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08:03
中國聚變能公司7月22日在滬掛牌成立,註冊資本150億,9月初中核集團在成都分別組織召開「十五五」核動力院和中國聚變規劃大家談。
正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中國聚變首次公開亮相,展示其技術路線及業務佈局,公司瞄準2050年聚變能源商用目標,在上海、成都兩地聯動研發;
中國聚變在上海設立總部和研發基地,主要圍繞聚變工程化開展相關業務,重點佈局聚變堆總體設計、高温超導磁體技術研發及驗證、數字聚變堆研發三大業務;
在成都聚變研發基地佈局聚變堆關鍵設備及材料研發等工程驗證平臺。
同時中國聚變將在上海新建一個聚變實驗裝置,用以驗證其在上海研製的高温超導磁體,該裝置暫命名為「中國環流四號(HL-4)」;
中國聚變公司總經理張立波近日在公開演講中介紹,該公司採用高温超導材料的緊湊型磁約束聚變路線。
國家隊除了本次「HL-4」號以外,9月21日在浦江創新論壇上有三個新團隊亮相規劃:
1)李政道研究所,所長張傑院士提出建設百萬千瓦級激光聚變電站(2030年前突破技術,2035年驗證工程示範堆,2045年建成商業堆;
2)東昇聚變,依託復旦大學發展「氘-氦3」為燃料的強磁場小型化聚變電站技術;
3)鴻鵠聚變,國內首家開發高温超導仿星器作為未來聚變發電站技術路線,計劃四年內建成國際首臺高温超導仿星器。
核聚變行業''有敍事、能落地、有業績、加速發展''核聚變行業發展兩條邏輯:
1)裝置建設提速,對應形成招標、落地業績加速,上市公司業績方面有支撐;
2)行業CAPX不斷提升,「國家隊+民營企業+高校團隊」數量不斷增加都提升了行業CAPX。目前來看「國家隊」項目加速、新團隊加入都陸續兑現行業兩重邏輯,「有敍事、能落地、有業績、加速發展」的核聚變行業β不斷增強。
開源證券發佈研報稱,可控核聚變技術路線百花齊放,磁約束、Z箍縮、FRC等技術路線均迎來重要變化。可控核聚變行業進入快速孵化階段,有望逐漸邁向商業化階段。技術進步和資金投入共同推動行業進入快速孵化階段,建議關注聚變項目資本開支加速帶來的上游裝備、材料等環節投資機會。
可控核聚變相關產業鏈港股:
上海電氣(02727):國內唯一覆蓋四代核電全技術路線,主導釷堆二次熔鹽換熱裝置研發,突破 700℃高温熔鹽腐蝕防護技術,設備符合 ASME 核安全標準。2025 年新增核電訂單 47 億元,釷基設備佔比 35%,同比增 210%,參與甘肅武威 2MWt 實驗堆和福建 60 萬千瓦示範堆建設。光大證券研報顯示,在覈聚變領域,上海電氣成功交付全球首臺ITER項目磁體冷態測試杜瓦,后續還將交付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CRAFT項目、緊湊型聚變實驗裝置BEST項目等多個主機系統核心部件。
天工國際(00826):興業證券認為,天工國際卡位稀缺核心材料賽道,中長期來看,公司在鈦合金、核聚變材料、人形機器人領域成長空間廣闊。該行指出,材料是制約聚變反應堆發展的主要技術瓶頸之一,RAFM鋼和高硼鋼具有良好的抗輻射性,是聚變反應堆包殼的主要候選結構材料之一,單座核聚變堆需要4000-7000噸RAFM鋼與400-1000噸高硼鋼,核聚變材料市場廣闊。公司利用粉末冶金的優勢可以在避免宏觀偏析的效果下大幅度增加有益的合金元素成分,同時實現納米級強化相的彌散分佈,有望在未來大幅提升聚變堆材料的關鍵性能,助力核聚變新結構材料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