民「家門口的大食堂」。

  今年,紫光園奶皮子酸奶爆火,老店又從社區向外延伸,在清河萬象匯、西紅門薈聚、五棵松華熙、南鑼鼓巷、鼓樓大街、前門正陽門等商圈和景區開出酸奶站,把「新北京特產」帶到更多遊客手中。

  紫光園這種「小而美」的檔口店商業模式也被越來越多的連鎖餐飲企業所借鑑。

  西部馬華潘家園店門外常年擺着一組玻璃櫃台,為過往居民售賣熟食、涼菜和飲料;逢年過節,豐澤園珠市口店在門口擺攤,售賣店里的烤饅頭、銀絲捲等各式主食和熟食;聚寶源牛街總店則在一樓開闢鮮肉檔口,專賣生鮮牛羊肉卷、牛羊肉串和火鍋底料、燒烤調料等,為店里帶來外賣生意的增長。

  探訪三

  大酒店擺攤增進鄰里情

  下午4點,北苑大酒店門口又「出攤」了。餐廳工作人員剛將一盤盤熟食滷味和分裝好的涼菜熱菜端進玻璃櫃台,周邊居民就陸陸續續前來,順着過道排起隊。儘管過半個小時才正式開售,但4點20分現場就已經排了30多人。

  「麻花和奶皮子酸奶是限量的,一人只能買兩盒,昨天下午5點多過來沒買上,今天早點來。」「我來給我家孫子買滷鴿子,這兒的醬肉也好吃。」隊伍里,兩位家住附近的居民閒聊起來。原來,自打酒店開始擺攤賣簡餐,他倆就成了這里的常客。

  雖説是外擺售賣,但菜品種類卻十分豐富。涼菜區的醬蘿卜、蒜蓉醋拌海帶苗、辣煮花生拼毛豆等都是9.9元一盒;五香滷味區有豬手、豬耳、肘子、豬肝、鳳爪和各類鴨貨,有的論個賣,有的按斤稱;熱菜區有紫蘇燒筍殼魚、酸豆角炒花螺肉、黑椒口蘑焗蝦球等品種,都是家里不太常做的美食。

  「兩道熱菜一道涼菜加上兩個饅頭,總共100元出頭,兩個人就能在家里吃上一頓像模像樣的大餐。」小王下班恰好路過這家酒店,總會買幾樣現成的菜回家,「省得忙活做飯了,吃得也可口。」

  北苑大酒店擺攤賣熟食盒飯,是從兩個多月前開始的。從最初只賣主食和熟食,漸漸增加了各式涼菜熱菜,如今麻花和奶皮子酸奶也成了人們特意排隊來搶的「爆款」。周邊小區光顧的居民越來越多,酒店員工也更有干勁兒。

  最近,位於望京地區的昆泰嘉晟酒店也開始在店外擺攤。早晨,售賣包子、油條等餐食;中午,出售各種平價盒飯;晚上,則在下班時間開賣滷味熟食。不少附近居民都説,過去沒光顧過這些大酒店,如今倒成了這里的常客。「家里老爺子吃這家酒店外賣餐食吃順了口兒。我們合計着,今年他的壽宴就到酒店辦了。」居民李大姐説。

  記者手記

  買賣接地氣服務纔到家

  從社區早餐的裊裊炊煙,到社區檔口店的平價簡餐;從星級酒店門口的親民攤位,再到在線下單的經典美味,這股由大型餐飲企業掀起的「小而美」之風,不僅是商業策略的調整,而且是一場深刻的價值迴歸——餐飲業變得更加「接地氣」,從追求儀式感轉向深耕日常、服務鄰里的温情。

  大飯店爭做「小生意」,做的不是「降維打擊」,而是「升維服務」,既豐富了普通百姓的餐桌,又帶來城市生活品質的提升,成為京城商業走向成熟與包容的生動註腳。本報記者 楊天悦 文並攝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