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腫瘤耐藥治療賽道破局者:應世生物赴港IPO

2025-09-26 09:36

在創新葯投資的淘金浪潮中,真正值得長期押注的,永遠是那些能夠定義賽道、並擁有清晰商業化路徑的破局者。

當行業從概念炒作迴歸價值本質,一家聚焦腫瘤耐藥這一核心難題的生物科技公司——應世生物(InxMed Limited),正悄然臨近它的價值兑現時刻。

不同於仍停留在故事階段的Biotech,應世生物已憑藉其核心產品ifebemtinib的突破性臨牀數據,即將迎來商業化階段。隨着港股18A通道的推進,這家企業不再只是一個研發平臺,而是一位手握王牌、戰略清晰、即將推開商業化大門的實力玩家。

當腫瘤耐藥治療成為下一代創新葯的主戰場,應世生物如何憑藉其FAK抑制劑平臺構建護城河?它的上市又將為行業帶來怎樣的新敍事?

 

創新葯政策春風,腫瘤耐藥治療迎黃金發展期

 

從創新葯行業表現來看,應世生物正在迎來其賽道的黃金發展期。

首先,政策與資本形成雙輪驅動,為本土創新葯企創造有利環境。

近年來,鼓勵真創新的政策接連出台:藥品集採規則持續優化,商業健康險的創新葯目錄有望推出,醫保局探索的「新葯首發價格機制」更賦予創新葯自主定價空間。審評審批效率也在不斷提升,為具有明確臨牀價值的創新葯鋪設了快速通道。

資本市場同樣提供有力支持。港股18A章節持續為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供關鍵融資平臺。今年以來,18A公司股價整體表現活躍,平均漲幅顯著(截至9月25日數據顯示為185%),反映出市場對創新葯賽道的信心回升。

其次,從臨牀需求看,腫瘤耐藥市場空間廣闊,已成為未來核心增長點。

在腫瘤治療中,耐藥性是一個普遍且嚴峻的挑戰。許多患者最初對化療、靶向藥或免疫治療有效,但腫瘤細胞會逐漸產生適應性,導致治療失敗。其背后機制複雜,涉及腫瘤微環境(如CAFs細胞形成的屏障)和腫瘤細胞內部的存活信號通路。因此,能夠克服或延緩耐藥的療法,對於延長患者生存、提高生活質量意義重大,是當前腫瘤治療領域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

FAK信號通路的出現,成為破解耐藥難題的一把「鑰匙」。黏着斑激酶(FAK)是細胞內一個關鍵的信號樞紐,同時影響腫瘤細胞的存活、轉移和腫瘤微環境的免疫抑制狀態。從作用機理上來看,FAK抑制劑能夠有效改善腫瘤微環境,打破保護屏障,幫助其他藥物(如化療、ADC、免疫療法)更好地滲透併發揮作用,並且從源頭延緩耐藥,提高治療效果的持久性。

正因如此,FAK抑制劑被行業寄予厚望,有望成為與多種療法協同使用的「基石型」藥物,尤其適用於針對單藥治療耐藥的腫瘤疾病。

最后,聚焦FAK抑制劑賽道,應世生物卡位優勢明顯,且競爭格局優良。

市場規模方面,灼識諮詢預測,到2035年,全球選擇性FAK抑制劑市場規模將增至約55.6億美元,2026年起復合年增長率高達71.7%。中國市場同樣潛力巨大,預計首款FAK抑制劑將於2026年獲批,到203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5.7億美元。

圖表一:全球選擇性FAK抑制劑市場規模

數據來源:灼識諮詢,格隆匯整理

競爭格局方面,目前全球僅有一款選擇性FAK抑制劑於2025年獲FDA批准,用於一個較小的適應症。全球範圍內另有少數幾款在研藥物,其中應世生物的核心產品ifebemtinib (IN10018) 臨牀進展處於領先地位,賽道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先發優勢顯著。

圖表二:全球選擇性FAK抑制劑競爭格局

數據來源:招股書,格隆匯整理

 平臺化管線佈局:

「Pipeline-in-a-Product」打開長期想象空間

 

而從應世生物的產品管線佈局上也可以看出,公司源頭創新與系統化戰略思維的結合,為其構築了可持續的競爭壁壘。

核心產品ifebemtinib作為潛在的「同類最佳」FAK抑制劑,已獲得CDE三項突破性治療認定,這一成績在國內創新葯企中極為罕見,凸顯其顯著的臨牀優勢與審評認可。其在多個適應症中的臨牀數據表現卓越:

在鉑耐藥復發卵巢癌(PROC)領域,ifebemtinib聯合化療的II期研究數據顯示,客觀緩解率(ORR)達40.7%,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為7.5個月,療效顯著優於歷史對照。該方案安全性良好,目前已進入III期註冊臨牀階段,預計2025年底至2026年初提交上市申請,有望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的FAK抑制劑。

在KRAS G12C突變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一線治療中,與KRAS G12C抑制劑聯合使用的ORR高達90.3%,中位PFS預計達22.3個月。這一數據展現出替代傳統化療的潛力,有望為患者提供更優治療選擇,目前III期臨牀已啟動。

在結直腸癌(CRC)的隨機對照試驗中,聯合用藥組對比單藥組在ORR和PFS上均展現出顯著協同優勢,有力驗證了其作為「聯合療法基石」的賦能價值。

除了深度挖掘核心產品的多癌種應用,應世生物還佈局了具有協同效應的后續管線,包括旨在提升療效與安全性的第二代FAK抑制劑IN10028,以及靶向腫瘤微環境的創新ADC藥物OMTX705等,形成層次分明、聯動發展的產品矩陣。

整體來看,公司最具前瞻性的戰略在於其「Pipeline-in-a-Product」的開發思路。即以ifebemtinib為核心平臺,將其與不同機制藥物(如RAS抑制劑、ADC、免疫療法)進行模塊化組合,針對不同適應症快速拓展治療邊界。這一策略顯著拓寬了單一產品的市場天花板,對標PD-1/PD-L1藥物成功的平臺化開發路徑來看,公司展現出強大的拓展潛力與想象空間。

圖表三:公司在研管線

數據來源:招股書,格隆匯整理

 

邁向商業化新徵程:

現金流充裕,策略清晰,價值兑現可期

 

隨着上市進程的推進,應世生物正站在從研發走向商業化的關鍵節點。如何看待其下一階段的發展路徑?

對於市場對其財務表現的擔憂筆者認為,需要置於行業背景下理性審視。作為一家處於臨牀后期的生物科技企業,應世生物目前的投入主要集中於核心產品及管線的臨牀推進,這是實現長期價值創造的必然階段。真正關鍵的是,公司是否具備足夠的資金實力支撐至產品成功上市。

從現金流狀況來看,公司具備較強的資金保障。截至2025年3月31日,賬上現金及等價物約為1.34億元,結合2025年8月完成的C輪融資約1.64億元,以及可利用的銀行授信等資源,公司擁有充足的財務韌性應對后續發展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額已在2025年一季度大幅收窄至336.9萬元,顯示出經營效率的持續優化。此次IPO募集資金將重點用於支持ifebemtinib的商業化準備及后續研發,為順利跨越商業化門檻奠定基礎。

在產品商業化層面,公司展現出清晰且務實的推進策略。圍繞即將上市的核心產品,應世生物計劃採取「雙輪驅動」模式加速市場滲透:在覈心優勢領域搭建專業內部團隊,確保學術推廣深度;在競爭較為激烈的市場,則考慮與成熟的合同銷售組織(CSO)合作,以實現快速覆蓋。此外,公司也將積極尋求與擁有互補管線的跨國藥企開展合作授權,憑藉ifebemtinib優異的聯合用藥數據,有望達成區域或全球層面的戰略合作,進一步釋放產品價值。

展望未來,隨着核心產品商業化進程的啟動,公司有望逐步實現自我造血能力。后續管線的持續跟進與FAK抑制劑聯合療法平臺的深化佈局,將支撐其完成從Biotech向Biopharma的轉型,開啟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

 

小結

 

腫瘤治療作為創新葯研發的核心戰場,已涌現出一批致力於為患者帶來生命希望的優秀企業。然而,臨牀實踐中普遍存在的耐藥性問題,仍是目前限制療效進一步提升的關鍵瓶頸,也成為許多患者不得不面對的長期挑戰。

在這一亟待突破的領域,像應世生物這樣聚焦腫瘤耐藥機制研究的創新葯企,展現出對真實臨牀需求的深度洞察與堅定迴應。其所佈局的FAK抑制劑平臺,不僅具備科學上的前瞻性,更在多個癌種中顯示出協同增效的潛力,為克服耐藥難題提供了新的治療思路。

對投資者而言,創新葯的成長路徑往往需要更多耐心與行業理解。隨着公司核心產品逐步接近商業化階段,其價值釋放也將進入關鍵時期。筆者期待,在政策、資本與臨牀需求的多重驅動下,應世生物能夠順利實現從研發到商業化的躍遷,不僅在市場中建立自身地位,更為腫瘤治療格局帶來切實改變。

在這一過程中,理性的市場期待與對企業長期價值的認可,將成為支持創新葯企持續成長的重要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