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6 06:27
臨近季末、月末,銀行攬儲的氣氛逐漸濃烈。
近期,部門銀行發佈大額存單發行公告,推出利率超過2%的產品,立刻引起市場搶購。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國有大行及股份制銀行的大額存單年利率普遍邁入「1」字頭的背景下,低風險、高息產品的吸引力凸顯。不過,這類產品普遍存在額度有限,一單難求的情況,更多是「季節性」產物,整體來看存款利率下行依然是主流。
大額存單重出江湖搶客
民營銀行是這波高息攬客的主力,部分大額存單利率維持在2%以上。例如,蘇商銀行近期推出2年期、3年期兩款大額存單產品,兩款產品的認購起點金額均為20萬元,年利率分別達2.1%、2.3%。
此外,上海華瑞18個月期和2年期大額存單年化利率分別為2.15%和2.35%,認購起點為20萬元。其中,2年期存單滿30天即可進行產品轉讓。不過兩款產品的介紹頁面均註明「僅限上海地區購買」,其中18個月期的大額存單已顯示「售罄」。
眾邦銀行20萬元起存的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利率分別為2%、2.05%,這兩款大額存單產品均支持部分或全額轉讓,存入當日即可轉讓。
此外,富民銀行和三湘銀行等民營銀行,產品貨架上也有利率超2%的大額存單,目前顯示部分產品額度已售罄。
相比之下,國有大行的大額存單利率普遍偏低,吸引力相對較弱。9月13日,交通銀行山東省分行在官方微信號發佈「‘薪’之所向,富足永享」的大額存單產品廣告,其中提到,該款大額存單1年期利率1.4%、3年期利率1.65%,20萬元起售,銷售時間為9月1日至9月30日。
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官網顯示,20萬元起存的大額存單中,1年期、2年期和3年期的年化利率分別為1.20%、1.20%和1.55%。招商銀行的在售大額存單最高利率僅為1.40%。
一家民營銀行客户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大額存單轉讓活動更多是在特定時段「限量」出售,由於風險低,利息相對較高,因此一上架基本「秒光」。
其實,在低利率背景下,鎖定長期收益是投資者的重要訴求之一。此前,各家銀行在售的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產品基本已經「下架」。銀行目前壓降存款利率,后續上新的大額存單利率將會繼續走低,所以近期推出的假日「限定款」的大額存單,特別是中長期的大額存單一單難求。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認為,民營銀行推出收益率較高的大額存單,本質是市場化競爭策略與精細化運營管理協同作用的結果。作為新興金融力量,民營銀行在品牌認知度、客户基礎積累上與傳統銀行存在差距,通過提供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利率,能夠精準觸達對收益敏感的儲户羣體,找到與自身業務匹配的客户。
開源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呈祥表示,定期存款短期化將是未來趨勢,這是銀行主動調節期限結構以及客户增加流動性的雙向結果。高息定期存款在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到期后,將很難用原有同樣的產品續接,部分銀行的大額存單額度可能供給不足,偏好長期存款的客户可能買不到大額存單,也有客户會主動轉向一些短期存款增加流動性。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銀行不管是調降利率還是調整產品結構,背后的邏輯都是控制負債端成本。他指出,如果大額存單的收益和定期存款一致,其吸引力確實會大打折扣。但是大額存單可以在保持收益的基礎上進行轉讓、支取靈活,能夠一定程度防範流動性風險,這一優勢依舊引得不少投資者趨之若鶩。
淨息差仍然處於較低水平
大額存單一單難求,主因是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急劇減少。其實這一現象和銀行息差壓力不無關係。過去一年間,銀行業的息差壓力較大,今年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淨息差已降至1.42%,目前仍處在低位水平。
上市銀行的情況更為嚴峻,從半年報的已知表現來看,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淨息差約為1.33%,同比下降13個基點,雖仍處下行通道,但降幅較去年同期(19個基點)有所收窄。
國信證券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息差分別邊際變動-2bp、0bp、-1bp、-1bp至1.31%、1.55%、1.37%和1.58%。
東莞證券的研報稱,考慮到外圍不確定性加大以及國內需求仍有待提振,2025年內降息仍有空間,資產端繼續承壓。但監管將同步引導銀行掛牌利率下行,隨着存量貸款逐步消化重定價壓力、負債端成本壓降繼續顯效,淨息差下滑速度還是有望放緩的。
例如,招商銀行淨息差為1.88%,較行業平均水平1.42%領先40多個基點。招商銀行副行長、首席財務官彭家文對該行下半年淨息差走勢態度樂觀,認為較上半年降幅會收窄,而這與該行負債、資產結構有關。
彭家文的理由是:一方面,該行活期存款佔比超過50%,意味着可壓降空間更小;另一方面,一直對高成本存款嚴格控制,因此佔比較低,意味着活期存款、高成本存款的可壓降空間較小。另外,該行零售業務佔比一直在50%以上,零售業務收益較高,如果需求不足,對貸款收益的影響也更大。
彭家文進一步表示,從趨勢來看,息差雖然承壓,但有利趨勢同樣存在:如經濟增長的確定性在增強,會對信貸需求帶來支撐;提振消費措施,對接下來的信用卡消費貸款、零售貸款會起到促進作用;央行對於銀行業淨息差關注度在提升,目前資產和負債的利率是聯動的,對稱降息會對息差下降有所緩釋。
平安證券分析師劉璐認為,銀行淨息差本質是資本的投資回報率,周期是5—9年,主要影響因素是技術、資本、勞動力、企業組織效率和全社會的分配關係五大因素。長期來看,改善社會分配關係,繼續提高KTI(關鍵任務指標)增加值佔比,更進一步通過教育提升勞動力的單位產出,從而提升高附加值的KTI服務業佔比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