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單日暴跌76%!山高控股驚現「莊股」疑雲,「淺水池」背后誰在操盤?

2025-09-26 08:06

山高控股近期股價走勢圖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玫 北京報道

被香港證監會點名股權高度集中后,2025年9月19日,此前走勢相對穩健且步步升高的山高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山高控股」,0412.HK)上演了一場「高臺跳水」:當日股價斷崖式暴跌76.02%,以一根毀滅性的長陰線徹底擊穿了市場心理防線。

山高控股股價在關鍵支撐位長陰破位,市場博弈步入深水區。9月25日,該股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跌,收盤跌幅4.39%。

「香港證監會的監管遵循‘底線原則’,通常不會主動干預,除非相關方的行為過於出格。」中部地區某券商首席投資顧問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港股許多中小盤股的本質問題不是股價高低,而是股權高度集中導致的「坐莊」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操作是「拉高派發」,而當前「莊家」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如何將高度集中的籌碼(股票)成功地分散給足夠多的散户投資者,以滿足監管對股東人數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暴跌發生在三季報「交卷」前夕,國內某頭部公募基金也牽涉其中,此事對基金公司三季報會有影響嗎?有業內人士判斷稱,「影響不大」。

「淺水池」中的大船

香港證監會披露的數據顯示,山高控股前兩大股東合計持股68.46%,另有20名股東持股24%,公眾持股比例僅7.54%。這種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可能導致股價波動較大,使流通盤極為脆弱,流動性受限極易因少量拋售引發劇烈波動。

山高控股股權結構

山高控股股權結構

在此事件中,內地某頭部公募基金也牽涉其中。從持股路徑看,山高控股的重要股東JS High Speed Limited,由Harvest Alternativ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SPC全資擁有;該SPC約91%的權益歸屬於某頭部公募基金公司。

更值得警惕的是,該基金公司旗下持股主體已將所持約15.78%股份(9.5億股)質押給銀行。在股價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質押盤面臨平倉風險,可能形成「股價跌-質押風險升-被動賣出-股價再跌」的負反饋循環。

股權高度集中疊加質押壓力,使山高控股的股價如同「淺水池中的大船」,任何邊際賣出都可能釀成巨浪。

9月24日,《華夏時報》記者向山高控股官網郵箱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記者未收到回覆。記者日前向相關基金公司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也未收到回覆。

被香港證監會點名股權高度集中,為什麼會引發如此大幅度的股價跳水?前述中部地區某券商首席投資顧問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此事較敏感但也透明,香港很多股票,特別是中小盤公司存在明顯「坐莊」行為,股權高度集中在少數股東和投資者手中,甚至實際控制人能持有90%甚至95%以上公司股票,之后反覆拉昇吸引散户接盤。吸引散户的方式多樣,可通過媒體或專業機構進行。對港股而言,股價有時是次要的,主要問題是持股股東人數常達不到標準,這是很多機構頭疼之處。所以如何將籌碼派發給大量投資者,是很多香港上市公司首要考慮的事。山高控股是比較典型的案例。

不過,華北地區一家券商的首席投顧對記者表示,「股權集中度過高」通常有兩種情況,其性質和風險完全不同。首先是原始股權型集中,這是指單一創始股東持股比例過高。這通常源於上市前的股權結構,本身不被視為重大利空。另一種是機構持倉型集中。這是指眾多基金(尤其是指數基金)集體重倉某隻股票(通常是成分股)。這纔是潛在風險,因為一旦指數調整成分股或權重,會引發機構的集中拋售,造成股價大幅波動。

而基於經驗,他個人傾向於認為山高控股的閃崩更符合第二種情況,即由機構集中持倉后的集體賣出行為所致。

營收下降,淨利卻暴增

山高控股是山東高速集團旗下境外投融資和新興產業控股平臺,是一家主要從事投資業務的投資控股公司,目前在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業務涵蓋產業投資、非標準投資、牌照金融服務及標準投資四大板塊。公司以「綠電+算力」雙輪驅動模式佈局新能源與算力產業。

2025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大幅增長506%,達到4.76億元,主要得益於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帶來的收益。然而,營收同比下降11.64%,為25.03億元。

從山高控股產業投資組合看,其不僅是山高新能源(01250.HK)的控股股東,還是山高環能(000803.SZ)的大股東,並持有美股世紀互聯(VNET)42%的股份。在此基礎上,公司正積極推動綠色能源與數據中心產業的協同整合,致力於構築「能源+算力」融合發展的新業態。

此外,根據公告,山高控股近期宣佈了不超過1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並已在2025年9月19日回購370萬股,佔已發行股份的0.06%。

然而,儘管公司手握「綠電+算力」的優質資產包,上半年淨利潤實現大幅增長,並積極推動股份回購以展示信心,但其股權高度集中的結構性風險在此次閃崩中暴露無遺。

記者發現,在股吧中,一些投資者正打算抄底買入,而另一些投資者則發佈勸告言論。

對於散户投資該股的風險,前述中部地區某券商首席投資顧問指出,在香港市場,一隻股票出現股權高度集中的情況,譬如「莊股」,其股價走勢往往都是大起大落,沒有基本面支撐。

這一判斷揭示了一個核心悖論:在如此集中的股權結構下,股價的暴漲暴跌已脱離基本面分析框架。短期而言,季報業績與機構動向固然會影響波動,但長期價值的實現,絕非僅靠「電算一體」的故事,更取決於其能否真正優化股權結構、恢復市場化的定價功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