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5 21:12
來源:刺蝟公社
文 | 李果果
最近,「勇敢小羊」文學在多平臺走紅。配上《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自稱「勇敢小羊」的年輕人們,將克服現實困難視作「走出羊村」,用童話為成人世界保駕護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當90后沉浸式回味中式夢核,10后沉迷卡牌狂歡,夾在其中的00后開始考古童年動畫片,他們主動逆着時間洪流,捧起曾被遺忘的白月光角色,讓自己回到記憶中的安全地帶。
這是一個只講快樂不強求意義的世界。在這里,他們的「男神」不是唱跳俱佳的頂流愛豆,而是那位愛耍聰明、變身要靠「超級棒棒糖」的紅皮小豬——豬豬俠;他們的「女神」也並非美貌女明星,而是在「沸羊羊你真粗魯」和「喜羊羊你真厲害」的雙標視頻里口碑平反的美羊羊。
社媒平臺上,00后們還在激情討論。他們一邊説着「本來以為長大了會説點更成熟的話題」,在打工人的話題下自嘲是現實版章魚哥;一邊喊着「懶羊羊大王」「睡門」的口號,在表情包里用梗加密通話,在真人cos小魔仙的風潮里為童年圓夢。
這羣人從不掩飾自己「拒絕長大」的幼稚,卻沒有「爺青回」式的感傷。他們只是發起了一場賽博童年復興運動,在動畫片的追溯中尋求精神安慰,在現實生活的陣痛里期待着未來。
狂追動畫片,00后的賽博童年回來了
「沒想到小學愛看的《守護甜心》,大學了還在看。」
研二在讀的00后佳佳又磕起了童年的純愛CP,《守護甜心》是她的少女啓蒙,也是她成年后釋放壓力的夥伴。在實習壓力沉重、情緒逐漸麻木的日常生活里,佳佳只能在閒暇時間里刷到經典動畫的短視頻切片,短暫地從工作中脱離,回到無憂無慮的賽博童年。
守護甜心》
像她這樣的同齡人不在少數,作為移動互聯網原住民的00后,童年里藏着各大動畫的身影,他們的「考古」之風早就吹到此處。如果用00后的方式打開互聯網,擺在面前的是一箇中二又温馨的虛擬新世界。
入門需要先掌握00后基礎級黑話,「那時候我還沒有成為毒婦」和「猛男必看」「上古真神」等加密説法層出不窮,每句話都像是在自娛自樂,不懂梗的人已經被排除在外了。
在這個由成年人撐起的童話世界里,每個無聊的小問題都會被認真討論,給稍微駐足的人帶來一些延迟滿足。從豬豬俠和喜羊羊決戰男神之巔、黑魔仙小月和魔仙小藍友情be到海綿寶寶太愛上班,隔着網線、天南海北的陌生人精準地捕獲了羣體共鳴。
但他們不甘心只做安分的觀眾,而是紛紛下場炮製互聯網流行梗,對所謂的經典進行自定義式「再加工」。在這個過程中,催生出不少表情包和網絡用語。
沒有一個愛衝浪的00后能躲過豬豬俠「回答我」和美羊羊「無語」表情包,這些從童年復活的角色總是活躍在不同視頻的評論區,成為00后的社交頭像和對接暗號。
前些年《巴啦啦小魔仙》里遊樂王子「雨女無瓜」(與你無關)、「小朋友要有小朋友的亞子」等古早臺詞還經過電音Remix,一度霸屏魔性鬼畜視頻。如今「要嫁就嫁灰太狼」的説法之后,他們又鎖定了「躺平就像懶羊羊」的終極人生理想,紛紛投身懶羊羊代表的「睡門」,以求躺下就睡的簡單幸福。
除了這些,他們還根據劇情和臺詞重新進行二次解讀和創作,對這些動畫的抽象內核抽絲剝繭。勵志程度堪比考研的UP主們拿出了十二分的嚴謹。
@鴿子王嘿貓 深度解析了海綿寶寶、派大星、章魚哥和蟹老闆的人物性格,從不同的劇情和臺詞里官宣設定;@動漫執筆 從江湖英雄的俠義精神解讀《虹貓藍兔七俠傳》,破譯虹貓作為正道魁首的成長曆程;博主@L另唐 結合歷史背景重讀《神廚小福貴》的大結局,通過小人物的悲劇反映了清朝末期的黑暗。
在這種羣體性的自發懷舊里,00后們逐漸模糊的童年記憶在當下煥發新生,這不僅是角色人生境況的另一種回望,也是他們在現實碰壁時的自我療傷。
真實的生活里,00后看動畫片,就像成年人不斷回味兒時童話。懶羊羊都過了26歲生日,緊隨其后的他們,早已不是守在電視機前、披着牀單模仿的年紀,不少人已經進入社會,工作、升學、成家立業,成為一個看起來能獨當一面的「大人」。
但他們總是調侃自己在扮演大人,內心還是小孩。看起來「拒絕長大」的宣言,藏着他們對成人世界規則的無所適從。
把人生比作一場遊戲,生長於繁榮時代的00后們習慣了一路順風局,但當遊戲突然進入困難模式,留給他們更多的是吃盡時代黑利的自嘲,還有迫切需要整理心情、重新出發的內在焦慮。
生活畢竟不是童年動畫,職場也不是升級打怪。在「00后整頓職場」的調侃下,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機會走進職場。
在這里,沒有豬豬俠和他的超級棒棒糖,沒有奇思妙想的青青草原和羊村,曾經的小孩子們進入職場不能靠臺詞變身、憑超能力打敗一切反派,他們要面對生活里大大小小的選擇,在不確定性的環境里謀求一份穩定。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童年動畫里簡單純粹、正義必勝的邏輯更顯珍貴。因為它們為被現實毒打的00后提供了一個完美的精神避難所,熟悉的劇情和人物帶來熨帖的安全感,簡單易懂的內容傳遞出朴素而真實的快樂。
偶爾走進避難所,他們纔能有更多勇氣「和這個世界對線」。
童年已經落幕,小孩不想長大
《小王子》中説:「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
工作了兩年的00后打工人李華對此感同身受,他説小時候是爲了看電視玩遊戲熬夜,心里只覺得興奮不會累,長大后加班到深夜就會身心俱疲,明明都是熬夜,但內心的接受程度天差地別。
他和身邊的朋友都不像「成熟的大人」,不能在酒局上談笑風生,只想回家打開投影儀來一場僅限一個人的觀影。比起父母安排的催婚相親,他更關心《夏目友人帳》能不能儘快更新。
就像脱口秀里的段子一樣,生活是一場巨大的預期違背,電影里的大人們搖晃着紅酒杯品嚐82年的拉菲,現實里的00后熬到深夜和小學生PK蛋仔派對。原本大家計劃是活成《小時代》里的顧里,直到發現自己被《家有兒女》里的北京孩子劉星甩了十萬八千里。
童年已經落幕,小孩子來到了黑暗童話的世界。他們不再想着靠超能力變身拯救世界,而是看到更多普通人如何守護生活秩序,為這個世界創造小而微的美好。
這一代人開始把目光轉移到主角身邊的角落,寄託自己對生活的愛與期待。他們擁護的羊村頂流懶羊羊曾經曰過——「幸福的日子就是吃飽了撐着去睡覺的日子。」
具體而可實現的夢想,就是當下人們追求的小確幸,看起來中二的「勇敢小羊」,就是他們想要成為的平凡英雄。
關於劇情設定里的人性,他們也更加包容理解普通人的不容易與侷限性。《大耳朵圖圖》里的壯壯媽時隔多年迎來了口碑反轉,她性格上愛炫耀、愛挖苦刻薄,但也慷慨大方、心地不壞,是努力生活的有錢人。
而喪系打工人章魚哥,不再只是大家眼里破壞氣氛的討厭鬼,他的藝術天賦被看到,這隻總是冷幽默的章魚寄託了更多人「處處妥協仍然熱愛生活」的勇氣。
不同於主角團的完美強大,這些邊緣人物和成長起來的小孩子們一樣,活在沒有金手指、只有一地雞毛的處境里。對沒有主角光環的他們來説,不夠美好的日子仍然值得一過。
對不想長大的00后們來説,懷舊同樣是一件正當的事情。不同於成本更高昂的物質留念,追追動畫、討論童年顯然是低成本、高回報的情緒代償方式,在情緒下行的周期里,他們更需要這種無痛的情感按摩。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曾提出內在小孩(Inner Child)的概念,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長不大的小孩,並不會隨着長大而消失,它代表的是人們內心最強大的衝動,最原始、最渴望的自我慾望。
榮格説:「內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癒的引領者。」因為它如同人生木桶上的短板,如果不解決內在小孩的痛苦,人就無法得到真正的成長與快樂。
臨牀心理學中的正向退行(Adaptive Regression)認為:人適度地迴歸到兒童階段的情感表達、幻想體驗、遊戲狀態,是對抗壓力、恢復能量的一種健康機制。
成人小孩化,對應着人們短暫停留的內心低齡狀態,可能是一種創傷調節機制。他們的童年或許並不完美,但隨着記憶的模糊和美化,為每個人提供着更具體更有效的精神撫慰。
相較於「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贏」的現實世界,童年動畫片無疑構築了00后的精神烏托邦。這里沒有那麼多的不確定性,灰太狼總會失敗並大喊「我一定會回來的」,光頭強依舊和熊大熊二斗智鬥勇,成年的觀眾甚至不需要進行思考,腦子一丟就是看,任憑劇情如水般流過大腦,帶來當下的情緒釋放與放松歡暢。
事實上,不光是年紀輕輕的00后熱衷於考古懷舊,所有年齡段的人都難免舔舐過去。作為人類共有的情緒和心理,懷舊對應着人類情緒連接的現實需求。它並不是一種消極定義的悲觀情緒,相關研究表明,適當懷舊有益於身心健康。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應用心理系教授湯永隆説:「在現代心理學中,懷舊被定義為對過去的渴望和喜愛。」他指出,懷舊能給人帶來歸屬感、安全感和認同感,有助於緩解孤獨、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
得益於便捷網絡和互動功能,集體狂刷動畫片的00后們在考古時並不孤獨,滿屏飄字的彈幕、龐大人羣的參與讓這種「懷舊」成為陌生人的共謀。
當一個人領悟到其所感受到的壓力、所懷念的過去都並非獨有,而是與整個世代的同齡人共享,他們就不再孤獨。
因為無論天南海北,無論何時何地,他們分享着「共有此情」(We-feeling)的快樂。
童年白月光背后的隱形經濟
有人的地方不一定有朋友,但大概率有錢。同理,有00后的地方不一定有紅利,但一定有新消費。
當00后們集體喊出重返童年時代的口號,最先作出反應的還是嗅覺敏鋭的商家。從製作團隊到視頻平臺,從IP到品牌,利益鏈條上的人們聞風而動,爭奪着情懷消費的第一桶金。
年輕人們對童年白月光的濾鏡,正在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轉化為消費需求。在這個鏈條上,熱度表現是第一波懷舊紅利,平臺和內容創作者承接着天上掉下來的流量。
對於混跡解説區的UP主們,這些熱度崛起的古早IP是潛力無限的「財富密碼」。B站UP主@困困君丶的兩條童年影視回憶視頻在B站的播放量均突破500萬;博主@傲世子木 的章魚哥解説視頻播放量達到1500多萬,全站排行榜最高達第8名。
流量帶來收益,收益激勵創作,創作反哺熱度,由此構成一個完美的情懷變現閉環。
而參與創作的配音演員和特攝劇真人演員們,走向了另外一條道路。在「你可能沒聽説過」的詞條下面,灰太狼、海綿寶寶、哆啦A夢和蠟筆小新等中文配音演員們被推到臺前,獲得了當年那批孩子們迟到的掌聲。
不光是動畫片,童年回憶殺的威力相當明顯。今年是《萌學園》播出15周年,主角團甚至來了一場重聚售后,演員營業紀念的評論區里驚起一片熱鬧。
童年回憶對應着現實軌跡。特攝劇《巴啦啦小魔仙》里小黑魔仙嚴莉莉的扮演者劉美含收穫了人生角色,凌媽媽和遊樂王子等角色演員轉身經營起了社交賬號,《鎧甲勇士》系列的演員們同樣吃到了這波流量紅利。
劇集之外,少兒節目的主持人金龜子和女兒一起直播賣貨,童年記憶里的綠泡泡耿晨晨也離開了曾經的崗位做起了直播帶貨,越來越多的著名兒童節目主持人淡出熒幕,用另一種方式銜接上了現實生活。
留下這些影視作品的各大視頻平臺,是另一方贏家。B站、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平臺各自佔據着相應的影視資源,除了分攤完畢的採購成本,新生的流量不知不覺就轉化成了純利潤。
以B站為例,《熊出沒》的站內播放量達到了1.1億,仍然排在熱門國創榜第十;騰訊視頻的《貓與老鼠合集》在追破200萬,超過當下一眾熱播劇;愛奇藝的100集全《花園寶寶》,在少兒類節目中排到生活日常榜第9位,對應着《熊出沒全集》在同類熱播榜的第9位。
這些數字背后是巨大的用户活躍度、停留時長、廣告植入和會員轉化率。對平臺來説,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如果説平臺和UP主賺的是流水,那真正躺着賺錢的是IP版權方。原本過氣的老動畫片回到臺前,經典人物們的IP價值水漲船高,點燃了供需雙方在情緒消費上的熱情。
年輕人的熱情遠比想象中猛烈。早在2021年,《虹貓藍兔七俠傳》推出官方授權高端手辦,虹貓、藍兔等角色手辦單價超過千元,卻在發售后迅速售罄,二手市場甚至要溢價轉讓。
奧飛娛樂(旗下擁有喜羊羊、巴啦啦小魔仙、鎧甲勇士等)的財報數據顯示,其「動漫玩具業務」常年貢獻數億營收。去年,奧飛娛樂在半年報中提到《巴啦啦小魔仙》首部真人微短劇已處於籌備階段,今年小魔仙IP先后和逆水寒、和平精英等品牌聯動,其潛在的商業價值印證着消費市場對這些經典動畫的熱情與信心
其中的燙門選手豬豬俠,在今年大出風頭,廣告接到手軟。頂流男神不僅在外賣大戰中聯動京東,還將在今年推出20周年大電影《豬豬俠·一隻老豬的逆襲》,就是不知道名字和精神狀態,哪一個更抽象。
線下的實體商家和漫展空間成了情懷付費的最后一環,粉絲們收穫沉浸式體驗和為愛發電的快樂,商家在主題展覽和快閃店的活動中挖掘商機,任誰看了都説是雙向奔赴。
這種「情懷+消費」的模式,如今已是各方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重要選擇。想要成功出圈的商家們,早已精準捕捉這批消費新動力的偏愛口味。雖説這樣看來懷舊和割韭菜僅有一線之隔,但好在雙方「願打願挨,見仁見智。」
當00后們沉浸在童年的快樂里,白月光角色背后的隱形經濟循環悄然開啟,UP主賺了收益,平臺賺了流量,版權方賺了利潤,品牌方賺了曝光。而年輕人賺到了朴實無華的快樂。
一天有24個小時,學習、工作至少8小時的00后們,或許也只能在閒暇時光里回望豬豬俠和美羊羊們。更多時候,他們在忙於學習未必需要但有用的知識,忙於搞定工作KPI,忙於收拾好身心的行囊,忙於成為消費的下一任主力。
他們看着迪迦奧特曼長大,迎着光成為大人,正在學着做生活里的平凡英雄。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浪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