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喜來登開始混中檔圈了?

2025-09-25 17:29

原標題:喜來登開始混中檔圈了? 來源:聞旅

喜來登現在也繃不住了,開始降價跟中檔酒店搶飯吃了。

最近有網友發現,中山喜來登搞了個三天兩晚套餐,才699塊,算下來一晚上不到350,比同城的亞朵還便宜。不光這一家,佛山順德喜來登487元起,惠州白鷺湖那家也才449起步,這價格放幾年前誰敢信?

這不是個案。

南都鑑定評測實驗室「酒店價格指數」課題組,對比8月1日-9月1日的OTA數據發現:北上廣深這幾家喜來登,平均房價從931塊跌到了857,降了8%。

以上海8月20號5大OTA掛牌均價為例,亞朵均價713.5元,喜來登均價734.7元。

 一個老牌五星酒店,混到和中檔連鎖拼價格,這畫面也太魔幻了。

 究竟是喜來登,還是福朋喜來登已經讓消費者傻傻分不清了。

 消費者也有點疑惑,這到底是「通天帶」去低端局炸魚?還是喜來登在高端局被人干掉段了?

説實話,瞭解喜來登的都知道,這品牌這幾年給人的感覺就是價格像過山車。店與店之間的價差又極大。之前西安有家喜來登折算下來住一晚積分才三百多,而廣州有家喜來登淡季都要一千二。

但你別看喜來登現在好像亂糟糟的,人家剛進中國那會兒,也是很有實力的。

1985年,北京長城喜來登開業,那是北京*棟全玻璃外牆大樓,24層高,頂上還有個旋轉餐廳,當時住一晚得花掉普通人幾個月工資。

之后喜來登一路高歌,桂林灕江邊、長沙、汕頭,開一家火一家,那時候能掛上喜來登的招牌,就等於告訴別人:咱這兒有排面。

可如今,這金字招牌有點掉漆了。

社交媒體上不少人吐槽,有些喜來登設施老舊、牆皮掉渣、電梯吱呀響,早餐時段擠得像菜市場,服務也拉胯。

業主們也漸漸不買賬,開始「去喜來登化」。

上海三至喜來登被拍賣后直接摘牌,澳門金沙中國把全球*的喜來登招牌都給拆了,換成了「倫敦人」,湖北宜昌規劃中的喜來登項目也悄悄從文件里消失了。

更扎心的是財務數據。

 有公開信息顯示,温州喜來登去年營收六千多萬,結果淨虧兩千多萬,虧掉一半,業主公司淨資產變成負1.5億。這哪還是香餑餑,分明是燙手山芋。

為啥混成這樣?

外因內因都有。2016年萬豪收了喜達屋之后,喜來登在三十多個品牌里找不着北,定位非常尷尬。

往上擠不進去奢華梯隊,向下又干不過很多新潮牌。

2018年萬豪搞了個「喜來登轉型計劃」,想讓業主掏錢翻新,結果七成業主不干,覺得投了也白投,品牌救不回來。

導致現在的喜來登,故事講不動,體驗又跟不上。

而且年輕人訂酒店都看評分看圖看評價,你電梯老化、毛巾發黴,誰還認你「五星級」三個字?更慘的是,前幾年文旅部暗訪,好幾家喜來登被點名甚至摘星。

快速開店也埋了雷。

2015到2019年,喜來登從67家干到快100家,管理層根本不夠用,只好硬提拔、亂空降,培訓又跟不上,服務質量全看運氣。

再加上行業通病——高薪挖人、頻繁跳槽、培訓打水漂,喜來登也沒逃過這個循環。

喜來登價格一降再降,直接和亞朵、水晶、全季短兵相接。

 但這些本土品牌現在也不白給。智能客房、絲漣牀墊、極簡風設計,在四五百塊這個價位段把年輕人吃得死死的。

以喜來登目前的表現,誰能成為這個價格段的**還真不好説。

但萬豪也沒閒着,2024年喜來登入華50周年,第100家店開業,集團還説要在大中華區再開40多家高端酒店,北京、重慶、長沙等地都已簽了新項目。

不過現實很骨感,喜來登如果再不做出點改變,未來的競爭力,可能就剩「地段」了。

這劇本國外早就演過:美國阿納海姆喜來登靠着迪士尼活下去,墨西哥城那家因為就在亡靈節遊行的主路上,永遠不缺客人。

在中國,可能以后大家選喜來登,不是因為它是喜來登,而是因為它剛好在那兒。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