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現代鏢師」的平凡之路

2025-09-26 02:57

轉自:成都日報錦觀

護「四川造」重裝出川

「現代鏢師」的平凡之路

大件運輸貨物途經青白江區。

覈對貨物長、寬、高是否與報備的數據一致,檢查主運輸車輛是否存在隱患

遇到諸如紅綠燈杆等「障礙」,需要「鏢師」用自制工具將紅綠燈杆拉開,待車隊通過后,立即將燈杆拉正復位。

警車在前方開道護送,車隊經過交叉路口的時候,均有交警執勤保障。

大件運輸貨物從德陽出發。

大件運輸貨物從德陽出發。

時間的指針向前撥幾百年。某地,密林間。一隊人馬正在穿行,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撩撥着他們緊張的神經,只因護送的貨物價值不菲,要安全送到目的地,不能有半點閃失。這些護送的人,就是古代的鏢師。

時光流轉,時針指向當下。四川,大件路。一條「長龍」正在行駛,行進的線路早已設定好,一個人數眾多的團隊緊密配合,確保大件運輸車隊不出任何差錯。這個有些神祕的團隊,被網友稱為現代版鏢師。

當古代鏢師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現代鏢師」則擔負起護送「四川造」重裝設備出川、出海,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重任。

近日,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和「現代鏢師」一起,開啟了一場從德陽南下樂山的大件運輸之行,亦是一場「四川造」重裝設備穿越山海之旅。

380噸鋼鐵巨龍上路

平板車輪胎就達236個

起點,重裝之都,德陽。

9月7日下午2點,一輛載着大件,猶如一條鋼鐵長龍的多軸液壓平板車從東方電氣駛出。車隊隊長陳丙合介紹説,此次運送的是核電設備,目的地是沿海某省。車貨總長63.8米,總重量380噸,負責運輸的多軸液壓平板車輪胎就達236個。由排障車、監護車、指揮車、機修車等組成的車隊總長超百米。

這次押車的,共有20余位「鏢師」,其中以陳丙合的經驗最為豐富,從2008年起,他開始從事大件運輸工作。17年時間,「押鏢」400多次,沒出過一次意外。「干我們這行,必須把每一次當作第一次。」陳丙合説。

走在車隊最前面的是排障車,大件車隊運送的貨物往往是超大尺寸,高度也是遠超常規。排障車車頂立着一根杆子,遇到諸如紅綠燈杆等「障礙」,杆子能過,車隊就能過。反之,則需要「鏢師」排障。

他們用自制工具將紅綠燈杆拉開,待車隊通過后,立即將燈杆拉正復位,避免影響交通。多年的「押鏢」經歷,讓「鏢師」們配合默契,「這一路有多少個‘障礙’,我們都記在心里了。」負責排障的廖明丹説。

如此一條鋼鐵巨龍行駛在路上,壓迫感迎面而來。監護車在后方、側面形成一道無形的牆,將車隊與社會車輛隔開。全程考驗「鏢師」的車技、觀察力與配合,「有的司機看稀奇,車不自覺就靠上來了,很危險,我們就要壓低車速,將社會車輛與車隊隔開。」監護車上的駕駛員告訴記者。

沿途十幾個單位保障

他們不是鏢師勝似鏢師

「押鏢」一路前行,「鏢師」並不孤單。背后,還有人相助。用陳丙合的話説,這些背后的人,不是鏢師勝似鏢師,是保護「鏢師」的「鏢師」。

大件運輸車隊從東方電氣駛出后,德陽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三大隊覈對貨物長、寬、高是否與報備的數據一致,檢查主運輸車輛是否存在隱患,再三叮囑車隊注意安全。「我們是第一關,絕不讓車隊帶病上路。」三大隊隊員馮成説。

大件運輸車隊行駛上大件運輸公路(以下簡稱大件路),一輛德陽牌照的警車開始在前方開道護送,車隊經過交叉路口的時候,均有交警執勤保障。陳丙合告訴記者,這樣的開道護送和執勤保障是接力式的,經德陽交警、成都交警、眉山交警、樂山交警,最終抵達樂山大件碼頭。一份跨區聯動的保障護送計劃早已制定,除警車外,成都交警將機動性更強的鐵騎隊也會投入到保障中。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處靜態科副科長梅曉飛告訴記者,一個完整的大件運輸保障體系,是以「服務」為核心,以「安全」為底線,通過精心的前期規劃、高科技的途中調度、多部門的協同配合以及強有力的現場管控來實現的,最終達到「保障運輸」與「影響最小」的平衡。

「運送一次你就明白了,只有我們這些‘鏢師’是不行的,還得有沿線十幾個部門、單位的保障,他們是幕后的‘鏢師’。」陳丙合感嘆道。

全國首條大件路

助「巨無霸」衝出蜀地

從德陽開車到樂山,不過數小時,大件運輸車隊所花的時間則是兩天半。9月7日晚夜宿青白江,9月8日在夜色中穿越眉山城區,到達松江停車休息,9月9日下午方纔抵達樂山大件碼頭。

串聯起這一路的,就是大件路。「沒有這條路,‘鏢師’再厲害,也沒辦法將這些‘大家伙’運出去。」在記者跟隨「押鏢」的途中,多位大件運輸從業者都發出了如此感慨。

上世紀80年代初,如何將德陽裝備製造基地製造生產的重型機械產品、大型部件從四川運出,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當時,無論是公路還是鐵路,都難以滿足這些超寬、超高、超重部件的運輸需求。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四川於1987年建成全國首條大件公路。

據曾經的親歷者介紹,在大件路的運輸歷史上,有一個又一個的光輝時刻。重達450噸、直徑10.07米、高5.43米的三峽電站首臺不切割運輸單體水輪發電機組轉輪,從大件路駛向萬里長江,最終萬無一失運達三峽電站。寶鋼軋機、葛洲壩船閘等重裝設備,一次又一次駛上大件路,寫下了屬於大件路的運輸傳奇。

2010年大件路實施千噸級加固改造,2016年建成大件公路成都外繞線,解決了過境成都中心城區的問題。在大件路上「押鏢」上百次的陳丙合不吝讚美之詞,「走過一次,你就會知道這條路有多牛,紅綠燈杆是活動的,天橋是可以升降的。」

當動輒上百噸的「巨無霸」由大件路通江達海,安全送達,離不開的是這條路設計的精細與巧思。面對地處內陸的地理約束,四川以一條大件路和配套的運輸保障體系,助「四川造」衝出蜀地。

穿越山海的背后是

「四川造」實力的彰顯

當核電設備被轉運上船,陳丙合帶着車隊返程,立即投入到下一次運輸的準備中。「我們這一行,有‘貨’才能活得下去,沒‘貨’鏢師早就被淘汰了。」陳丙合説,從排滿的運輸計劃表上,從涵蓋核電定子、火電定子、燃機等的貨物種類,他能明顯感覺到,「四川造」的重裝設備,正越來越多地走向全國、全世界。

每一次大件運輸穿越山海的背后,正是「四川造」實力與技術的彰顯,更是市場影響力的不斷躍升。記者瞭解到,四川作為國家重要裝備製造業基地之一,近年來着力推進「雙核一帶兩翼」產業佈局,形成德陽—成都—資陽—自貢—宜賓的裝備製造產業帶,2025年,裝備製造產業營業收入預計達到1萬億元。

你瞧,大件路上,「鏢師」們護送着「四川造」,在幕后「鏢師」的保障下,又出發了。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何良 陳恬 攝影 彭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