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給中國投資者的忠告!瑞·達利歐最新對話:我一直取勝的法寶就是多元化配置

2025-09-26 13:18

本文來自:聰明投資者

「個人需要了解怎麼樣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而不是做太多的投機。」

「個人要對資產組合進行多元化配置。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問題都是一樣的,人們都喜歡儲蓄,喜歡買房子,多元化是不夠的。」

「我每年都投入上億美元,但也沒有賭贏過市場,所以我一直取勝的法寶就是多元化配置。」

「我覺得,10%15%的黃金配置,對於一個人的資產組合來説,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衡和風險對衝。」

923日,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與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高西慶,長江商學院經濟學及人力資源學教授王一江,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總干事王波明,在《國家為什麼會破產:大周期》新書發佈會上酣暢對話,洞察國家興衰、市場波動、個人財富背后的規律與周期。

8月1日瑞·達利歐宣佈完成個人股權在橋水基金的徹底退出之后,「銀發生活」非常活躍,一邊做家族辦公室業務,一邊世界各地傳道授業解惑。

他説,「到了這個階段,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把我學到的、對別人有幫助的東西傳承出去。」

作為全球知名的資產配置大師,達利歐1975年創立橋水基金。他提出並實踐的「全天候策略」,是資產配置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策略之一,其核心是多元化、風險平衡與再平衡。

達利歐和橋水至今是投資圈的一段傳奇,在50多年的投資生涯里,他曾經歷多個國家的多次債務周期。

在23日這場對話中,達利歐針對個人投資者,尤其是中國個人投資者提出了多元化投資的建議,在世界大周期的轉換、各種力量都在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中,這種平衡性尤其重要。

本文為對談內容精編,希望對你有所啓發。


一生僅見一次的大債務周期


王波明:瑞,你談了大周期,列出了5個因素,把「債務」列在了第一位,這對一個國家的成功或者失敗有多大影響?

瑞·達利歐債務就是一個周期,如果你的支出超過了收入,消費超出了能力範圍,那麼在償還債務的時候你就會非常痛苦。大家看到這些大的債務周期,當一個國家債務償還難以為繼的時候就面臨經濟問題。

有了經濟問題,就會有政治問題。

我們看一下20世紀30年代的歷史,也可以看一下更早期的歷史,一旦出現經濟問題就會有政治問題,就會有左派和右派的分別,就會有鬥爭。

20世紀30年代的民主國家,有很多這類問題。

有人想要控制政治,就會有鬥爭。有人想要奪得控制權,就會引發戰爭,所以我們看到有很多國家陷入了內戰,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就會陷入危機,甚至有可能出現國際戰爭。

王波明公司因為債務水平過高導致破產,這個道理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國家由於債務問題造成的失敗,高教授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高西慶《國家為什麼會破產》這本書對我有醍醐灌頂的作用。

在過去幾十年里,不管是我在美國華爾街工作,還是回到中投公司,中投剛成立的第二年就經歷了2008年那次巨大的金融危機,這是大概在1929年—1933年那次大危機之后最大的一次危機。

在這個過程中,我站在了一個比較窄的角度,沒有把資本市場跟國家的政治體制、世界範圍內的地緣政治結合起來。

達利歐提出的五大力量,對我有很大的啓發。所以我説達利歐這本書所講的東西,對於我們做宏觀研究的人來説是非常有意義的。

王一江高教授剛纔的分享加強了我的一個認知,就是歷史給人智慧,反過來説,智慧的人喜歡梳理歷史。

威爾·杜蘭特《歷史的教訓》這本書,從宗教、戰爭、經濟、文化等十個角度來梳理歷史的規律。

再回到經濟學領域里,弗里德曼曾經梳理過1860年以后的美國貨幣歷史,給我們得出了很多關於貨幣問題的規律,他也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些結論一直到今天還在指導和影響貨幣政策。

除了弗里德曼以外,庫茲涅茨提出經濟發展和收入分配的曲線,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收入的分配會加大,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收入會縮小,但是他沒有解釋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會怎麼樣。

今天隨着經濟進一步發展,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出現了各種影響社會的問題。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梳理歷史,尤其是大歷史、長曆史,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工作,都是對人類認知非常重要的貢獻。瑞·達利歐選擇了從債務的角度,我覺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瑞·達利歐在梳理過程中列舉了五大要素,但是哪怕把債務周期這一個歷史梳理清楚,已經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貢獻了。如果再把五個因素放在一起,我在考慮是不是可以認為債務問題是所有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一個總體反映。

所以,如果能夠抓住債務問題的周期,它的起因、后果、本身的周期,引起這個周期的因素和這個周期會導致什麼樣的后果,能把這些問題全部講清楚,這應該是人類認知歷史上一個了不得的里程碑式的貢獻。


美國債務的大船很難轉向


王波明美國的債務問題不是今天才發生的,但是在你所有的講話、採訪當中,你提到美國的債務要出問題。拜登當選總統的時候,美國的債務規模達到36萬億美元,現在到了特朗普時代,債務達37萬億美元。

是什麼讓你覺得債務好像要出問題了?美國債務問題一直都存在,你是不是感覺有一種危機要來了,這個高債務不可持續了,底層邏輯發生了什麼變化?

瑞·達利歐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看圖表和數據,就好像一位醫生檢查病人。通過看這些數字,你就可以看到償債到底有多少,以及它對消費的擠壓有多少,你可以看現在債務展期的程度有多少。

在克林頓時期還有喬治·布什時期,1971年開始,政府的赤字就已經比較大了,但是沒有現在這麼大。他們當時削減了支出,增加了税收,所以那個年代還能夠把赤字拉下來,最初佔到GDP5%,之后降低了很多。

現在面臨的情況要更加糟糕。

如果想要削減支出,比如削減4%的支出,他們就要加4%的税,這就會讓利率降低。債務能夠穩定下來,不會太危險。所以現在美國屬於一個通脹的階段,能做的工作非常有限。如果增加債務,就會增加償債的壓力,所以這存在一個供需問題,但是央行又沒有錢。

如果我是一位醫生去看一個病人,我會告訴他,你的症狀是什麼,我會如何對你進行治療。在疫情期間,美國花了很多錢,支出的錢比收入多了一倍。他們當時給民眾發了很多錢。

從哪里獲得這些錢呢?其實就是政府和央行印錢,因此美國就出現了巨大的通脹問題。

拜登上臺的時候,美國政府採取了強刺激政策,推出了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又積累了史無前例的債務。就像一個人的身體里面有了更多的堵點、瘀點,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問題就會越來越嚴重。

現在市場發生了變化,央行採取了一些措施,他們出售債券,買入黃金,因此就出現了供需的變化。

王波明美國現在36萬億美元的國債,由於前一段時間的通貨膨脹,利率水平相對比較高,光利息支付就跟軍費開支一樣高,大概在一萬億美元左右。但是前段時間剛發生了一件事,特朗普對中央銀行施加降息壓力,現在看着要把利息支付降下來,這會不會對緩解債務危機有幫助呢?

瑞·達利歐如果過度降息,就進一步降低了債務的吸引力,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購買債券,同時也會導致貨幣貶值。

因此,從機制上來看,它會削弱你的貨幣,也會使得債券持有者的情況惡化。

我們更多的談到美國,美元是世界上主要的儲備貨幣之一,美國也是主要的經濟體。但是,債務問題在全球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包括歐洲、日本、中國都存在。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債務問題,應對方式大致類似。

有的地方有獨特優勢,比如中國,所有的債務都是以本幣計價,幾乎所有的債務人和債權人都是本國公民。而日本也很類似,日本曾經有很大的盈余,后來成爲了一個債權國,它的債務也是以本幣計價,也是日本人持有日本債券。

所以國家必須要做的是債務重組,這也是一個令人痛苦的過程。

王波明其實10年、20年前,那時候市場中有一個所謂的範式,大概是一國的債務水平到了與其GDP大致相等,大家認為是比較安全的界限。到今天,很多國家,包括美國、日本已經遠遠突破這個界限了。

日本的債務可能是GDP的兩倍了,美國也在突破這個界限。這種突破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是會帶來非常負面的影響嗎?只要政府能夠持續發債,應該就能維持當前現狀。那麼,到了什麼時候就不能維持現狀了?

瑞·達利歐GDP不是一個很好的衡量債務規模的指標,最好的一個衡量指標是貨幣的供應量。以個人來舉例,你有一定的收入和一定的支出量。類比來看政府債務和政府的收入。美國政府每年的收入5萬億美元,支出大概是7萬億美元。

今年美國大約需要借債2萬億美元,以彌補財政赤字,同時美國將有1萬億美元的償債支出,這意味着一半的借債用於還債。政府的收入來自税收,然后要進行支出。

想象一下,你的收入是5000,你的支出是7000,那麼就要借2000,其中還有1000用於利息的支付。

此外,你還要償還債務,比如債務到期了要償還,所以這就是一個工作原理。

王波明現在國家基本上都在做赤字管理,政府都有赤字,不可能有盈余的。這個問題請高博士評論一下,您在中投也工作過。好像現在很多國家都有赤字,什麼是可管理的赤字和完全失控的赤字?

高西慶這個理論太多了,每個人看法不一樣。

比較傳統的説法是用保守主義哈耶克的方式來判斷,另一個極端的方法是用凱恩斯的方式判斷。現在大部分國家都用后者。

現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想用税收來解決赤字問題,算了半天賬都不對。

這就是瑞剛纔講的問題,底層邏輯必須得看基礎在哪里,靠臨時性的收税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把海關税收夠了就不做生意了?

對於瑞講的東西,我們不能停留在特定某一個事情上面,我們要判斷在大的周期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八十年可能出現的情況,他説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瑞·達利歐我在書當中講的原理、圖表,還有5個案例,它們的原理都是類似的。比如現在中國地方政府有債務問題,他們必須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採取更多措施來應對債務問題,因此就要通過發債來償債。日本也有類似的現象。

我認為問題在於,個人應該做什麼,政府應該做什麼。

首先,我來談政府應該做什麼。在美國,我經歷了幾個債務周期,有4次債務危機,因此就要採取組合拳,要重組債務,這就意味着要延長債務的到期期限或者減少要償付給債權人的錢,或者人為地降低利率減少償債負擔,但是這又會導致通脹。因為一個人的債務是另外一個人的資產,這也就意味着資產會貶值。

但是,這可以減少債務相對收入的比例。

另外一個方式,政府通過增加貨幣和信貸的供應量給到債務人,就可以幫助他們償債,這就會導致通脹。

我們就要達成一個平衡,也就是我所説的「和諧地去槓桿化」。如果不這麼做,債務負擔就會一直存在。

接下來説一下個人要做什麼。

個人要對資產組合進行多元化配置。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問題都是一樣的,人們都喜歡儲蓄,喜歡買房子,多元化是不夠的。他們不應該賭市場,比如股票市場,它是波動的。如果上漲得很多,他們就很容易一窩蜂衝進去。如果跌得很多,他們又一窩蜂全部賣掉。

他們要學習的是多元化配置。如果經濟衰退,股票市場會下跌,但是債券市場會上漲,所以你要平衡你的資產配置,減少收益的波動。

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就決定要找到一個平衡的投資組合。對於投資者來説,我們要學習的也有很多。

我現在所處的人生階段就是我想要多寫書、多教書,把我這些知識都傳遞出去,這樣大家能夠學到我的一些經驗。

比如,個人需要了解怎麼樣讓自己的資產保值增值,而不是做太多的投機。我每年都投入上億美元,但也沒有賭贏過市場,所以我一直取勝的法寶就是多元化配置。


在漲跌周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王波明講到債務問題,最近中國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GDP總量約為135萬億人民幣,今年預計將超過140萬億,實現5%的增長。現在中央財政的債務規模大概為34萬億左右,加上地方政府的債務大概是92萬億左右。赤字率從原來的3%調整為4%

所以我想問瑞,中國現在的財務結構,你感覺是可持續的嗎?

瑞·達利歐我們需要看一下哪些實體、企業是負債的,哪些沒有負債。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讓金融機構以及銀行多幫助地方政府,這樣才能夠穩定下來。

首先,現在的儲蓄量非常大,如果把這筆錢動用起來,就能夠為經濟注入一些活力。

現在有一些新的利率政策和準備金率的政策,我覺得這些不用變。但是財政政策需要緩慢變化,以應對現在新的局面。

這樣的運行機制是有很經典的案例,就是我們需要刺激生產的量,而不僅僅注重它的利潤率。

我們把它叫做內卷,意思就是生產的量非常多,爲了刺激經濟的目的而去生產過量的東西。但是如果政府能夠發力去改變內卷的現象,那股票市場就會有相應的反饋。

如果政策制定得對的話,大家的儲蓄就能進入經濟循環當中去刺激經濟的增長。所以,我覺得還是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我相信這些都會發生的,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中國是世界的製造工廠,全球近32%的產品來自中國,比日本、美國和德國加起來還要多。現在中國又面臨另一個挑戰,那就是關税,想要出口會變得更加困難,包括向美國出口、向歐洲出口都更難了,所以相關的政策也需要發生變化。

中國還需要注重人工智能、機器人還有其他技術的發展和革新。這些創新,可比的就只有美國,中國需要讓新科技加入到推動經濟增長的行列,替換掉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

王波明現在世界正處在大周期的轉換當中,各種力量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全球投資人還是中國投資人,應該怎樣管理自己的組合投資?

現在中國有一個熱趨勢,就像當年中投剛成立的時候您呼籲買黃金,現在中國的黃金熱又回來了。所以在當前世界格局下,投資者應該關注哪一類產品,是債券、股票,還是大宗商品?

瑞·達利歐我建議資通過產配置多元化做到一個平衡。

因為有跌就有漲,你要搞清楚它們為什麼會漲,為什麼會跌,找到其中的因果關係。有時候一個東西好,另一個東西不好,但它是時刻變化的,總會有好的和不好的。

比如債券之前很好,未來不見得會很好。所以,你需要了解它底層運作的規律,才能管理好你的投資組合。如果大家都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不僅僅有利於個人,對於整個國家、整個經濟都是利好的。

有債就必須要償還,如果大家都能夠更加重視債務的周期,管理好這個周期,對於整個國家經濟體來説都是好的,你的經濟也會更加穩定。

如果大家都知道多元化自己的資產組合,我們就能在漲跌周期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黃金可以當作美債市場的對立面去看。你現在有很多債務,這些債務要得到償還,就需要創造金錢來償還債務,但是現在金錢的價值貶值。

所以,其實還是多元化資產配置的思路。我覺得,10%15%的黃金配置,對於一個人的資產組合來説,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衡和風險對衝。

王波明最后,大家很關心投資的問題,所有關於投資的原理都在《國家為什麼會破產》這本書里,書中自有黃金屋。

瑞·達利歐我想強調一下,我不想讓大家直接遵照我的這個結論去執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希望大家學到我的思考方式,而不是我的結論。

我們需要搞清楚運作機制。如果懂得了原理,那這些原理就會很有道理,就可以在歷史上進行驗證。在對過去一百年的研究里,我已經驗證了這些經驗,這些決策的原則、原理。

大家應該獨立思考,我建議要有一個分散化的投資組合,如果大家知道怎麼做,其實會發現這不太難。因此,不要只關注我的這些結論,大家應該自己去學習,然后有自己的應對方式。

王波明我們所有人都應該學習,知識就是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