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01:03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9月25日,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以「改變」為題完成第六次年度演講。雷軍説,小米在過去五年經歷了包括自研芯片與汽車量產等一系列跨越,完成改寫自身軌跡的巨大蜕變。
而今年小米旗艦系列手機的「數字」命名,跳過「16」直升「17」,序號跨代代表着產品力的越級提升。除小米17系列手機,外界同樣清晰看見的是,在自研玄戒O1芯片落地裝機、造車業務連戰連捷后,擺在人們面前的毫無疑問也是史上最強小米。
不過,眼下競逐「最強」二字的,恐怕不止小米。賽道另一側,蘋果iPhone 17系列攜近幾年最大規模更新打破質疑,華為在Mate XTS非凡大師發佈會上讓麒麟芯片時隔多年再度公開,OPPO攜ColorOS 16從流暢性維度斜刺殺出……飽受「擠牙膏」詬病的手機圈子終於迎來一個全員傾力的「金九銀十」。決戰的硝煙,久違了。
巨頭,鉅變
對小米而言,2025年是當之無愧的鉅變之年。
2025年2月4日,小米股價首次突破40港元,市值超萬億港元。技術領域,5月22日,小米於15周年戰略新品發佈會上,正式推出自研玄戒系列芯片。玄戒O1的發佈,標誌着小米在覈心技術突破上邁出了關鍵一步,亦是其鉅變的重要支撐。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20年主題為「一往無前」的首次演講開始,雷軍在后續五次演講后的新品發佈環節,帶貨的小米手機產品依次是小米10至尊紀念版,小米MIX 4,MIX Fold 2、3、4以及初代MIX Flip。過去數年中,雷軍從未真正意義上帶貨過小米數字旗艦的正代產品,客觀原因是檔期無法匹配,而今年演講時間有所延后,最終他親自為小米17系列帶貨,對產品力而言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回顧過往,雷軍在演講中表示,小米從互聯網公司向硬核科技公司的轉變,背后是五年投入1000億元的堅定決心,以及懷揣重新創業的熱情。
這些改變的根源,是五年前那次觸及靈魂深處的反思。2020年,小米迎來十周年,彼時的小米已上市兩年,年收入突破2000億元,成功躋身世界500強行列,在外界眼中已是非常成功的企業。但雷軍的內心卻充滿難以言説的焦慮,當時行業內蘋果、三星、華為如同無法逾越的「大山」,幾乎看不到超越的可能,是躺平認命還是繼續打拼成為難題。
長時間的掙扎過后,雷軍決心直面所有問題,尋找破局之路,也由此堅定了小米下個階段的發展方向:持續投入底層核心技術,從互聯網公司堅定走向硬核科技公司。
芯片始終是小米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關鍵領域,此前松果團隊的造芯嘗試以失敗告終,雷軍覆盤后得出深刻結論:蘋果、華為都是從最高端切入自研SoC,即便傾盡全力,這條路依舊是九死一生。但他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球頂尖的科技巨頭,最終幾乎都成長為芯片巨頭:「所以我心里很清楚,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必由之路。」
棋逢對手
蘋果和華為,既是雷軍在演講中點名的造芯參照對象,也是小米集團手機業務的直接對手。
從市場份額來看,據IDC統計,2025年二季度全球手機市場中,三星以19.7%的份額居首,蘋果以15.7%緊隨其后位列次席,小米則以14.4%的份額排名第三;在中國市場,華為時隔四年重新奪回榜首,份額達18.1%,小米以15.2%的份額排名第四,蘋果則以13.9%位居小米后一位。
在9月25日雷軍開講前,蘋果與華為這兩位對手已各自「秀肌肉」。其中,9月10日,蘋果推出iPhone 17系列,帶來近幾年最大規模的產品更新,針對性補足續航散熱、充電速度、屏幕刷新率等過往短板,鞏固核心用户羣體的信號頗為明確。而在此前的Mate XTS非凡大師發佈會上,華為時隔四年再度公開展示了麒麟芯片。
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相比介紹芯片的具體參數與型號,更值得關注的是華為公開自研芯片這件事背后透露出的態度:面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帶來的種種挑戰,2025年的華為已無需遮蓋鋒芒,芯片自主研發能力與供應鏈穩定性,為其注入足夠的信心。
回顧華為的復甦之路,每一步都清晰可辨。2023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余承東一句「輕舟已過萬重山」,宣告華為已度過最艱難的時刻;一年后的華為Mate品牌盛典,余承東的表述繼續轉變,不同於過去幾年在臺上頻頻提及制裁、封鎖、終見曙光等「情懷牌」,此次他全程聚焦Mate 70,未再提及任何環境限制與困難因素。陰霾籠罩多年后,行業清晰見證了華為從涅槃走向盛放的全過程。
產品衝高、芯片落地,雷軍用一個多小時細數小米在過去的種種改變,以及改變帶來的成果,但在行業視角下,發生改變的又何止小米——作為份額與影響力層面當之無愧的「三巨頭」,多方角力的對局已然展開。
差異化破局
三巨頭之外,賽道內其余頭部玩家聲量相對弱勢,但並不代表他們的市場份額同樣式微。
據IDC統計,OPPO以15.5%的出貨量佔比力壓小米排名國內市場第三。近期,避開硬件內卷的OPPO選擇押注系統生態,推出帶有「極光引擎」和「潮汐引擎」的ColorOS 16,發力方向直指市場佔比更大的平價機型體驗提升。據稱,前者可讓品牌全機型實現「頂級流暢」,應用點擊響應流暢度提升40%,三方應用滑動幀率穩定性提升52%;后者則可讓系統在重載場景下的流暢穩定性提升37%,功耗對應降低了13%。
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在芯片、影像等核心硬件競賽難有突破的當下,OPPO等品牌選擇從流暢度這種用户體驗維度切入,本質是打造一種差異化標籤。這種策略既避開與小米、華為的直接技術對抗,又以軟件護城河鞏固中端市場基本盤,不失為一種精明的競爭邏輯。
從行業底層邏輯來看,這一選擇恰是對市場變化與技術趨勢的精準迴應。艾媒諮詢集團創始人、CEO張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近十年,手機行業陷入創新邊際效益遞減的困境:「芯片性能提升迭代放緩,鏡頭參數、待機時間等傳統賣點已無太大可迭代空間,如何激發消費者換機潮成為行業近五年的共同難題。」而當前市場早已走過智能手機從無到有的0—1階段,進入1—2的存量搏殺期,「對所有廠商而言,出貨壓力普遍存在,拓新客户的核心就是從對手處搶用户」。
在張毅看來,搶用户的路徑無非兩條,要麼拿出跨代級產品保持溢價,要麼靠價格戰犧牲利潤換市場。「温和升級已無法刺激換機,跨越式創新是唯一機會。」這也解釋了OPPO為何選擇在系統生態上重兵佈局,當硬件競賽陷入瓶頸,軟件體驗的深度優化成為差異化破局的關鍵。而這一策略背后,更暗藏着行業競爭規則的底層變革。
這場「金九銀十」的集中發力,不過是新競爭周期的序幕,存量博弈倒逼創新升級,行業格局的重塑或許纔剛剛開始。
責任編輯: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