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08:32
財聯社9月26日訊(記者 趙昕睿)伴隨港股市場熱度攀升及大額 IPO 項目持續落地,香港新股融資額全球領先的地位進一步鞏固。9月25日,奇瑞汽車(9973.HK)正式登陸港交所,以91.45億港元募資總額,成為年內截至目前港股規模最大車企IPO。
此次奇瑞汽車港股上市的保薦陣容頗具實力,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及廣發證券共同擔任聯席保薦人;中信證券則出任聯席全球協調人。從發行細節來看,公司全球發售 2.97 億股,發行價定為 30.75 港元,對應募資總額約91.45億港元,基礎發行規模達11.74億美元,這一規模不僅在年內港股車企 IPO 中居首,更是 2022 年以來涵蓋港股與 A 股市場的汽車行業最大發行規模。
上市首日,奇瑞汽車股價最高升至34.98港元,最高漲13.75%,截至收盤,股價報收31.92港元,最新總市值約為1840.90億港元。據LiveReport大數據,對比在港上市的其余幾家車企的估值,奇瑞汽車當前的估值水平偏低。
除規模與估值優勢外,此次奇瑞汽車上市還具備多重亮點,凸顯市場認可度:
其一,在多家中資券商發揮國際化投行網絡與專業服務優勢下,奇瑞汽車成功引入13家國內外知名機構作為基石投資者,陣容包括高瓴旗下 HHLR、景林資產、大家人壽、國軒香港等市場頭部機構。
其二,本項目在香港公開發售部分實現308.18倍的超額認購,國際配售部分實現11.61倍的超額認購。
其三,在簿記建檔環節,項目吸引了多元化優質投資者踴躍下單,實現發行區間上限定價。
其四,此次 IPO 採納港股 IPO 新規下的機制 B 分配方式(公開配售佔比固定 10%),據機構數據統計,自該新規實施以來,所有采納機制 B 的新股在上市首日均錄得上漲,奇瑞汽車也延續了這一趨勢,首日實現3.80%的漲幅。
港股年內規模最大車企IPO上市
奇瑞汽車成立於1997年1月,業務涵蓋乘用車的設計、開發、製造和銷售,旗下擁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智界五大品牌。此次上市正值公司業績快速增長期。
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從926.18億元增長至2698.97億元,淨利潤從58.06億元提升至143.34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為682.23億元,淨利潤47.26億元,同比增長90.9%。
在業績穩步增長的背后,全球化佈局是奇瑞汽車不可忽視的核心競爭力。奇瑞汽車自2003年以來,已連續22年位居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乘用車出口量第一,產品組合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累計銷量超過1300萬輛,在多個主要乘用車市場銷量名列前茅。
若以2024年的全球乘用車銷量計算,奇瑞汽車是中國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車公司。全球銷量超過229.5萬輛,同比增長49.4%,增速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車公司之首。
聚焦本次上市募資用途,奇瑞汽車將用於5個方面,經梳理可匯總成2大方向:一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加大研發投入;二是通過執行全球化策略,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鞏固出口地位。
中金公司押注最多港股百億IPO
2025 年以來,港股 IPO 市場在政策紅利與資本回流的雙重驅動下迎來強勢復甦。以上市日期為統一口徑,港股市場在今年已有65家企業上市,累計融資規模達1560億港元。較同期分別實現 44.44%、180.07% 的顯著增長,助力香港重返全球IPO募資額榜首。
市場回暖的核心動力也離不開大型標杆項目的拉動。截至目前,年內募資規模超百億的港股IPO已有寧德時代(410億港元)、紫金黃金國際(250億港元)、恆瑞醫藥(114億港元)、三花智控(107億港元)、海天味業(106億港元)等5家企業。其中,寧德時代與紫金黃金國際成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融資額最大的兩隻新股。
值得注意的是,受超強颱風「樺加沙」影響,紫金黃金國際上市交易日將推迟一天至2025年9月30日。
5起百億規模項目的集中涌現,進一步凸顯了港股IPO市場的「馬太效應」,保薦業務格局也同樣呈現頭部集中特徵。
其中,中金公司成為最大贏家,同時參與了寧德時代、三花智控與海天味業三單項目的聯席保薦;華泰國際拿下恆瑞醫藥與三花智控的聯席保薦資格;中信證券與中信建投國際則分別擔任紫金黃金國際、寧德時代聯席保薦人。
港股IPO市場四季度將迎來哪些看點?
2025 年以來,港股市場持續吸引龍頭企業上市,百億級募資項目也相繼落地,港股市場為何具備如此吸引力?結合業內人士觀點,這一問題答案可從三方面進行總結。
在政策與制度層面,多重紅利降低上市門檻、提升效率。港交所於今年5月推出「科企專線」,為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引,縮短籌備時間、降低合規成本。與此同時,對市值超 100億港元的 「合資格 A 股上市公司」加快審批,承諾 30 天內完成審覈,大幅提升上市效率。
其次,企業戰略層面契合全球化佈局與融資需求。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的金融樞紐,港股資金出境靈活度高,能有效滿足龍頭企業跨境資金調度需求;更重要的是,赴港上市可讓企業直接觸達全球主權基金、養老金等長線資本,拓寬融資渠道的同時,也為海外業務拓展、產能擴張儲備資金。
市場環境層面,則離不開流動性與估值吸引力提升的因素。2025年以來,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年內流入規模超 2024 年全年,推動市場流動性提升。同時,國際資金迴流趨勢明顯,中東、北歐主權基金等國際長線資本積極參與港股IPO基石投資,為大規模融資提供資金支撐。
另一方面,港股與A股估值差逐步收窄,2025年以來,以新能源、科技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估值差距縮小,部分企業實現港股溢價發行。
展望四季度,德勤中國資本市場服務部香港上市業務全國主管合夥人及上市業務華東區主管合夥人謝明輝表示,隨着美聯儲重啟降息,預計將有更多海外資金尋求佈局亞洲高成長投資目標,涵蓋中國內地與香港市場。「這將為今年第四季度香港多宗超大型新股發行提供充裕的市場資金、流動性支撐及更理想的估值環境」。
更長遠來看,香港的制度優化仍在持續推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 2025 年施政報告中明確,將研究優化 「同股不同權」 上市規定、深化與東南亞交易所合作,並推動更多海外企業赴港第二上市。這些舉措將進一步豐富港股上市主體類型,從 「吸引內地龍頭」 向 「匯聚全球創新企業」 升級,為港股 IPO 市場注入長期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