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杏石醫療大模型登 Nature 新聞版!方舟健客AI慢病管理模式獲全球關注

2025-09-25 08:04

中國醫療大模型,登上國際頂刊新聞版面!

近日,Nature的新聞版面刊登了一則關於中國醫療大模型的報道,引發行業廣泛關注。作為世界上創刊最早、影響力最高的國際性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一向被視為科研工作者們的「聖殿」。而作為全球頂級期刊Nature的新聞欄目,其關注和報道對象也多為全球科技領域最前沿、最重要的技術創新。例如,針對近年來極為火熱的大模型,其便發佈了多篇報道,其中不乏來自中國的DeepSeek和Kimi。

值得一提的是,Nature針對中國醫療大模型,或者更為具體地來説,針對中國慢病管理大模型的報道,半年內僅此一篇。且文章呈現了這一慢病管理大模型的技術亮點以及中國醫療大模型的產業配套政策優勢,表明中國醫療大模型的創新力量不僅引起了國際頂刊關注,更已初步獲得行業頂尖觀察者的認可。

那麼,究竟是什麼引起了國際頂刊對中國醫療大模型的關注?

01

全球AI+多種慢病管理深度融合案例稀缺,「中國模式」跑出加速度

背后原因,我們需從文章所提及的醫療大模型的行業屬性説起。從嚴格意義上來説,它是一個聚焦慢病管理的多模態醫療大模型。這也是其被Nature報道的第一層原因。

長久以來,由於疾病危害較大、發病率不斷增加等原因,慢病管理行業持續受到高度關注,並已成長為千億美元市場。據Global Growth Insights數據,2024年,全球慢病管理市場規模達到4814.1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增長至5117.4億美元,2033年或將達到8342.8億美元,2025年-2033年的複合年增長率達到6.3%。

市場規模增長的同時,新的發展趨勢也已出現——隨着AI技術的不斷迭代與深化應用,其帶來的「效率革命」已顛覆了各行各業。如何利用AI的優勢,賦能慢病管理服務?從行業整體來看,國外企業已有探索,但仍是健康管理大垂類下的嘗試,尚且不夠「精準」。而中國這家企業瞄準「慢病管理」垂類市場加速奔跑、嶄露頭角。這便是Nature關注中國AI+慢病管理模式的第二層原因。

進一步來看,Nature報道中所提及的中國慢病管理模式,是全球範圍內較少的、將AI與多種慢性疾病管理深度融合且取得較好成績的典型案例。

我們以全球慢病管理知名企業Livongo、Omada Health等為例進行説明。作為全球慢病管理第一股,Livongo主要通過「AI+AI」智能化系統為慢病患者提供一體化健康管理服務,從而賦能美國商業保險公司解決控費難的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Livongo的「AI+AI」智能化系統並非人工智能概念,而是指收集(Aggregate)、解釋(Interpret)、應用(Apply)和迭代(Iterate)。

Omada Health同樣是全球慢病管理企業中不容忽視的案例。在AI方面,Omada Health強調AI技術在個性化輔導和護理團隊效率提升方面的應用,並於5月推出了OmadaSpark,以便為會員提供營養分析服務。從公開報道來看,Omada Health的AI技術呈現「碎片化」特徵,尚未應用於全鏈路、全方位的慢病管理體系中。至於近兩年炙手可熱的Hippocratic AI,則主要致力於用大模型解決護理資源短缺問題,慢病管理僅是其產品的眾多應用場景之一。

換言之,目前海外市場中,將AI+多種慢病管理深度融合且有較大體量的企業目前仍較為稀缺。反觀中國市場,相關創新力量正在這條賽道崛起,並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以本次Nature新聞報道中提及的企業方舟健客為例,我們來解析一下「中國模式」如何將AI與慢病管理深度融合。

早在2015年,方舟健客便構建了H2H(Hospital to Home從醫院到家庭)的智慧醫療新生態體系,倡導將醫療服務、慢病管理、醫患教育、藥品服務等從醫院逐步延伸至患者家中。

2024年,方舟健客將原有平臺迭代升級,構建起更專業、更智能、更高效的「方舟健客AI+H2H智慧醫療新生態」,以優勢AI技術驅動醫患服務的升級,為患者帶來從醫院到家庭的無縫醫療服務體驗。

醫療服務從醫院到家的場景延伸,使患者和醫生之間形成了獨特的「熟人醫患關係」。這種熟識關係使得患者更為信賴醫生,醫生也可對患者開展持續管理以減少慢病併發症發生率並提升患者依從性。這是方舟健客的護城河所在,也是其用户數量高達5820萬、月活躍用户數量高達1190萬且付費用户復購率高達85.4%的原因所在。

與AI技術的深度融合,不僅賦能方舟健客H2H生態高效運轉,更通過解決患者、醫生所面臨的痛難點問題進一步提升了醫患對平臺的信賴。

具體而言,從問診到用藥,從賦能醫生到賦能患者,方舟健客已構建起貫穿慢病管理全流程、全方位的AI應用體系。

近年來以大模型為代表的新一輪AI技術浪潮興起。方舟健客也及時捕捉到了行業發展趨勢,並開展了相應探索。今年9月,方舟健客杏石大模型正式落地,不僅吸引到醫療領域的關注,其創新模式更被國外學者敏鋭捕捉,首次登上了Nature報道。

02

多模態大模型助力,中國慢病管理模式有望「闖關」全球市場

多模態及海量的醫療知識存儲與推理,是杏石大模型的技術優勢,亦是其被Nature新聞關注到的第三層原因。

具體而言,杏石大模型構建了圖像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海量醫藥知識存儲及推理思考的底層體系,模型性能達到了SOTA(State-of-the-Art)水平,即達到醫療AI領域的先進性能標準。

在此基礎上,方舟健客深知,包括大模型在內的AI技術的應用並非是爲了炫技,而是爲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杏石大模型驅動着AI知識智能體、AI導診智能體、AI預問診智能體、AI醫生助理和AI電子病例智能體的運轉。通過這5大智能體的協同合作,方舟健客構建出覆蓋慢病管理全生命周期的閉環式服務體系。

此外,作為方舟健客的「超級數字大腦」,杏石大模型還驅動着AI用藥助手、AI健康管家、AI醫生助手、AI學術助手和AI搜索5大應用。每款應用可分別針對臨牀與患者端的特定場景,在諸如用藥指導、患者教育、診斷輔助及醫學文獻查詢等領域實現實時精準輔助。例如,AI學術助手產品通過搭配語音交互功能支持專家級答案秒級語音播報,契合臨牀醫生忙碌的診療場景,提升了工具使用效率和黏性。

方舟健客在AI+慢病管理領域的深厚積澱以及杏石大模型的性能與技術優勢,也使其獲得了諸多藥企的青睞。在杏石大模型發佈會當天,創新葯知名企業信達生物便與方舟健客完成簽約。

雙方合作,不僅有望為肥胖症患者帶來更為高效、更具個性化、更精準的慢病管理服務,更是我國慢病管理服務商與創新葯械企業緊密協作的一個註腳。而在更多其他慢病領域,方舟健客也在依託自身大模型的優勢及慢病管理能力實現服務的深入提供。

Nature關注中國醫療大模型僅僅只是一個起點,隨着中國慢病管理的創新模式逐步被國際市場看見並認可、AI技術的不斷迭代與落地深化、產業生態的不斷健全,中國慢病管理模式的發展空間有望持續擴容。全球均有望成為中國慢病管理模式的應用場所——更多慢病患者,將迎來中國慢病管理大模型,並獲得更好的管理體驗與效果。中國慢病管理大模型,終將進一步造福全球患者。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項目,或您的項目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發佈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繫;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羣,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並確認。

動脈網,未來醫療服務平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