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小牛電動車三年多虧超5億 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現象尚存、巨頭猛追下智能化光環有所褪色

2025-09-25 17:4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木

  2025年上半年,電動自行車在新國標過渡期結束與全國性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雙重刺激下,電動自行車行業迎來高速增長。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電動兩輪車全國內銷量達3232.5萬台,同比激增29.5%。頭部企業憑藉渠道、技術與產品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持續提升。

  報告期內,電動自行車行業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亮眼,行業內6家代表上市公司均實現業績雙增。對於小牛而言,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34.1%至19.38億元,歸母淨虧損雖有所減少但仍虧損3296萬元。綜合來看,無論是從營收規模,還是從歸母淨利潤規模來看,小牛電動車均墊底,也是業內唯一一家業績虧損的上市公司。

  公司年度銷量自2021年后便有所下降,2021—2023年,小牛電動車的銷量分別為103.8萬輛、83.16萬輛、70.98萬輛,2024年銷量觸底有所回升,但尚未到2021年水平。另外2021年后,公司的持續虧損,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小牛電動淨虧損分別為0.49億元、2.72億元、1.93億元及0.33億元,累計虧損超5億元。

  三年多虧超5億元、業內唯一虧損上市公司

  小牛電動成立於2014年9月,致力於高端智能電動兩輪車、電動滑板車及相關生態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憑藉其互聯網背景、科技感及外觀設計,小牛電動成功吸引了眾多用户為其產品買單,並於2018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一時風光無限。

  年輕化和智能化,是小牛的兩大基本盤。小牛以超長續航、超級快充、物聯網生態融合、智能防盜、實時定位、車輛檢測、一鍵啟停、智能解鎖、售后服務等功能作為高端市場智能化的切入點,逐漸確立了「行業的顛覆者」形象。

  2018年-2021年,小牛電動車的銷量處於穩健爬坡狀態,銷量分別為33.96萬輛、42.14萬輛、60.09萬輛、103.8萬輛。但是過了2021年后,公司的銷量變得越發波動,2022-2024年,公司銷量分別為83.16萬輛、70.98萬輛及92.43萬輛。2025年上半年,小牛電動車銷售量為55.3萬輛。

  從門店數量角度看,小牛電動車加盟門店數量在經歷2022年、2023年接連下挫后,於2024年底有所回升。2021-2024年,公司加盟門店數量分別為3108家、3102家、2856家、3735家。

  伴隨銷量波動,公司的業績表現特別是業績表現也越發波動。從2022年初受電池原材料漲價后被迫提價開始,小牛電動的業績便顯露頹勢。2022年后,小牛電動已虧損三年多,2022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小牛電動淨虧損分別為0.49億元、2.72億元、1.93億元及0.33億元,累計虧損超5億元。

  公司股價表現更顯波動,小牛電動上市發行價為9美元,2021年初,公司股價曾一度攀升至53.38美元/股,但隨后又震盪向下,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盤,公司股價為4.31美元股,股價已破發。

  輕松「隱形超速」、新國標防篡改令下改裝市場急剎車 巨頭猛追下智能化光環有所褪色

  「時速表顯示25km/h,實際時速能干到80km/h」。

  「我在國道試過開小車80時速,都追不上閃着跑馬燈開小牛的小夥子」。

  依託智能化技術、時尚科技感外觀與年輕化營銷,小牛電動車深受年輕人喜愛。但近年來,小牛電動車陷入非法改裝、飆車炫技的風波之中,甚至在部分小牛車友圈里有個説法——「買小牛不改,不如推下海」。 核心邏輯是將未改裝的車輛戲稱為「資源浪費」。爲了更拉風的外觀和更高的速度,小牛電動自行車的非法改裝行為屢見不鮮。

(資料來源:網絡) (資料來源:網絡)

  早在2022年央視315晚會上,小牛等電動車品牌曾因為違規解速、電池自燃等問題而被點名。報道顯示,不少小牛電動自行車經銷商門店的工作人員表示,新國標電動車上完牌照后可到店解除速度限制,解除限速后車速一般可達35-40 km/h,這遠遠超出《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即電動自行車時速不超過25km/h。

  被央視點名之后,小牛官方迴應稱已展開全國經銷商網點排查。儘管小牛電動聲稱嚴禁改裝,但線下執行情況卻大相徑庭。當我們以消費者身份去多家小牛門店詢問時發現,多家小牛門店仍可以提供非法改裝活動。當我們詢問門店銷售人員是否可以解除限速時,銷售人員給予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均稱你先上牌,上牌后可以解除限速。

  在小紅書、B站等社交平臺上,小牛改裝車相關內容層出不窮,其中,在小紅書平臺上,某博主稱其小牛NT(新國標電車,最高時速25km/h)經過改裝后,最高時速可達70km/h,平均時速達46.5km/h。滑稽的是,這些時速信息均為小牛電動APP內顯示。在該篇帖子下面有不少用户請教如何自行改裝,顯然用户對於小牛電動改裝問題較為常見。既然小牛APP可以顯示用户騎行速度,以小牛的智能化水平,若想根除改裝問題想必也不是難事。

(資料來源:小紅書) (資料來源:小紅書)

  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正式實施,憑藉智能化和個性化吸引用户的小牛電動車,站在了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2025年9月1日,新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GB17761-2024)正式實施。這項被稱為「新國標」的政策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全面收緊安全管控,重點針對非法拼改裝行為。小牛電動如何平衡用户改裝需求與安全合規要求,將成為決定其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曾憑藉智能化高端定位脫穎而出的小牛電動,正面臨核心優勢褪色的困境。小牛電動2014年成立之初,以智能化與高端化定位迅速在傳統兩輪電動車市場中脫穎而出。其通過手機App實現車輛定位、遠程控制、軌跡記錄等智能功能,一度成為行業標杆。然而,隨着時間推移,傳統電動車巨頭迅速跟進。雅迪和愛瑪如今通過各自的App提供類似的智能功能,包括遠程開關鎖、GPS定位、OTA升級等,且這些功能免費向用户開放。

  面對雅迪、愛瑪等傳統巨頭的規模優勢和九號等新勢力的創新攻勢,小牛電動的智能化光環正在褪色。在兩輪電動車的這場馬拉松中,技術普惠能否轉化為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將是決定小牛電動能否重新贏得資本與市場信任的關鍵。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