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135億市值珠寶商,能否「鍍金」港股?

2025-09-25 18:01

黃金熱潮下的IPO豪賭。

《投資者網》引力丨張靜懿

2025年9月,廣東潮宏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潮宏基,002345.SZ)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這家在A股上市已逾15年、當前市值約135億元的時尚珠寶企業,試圖通過「A+H」雙資本平臺進一步擴張。

此次港股IPO,潮宏基趕上了黃金資產的熱潮:國際金價年內漲幅近40%,國內頭部金店飾品報價於2025年4月突破千元/克,9月進一步升至1020元以上;老鋪黃金股價一度飆升至千港元之上;周六福登陸港交所后市值迅速突破200億港元。

但深入其財務數據,2024年呈現出「增收不增利」的困境,且在門店數量、 整體品牌溢價率和資本熱度上,潮宏基均落后於同行。面對行業競爭加劇與盈利承壓,潮宏基此次赴港IPO,究竟是順勢而為的戰略升級,還是應對增長瓶頸的被動選擇?

從黃金代工到品牌突圍

潮宏基的故事,始於一對潮汕父子的創業歷程。創始人廖木枝1946年生於廣東潮陽,早年從事黃金收購與代加工業務。其子廖創賓1972年出生,1989年高二輟學隨父奔波,承接黃金首飾加工業務,通過賺取原料與加工差價獲利。

1990年代初,番禺、深圳等地港資、臺資黃金加工廠興起,潮汕作坊式加工業務萎縮。面對衝擊,廖木枝父子選擇轉型,於1996年註冊成立汕頭潮鴻基有限公司,於1997年推出「CHJ潮宏基」品牌,主攻K金與鑲嵌類產品。

這一決策契合中國珠寶消費的轉折點。潮宏基率先引入「品牌+專櫃」模式,自費裝修商場專櫃並直接簽約營業員,強化終端形象與服務體驗。為支撐品牌發展,公司還於1999年建立自有加工廠,並大力引進設計人才。

2000年前后,潮宏基在業內率先引入三色金工藝,採用碎鑽點綴飾品,奠定其「時尚珠寶」的定位基因。2003年,公司孵化副線品牌VENTI梵迪,定位年輕潮流市場。2009年成立花絲鑲嵌工作室,系統性傳承非遺工藝。

2010年1月,潮宏基成功登陸深交所,成為A股首家時尚珠寶上市公司。上市后,廖創賓推動多元化戰略,2012年至2014年間累計投入14.1億元收購女包品牌FION菲安妮,涉足「她經濟」領域。但因該品牌長期疲軟,截至2025年4月剩余商譽減值準備仍達6.58億元。

2018年起,潮宏基重新聚焦珠寶主業,提出「文化+設計雙輪驅動」戰略。2020年5月,廖創賓正式接任董事長。目前,廖創賓、廖木枝及其妹夫林軍平(現任副總經理)構成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約31.67%,為公司單一最大股東集團。

規模擴張與盈利波動並存

根據招股書,潮宏基定位為「深耕東方文化的珠寶品牌」,以非遺花絲技藝為核心,構建了以CHJ潮宏基、VENTI梵迪為主力,延伸至潮宏基|Soufflé(年輕子品牌)、CHJ·ZHEN臻(高端線)及培育鑽石品牌Cëvol的多品牌矩陣,同時保留FION菲安妮手袋業務,形成珠寶與手袋雙主業格局。

從業績來看,潮宏基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22年至2024年營收分別為43.64億元、58.36億元、64.52億元,2025年上半年實現40.62億元(同比增長19.6%)。但淨利潤波動顯著:2022年為1.99億元,2023年升至3.30億元,2024年卻回落至1.69億元,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回升至3.33億元(同比增長44.1%)。

核心問題在於毛利率持續下滑。報告期內,公司整體毛利率由2022年的30.18%降至2024年的22.6%,2025年上半年小幅回升至23.1%。其中,時尚珠寶作為高毛利品類,毛利率從2022年的34.5%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27.6%,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26.8%。

銷售結構的變化也值得關注。潮宏基採用「自營+加盟」模式,截至2025年6月底共有門店1542家,其中加盟店1337家,自營店僅201家。加盟模式毛利率(17.25%)顯著低於自營(31.57%),加盟收入佔比從2022年15.6%升至2025年上半年 54.6%,自營收入佔比從2022年37.4%降至2025年上半年27.3%,反映公司以加盟換規模的戰略導向。

從產品結構看,潮宏基已形成「時尚珠寶」與「經典黃金珠寶」雙輪驅動格局。2024年,兩者分別佔珠寶收入的45.6%和45.2%,幾乎持平。相比2006年K金產品佔比高達九成的局面,如今黃金類產品的重要性明顯提升。這也反映出消費者對保值屬性的偏好增強,與近年來金價持續上漲的趨勢相呼應。

相比之下,FION菲安妮的表現則持續低迷。2024年該品牌營收僅為2.70億元,同比下滑27.4%,佔總收入4.2%。考慮到其仍保留較大商譽余額,若后續經營未能改善,不排除進一步計提減值的風險。

港股競逐賽:能否借勢破局?

當前港交所正迎來一波黃金企業上市潮。老鋪黃金憑藉古法工藝與高端定位,股價一度突破1000港元/股,市值超1200億港元;周六福依靠輕資產加盟模式,門店超4000家,上市后市值迅速攀升;夢金園從山東下沉市場起步,年營收逼近200億元,亦已完成港股掛牌。此外,赤峰黃金已於今年3月登陸港股,山金國際啟動H股籌備,紫金礦業計劃分拆旗下黃金資產赴港上市。

這一輪熱潮的背后,是黃金投資屬性的全面迴歸。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18至34歲年輕消費者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金飾零售額,「每月定投1克金豆」成為社交平臺熱門話題。9月12日,現貨黃金一度觸及3674.27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高。推動因素包括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美聯儲降息預期、美元信用擔憂以及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儲備。

在此背景下,潮宏基選擇此時赴港上市,意在分享這波資本紅利。根據招股書,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拓展海外銷售網絡、設立香港辦事處、新建生產基地及開設3家「CHJ•ZHEN臻」旗艦店,凸顯其國際化與主業投入意圖。

但從競爭格局看,潮宏基面臨多重挑戰:在門店規模上,其1542家遠低於周大生5230家、老鳳祥6022家的體量;在品牌溢價上,其主力產品價格多在千元上下,難以對標老鋪黃金動輒萬元起跳的定價策略;在資本市場敍事能力上,其「時尚珠寶」標籤雖有一定辨識度,但相比老鋪黃金的「文化奢侈品」、周六福的「加盟帝國」,故事張力略顯不足。

更關鍵的是,黃金熱具有周期性。「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驅動下,短期消費情緒高漲,但一旦金價回調,終端動銷可能迅速降温。歷史經驗表明,每一輪黃金熱潮都會催生一批企業上市,但也往往伴隨着估值泡沫的破裂。

對於廖創賓而言,港股上市或許是潮宏基從「K金之王」邁向「全球化時尚珠寶集團」的關鍵一步。但能否真正講好新故事,不僅取決於資本市場的窗口期,更取決於其能否解決盈利波動、品牌升級與渠道優化等根本問題。在這場金光閃閃的資本競賽中,潮宏基的挑戰纔剛剛開始。(思維財經出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