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5999元起!小米17 Pro Max正式發佈:首發秒享背屏,全面對標iPhone 17 Pro Max!

2025-09-25 21:58

 

快科技9月25日消息,今晚小米17系列正式發佈,這次共有三款,分別是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

其中,大屏版本的小米17 Pro Max無疑是這次定位最強,也是定價最貴的一款,全方位對標iPhone 17 Pro Max。

先看外觀,正面配備一塊6.9英寸純直屏,告別曲面屏誤觸,而且貼膜也更加方便了,這點值得好評。機身厚度8mm厚度、重219g,搭配四微曲中框,貼合手掌,大屏不壓手,提供經典黑/白、冷煙紫、森野綠四款配色。

背部的妙享背屏是在預熱時爭議比較大的設計,採用了一塊2.86英寸挖孔屏,實際上手因為黑邊極窄、清晰度和流暢度都較高,整體感受還不錯,而且覆蓋了小米龍晶玻璃,不擔心劃傷。

支持自然生命力壁紙、藝術時間壁紙等等,還可以用AI將親友、萌寵照片轉化為宮崎駿動畫、毛氈畫等風格,支持靜態/動態雙模式,帶來豐富的可玩性,此外還支持動態通知、后攝自拍等實用功能了,飛機、火車、打車、外賣、電影票等重要信息也能直觀展示,無需點亮主屏。

小米17 Pro Max正面的屏幕也非常有看點,採用全新M10發光體系,從材料層實現突破,堪稱「國產顯示技術里程碑」。聯合盧米藍實驗室研發新型紅色發光主材,發光效率達82.1cd/A,比進口頂級材料高6.8%,打破海外巨頭壟斷,同時讓屏幕在高亮度下更省電。

首發自研超級像素功能,讓每顆像素均有完整RGB子像素,無需「借用鄰居」,PDL-Gap僅17um(優於1440p屏幕的19um),搭配2608×1200分辨率,文字顯示鋭利清晰,徹底告別Pentile排列缺陷。

峰值亮度達3500nits,強光下內容清晰可見,支持全程DC調光、2160Hz高頻PWM調光雙模式,硬件級低藍光+1nit超低亮度,搭配圓偏振技術,戴墨鏡也能清晰看屏,深夜使用不刺眼。

簡單一句話總結,小米17 Pro Max擁有一塊頂級的國產屏幕,而且用1.5K的功耗實現了2K的清晰度,並且亮度、色彩表現遠超同規格,表面覆蓋最新的小米龍晶玻璃3.0。

性能方面,小米17 Pro Max在高通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發佈的當天就正式登場,並且發佈即開售,是有史以來最名副其實的首發,不出意外至少有半個月的獨佔期。

第五代驍龍8至尊版採用臺積電第三代3nm工藝,2+6核心架構(雙4.6GHz超大核+六3.62GHz性能核),性能、能效全面飛躍。

同時小米17 Pro Max還配備了5533mm²超大立體環形冷泵,散熱面積較上代提升36.5%,可全面覆蓋核心發熱區域,25℃室温下《原神》遊戲30分鍾機身温度僅43.5℃,持續高負載也不燙手。

影像也是這次小米17 Pro Max的一大亮點,搭載全新的徠卡光影大師系統,號稱「逆光之王」,率先攻克逆光攝影難題,讓逆光運動抓拍也封神。

搭載全5000萬像素三攝,從超廣角到5X長焦全覆蓋:

主攝:5000萬像素光影獵人950L(1/1.28英寸大底,f/1.67光圈),搭載LOFIC第三代高動態技術,單幀直出動態範圍達16.5EV,超越哈蘇X2D(15EV)與人眼瞬時動態範圍。

長焦:5000萬像素潛望式徠卡浮動長焦(f/2.6光圈,1/2英寸GN8傳感器),搭載超聚光棱鏡技術,進光量提升30%,支持OIS光學防抖與30cm微距,演唱會抓拍、遠山細節、近景露珠都能清晰呈現,夜晚長焦拍攝也無懼光線不足。

超廣角:5000萬像素17mm超廣角(f/2.2光圈,102°視角),支持AF自動對焦,拍風景、合影無需后退,邊緣畸變控制出色。

前置是5000萬像素的QV50M傳感器,支持DAG HDR與AF自動對焦,逆光自拍、多人合影都清晰。

除了拍照表現優異之外,還支持全焦段支持4K 30fps錄製+杜比視界,LOFIC技術在大光比場景下影調層次豐富。

續航方面,小米17 Pro Max搭載7500mAh小米金沙江電池,是小米史上電池最大的旗艦手機。

安卓首發L型異形疊片電池技術,將空間利用率發揮到極致,相同體積下多容納580mAh電量。

支持100W有線澎湃秒充(兼容100W PPS通用協議),其他品牌的快充頭也能給小米實現滿血快充,此外還支持50W無線秒充+20W無線反充。

其他方面,小米17 Pro Max還搭載了澎湃T1P信號增強芯片,支持UWB車鑰匙、USB 3.2 Gen1接口、全功能NFC、紅外遙控、X軸線性馬達等,系統首發預裝澎湃OS 3正式版。

價格方面,小米17 Pro Max提供三款存儲版本,定價如下:

12GB+512GB:5999元

16GB+512GB:6299元

16GB+1TB:6999元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