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西宏觀】資產配置日報: 924一周年,悲喜相通

2025-09-26 08:05

(來源:華西研究)

華西宏觀

覆盤與思考:

9月24日,資本市場迎來「924」大會紀念日。一年前的今天,央行、證監會、金監總局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大幅度的降準降息、存量房貸利率下調、非銀機構互換便利等一系列重磅政策集中落地,A股迎來由跌轉漲的重要拐點,債市收益率在「寬貨幣」支撐下,經歷風偏主導的快速調整后,迅速回歸下行通道。迴歸當下,市場再度上演熟悉的股漲債跌劇情,悲喜相通,不過這一輪背后的驅動因素卻不相同。

權益市場縮量上漲。萬得全A上漲1.40%,全天成交額2.35億元,較昨日(9月23日)縮量1713億元。針對9月以來波動增大的指數行情,我們認為不必嘗試去做精確的預判,而是在保持樂觀態度的同時,見招拆招。具體而言,本輪牛市的基礎邏輯為穩市&科技&反內卷,若相關政策和產業邏輯未松動,即使行情調整,也不必悲觀。同時,把握「題材輪動速度加快」這一線索,當一個板塊大幅走強時,尋找資金可能流向的下一板塊,博弈板塊輪動的收益。

昨日(9月23日),資金迴流芯片板塊,科創芯片ETF淨流入11.86億元,SW半導體指數融資余額淨增長6.76億元。這反映出兩條信息,一是資金對科技題材充滿熱情,且回報可觀。芯片板塊昨日深度回調后,從尾盤開啟反彈,今日延續強勢行情。二是資金從芯片板塊幾經出入,配置視角可能偏中短期。結合行情來看,前天芯片ETF資金淨流出,昨日上午避險成功並轉為流入,今日迎來反彈,不排除有兑現的可能。

題材來看,半導體設備領漲,但在午后壓力增大,資金或流向固態電池&儲能。半導體設備上周以來易漲難跌,指向資金嘗試建立共識。今日放量大漲,意味着更多的資金試圖在此抱團。不過,午后其行情壓力增大,部分資金可能借機兑現,抱團共識或許尚不牢固。值得注意的是,當半導體設備行情回落時,固態電池&儲能行情走強,即從半導體設備兑現的資金,或許流動到了新能源板塊,嘗試「另立山頭」。

港股方面,恆生指數和恆生科技分別上漲1.37%和2.53%,互聯網品種領漲。原因來看,阿里巴巴在2025雲棲大會上宣佈,計劃將在3800億元AI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追加更大的資本開支,並推出Qwen3-Max模型。同時,阿里巴巴宣佈和英偉達在Physical AI領域開展合作,進一步推動其行情走強。南向資金淨流入137.05億元(港元,下同),其中阿里巴巴淨流入53.39億元,資金對其AI敍事的認可進一步強化;同時,騰訊控股淨流入26.51億元,互聯網板塊整體受到資金青睞。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分別淨流入6.88億元和2.06億元,自主可控也是資金關注的方向。

整體來看,科技敍事並未停歇,資金繼續擁抱題材。不過,能夠媲美8月AI算力的板塊尚未出現,題材行情以輪動為主。以輪動的視角來看,今日固態電池&儲能或許承接了從半導體設備兑現的資金。若半導體設備行情回落,新能源或能成為資金嘗試建立共識的方向。此外,從股票型ETF資金流入數據來看,證券、機器人、有色、遊戲均是資金加倉的板塊,有望成為后續嘗試的方向。

回看這一年,市場在2024年9月底迅速走強,從10月初到今年4月寬幅震盪,並在4月8日以來持續走強。這種「快漲-震盪-走牛」的行情,與我們在《股牛三段論,未來向何方?》中提出的牛市三階段走勢一致。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中,三大邏輯構成牛市的動力來源。

其一,政策的呵護態度是股市走牛的基石,尤其在今年4月7日大跌后,「國家隊」強力穩市,為本輪牛市提供堅實的底部支撐。

其二,科技產業進展如火如荼,AI、半導體、機器人等方向的實質性進展,是資金在面對調整時敢於加倉的信心來源。

其三,7月1日中央財經委會議后,市場對反內卷重要性的認識顯著提升,光伏、鋰電、鋼鐵、煤炭、化工等行業底部反轉預期發酵,同樣成為資金積極參與的方向。

往后看,若穩市&科技&反內卷邏輯不動搖,做多思維值得繼續保持。即使面對行情波動,也不妨多一些從容。

債市在調整的路上漸行漸遠。早盤債市迎來階段性的多頭自救,市場交易內容主要圍繞「債基贖回費存在豁免持有期縮短,且懲罰性利率小幅下調的可能性」。不過從定價結果來看,多數投資者或維持將信將疑的態度,長端利率修復幅度並不顯著。10點過后,隨着重要股指進入加速上漲狀態,債市艱難緩和的情緒再度走弱。全天來看,利率曲線整體平行上移,幅度在1-2bp區間,10年、30年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分別上行1.7bp、1.5bp至1.82%、2.11%,若以老券定價作為參考,30年國債收益率已回到一年期水平之上。

從直接原因來看,當前債市面臨最大的挑戰,或是贖回衝擊。參考第三方交易平臺淨申購&淨贖回矩陣,與23日情形相似,24日債市依舊面臨較大的贖回壓力,理財子、銀行自營、保險、公募FOF、券商、信託對於純債基金的淨贖回規模幾乎均處於滾動1年60%+的分位數,短債基金則面臨更嚴峻的贖回窘境。因此我們也相應可以觀察到,銀行二永債,基金常用作流動性管理的交易品種,成為跌幅更大的板塊,1年期品種收益率普遍上行4bp,3-5年期收益率上行幅度更是達到6-7bp。

受限於季末特殊時點的影響,債基「贖回→下跌→再贖回」的負循環效應往往容易被加劇。覆盤2023年以來歷次債基贖回行情中的買盤力量,中小銀行是長久期利率債的重要買入方,銀行理財則是二永與信用債市場的穩定器,保險則偏向於在利率築頂后再加速進場。然而,跨季前夕,銀行往往已提前規劃好季報所需的各類指標,臨時大規模收券意願可能不強;理財則需應對母行端的回表訴求,季末閒置資金規模或同樣有限;缺乏有效的承接力量,賣盤的單邊擠兑現象正在初步形成。

債市破局,需要新的買入力量介入,以中斷當前越賣越跌的負循環。24日尾盤我們看見了相對積極的信號,9月MLF續作規模為6000億元,淨投放3000億元,疊加月中超額續作的買斷式回購,本月央行中長期資金累計淨投放6000億元。由於加量工具的期限分別為6個月與1年,銀行在獲得增量資金的同時,負債穩定性同樣得到提升。央行的適度呵護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債市的焦慮情緒,不過倘若要對衝贖回費新規(假設不變)下的債基拋壓,可能仍需央行重啟買債等更強力政策作為支撐。

落腳至策略維度,截止9月23日,利率債基久期中位數仍在3.83年水平,與12日收盤點位基本持平,維持在中性偏防禦的位置,不過從久期分佈上來看,市場上仍有約29%的利率債基久期水平維持在5年以上。考慮到當前債市的悲觀情緒可能尚且完全出清,一旦利率再有調整,部分產品或仍具備「砸盤」的空間。因此,對於現階段的策略,儘管10年國債收益率再度來到三季度高點1.82%,大倉位防禦的主線尚未改變,等待不確定性落地后再下重注,或也不迟。

9月24日,國內商品市場有所回暖,反內卷相關品種多數由跌轉漲。其中玻璃大幅反彈,上漲4.7%;多晶硅、純鹼分別上漲2.4%和2.3%,止住前期回調態勢;僅基本面較弱的燒鹼和碳酸鋰小幅下跌0.3%和0.8%。貴金屬板塊延續強勢,滬金、滬銀分別上漲1.03%和0.83%,連續三日創新高。A股市場顯著走強,光伏設備、鋰電池板塊領漲,漲幅達5.25%和3.11%,而煤炭微跌0.29%。

資金持續流入貴金屬,虹吸效應顯著。據文華財經,日內貴金屬板塊再度吸引近22億元資金流入,連續第三個交易日獲資金淨流入,三天累計淨流入資金達158億元,反映出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背景下,黃金作為核心受益資產的配置需求持續釋放。與此同時,化工、有色金屬板塊雖價格表現尚可,但約有5億元淨流出,顯示資金更傾向於在確定性主線中輪動。

玻璃領漲,政策預期主導盤面波動。玻璃期貨午后漲超8%,或主要因午間玻璃行業供給側政策預期升溫,多晶硅、純鹼等品種均受此帶動。不過尾盤漲幅有所收窄。工信部等六部門盤后正式印發《建材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力度超出預期。與2023–2024年版方案不同,新方案並未設定具體的工業增加值整體增速目標(此前設定的3.5%-4%目標也並未實現),而是將政策重心全面轉向供給側的嚴格管控。在「工作舉措」中明確提出「嚴格水泥玻璃產能調控,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新建改建項目須制定產能置換方案」。該表述以行政文件形式確認產能約束,強化了供給端收緊預期。

總體來看,本輪反彈主要由「反內卷」政策預期升溫驅動,尤其在建材行業政策明確產能管控后,市場信心有所修復,不過近期行情輪動加快,未再出現類似7月的單邊行情。今日玻璃漲幅從8%+回落到4.7%,指向市場的預期並不一致,部分資金在大漲后傾向於獲利了結。當前商品市場仍處於「強預期、弱現實」的反覆博弈階段。后續反內卷政策仍有想象空間,尚未出台穩增長方案的有色金屬、石油化工、化工、機械等行業存在政策落地的潛在空間,或成為下一階段市場交易的焦點。

風險提示:貨幣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本文假設國內貨幣政策維持當前力度,但假如國內經濟超預期放緩、或海外貨幣政策出現超預期變化,國內貨幣政策相應可能出現超預期調整。流動性出現超預期變化。本文假設流動性維持充裕狀態,但假如流動性投放少於往年同期,流動性可能出現超預期變化。財政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本文假設國內財政政策維持當前力度,但假如國內經濟超預期放緩,國內財政政策相應可能出現超預期調整。

證券分析師:劉郁 S1120524030003

發佈日期:2025-09-24;

資產配置日報: 924一周年,悲喜相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