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實戰應用3:量化阿里巴巴好消息

2025-09-25 14:53

科技股是最近兩個月一直主推, 8月初推的藍思 (6613.HK)、9月初推的A股科創50ETF (588000)、9月17日追港股科指ETF等已累積不少升幅。阿里巴巴上一個月更迎來近40%升幅。問題是還有多少空間?

問及AI Perplexity 關於阿里巴巴於雲棲大會上的重點總結 (上日推動股價的訊):

阿里巴巴在2025年9月的雲棲大會上,針對未來發展的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阿里巴巴將在未來3年投入約3,800億人民幣用於雲計算和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的建設,並計劃追加更大投入,以應對超級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
  • 阿里雲全面升級全棧AI體系,從AI大模型到AI基礎設施實現技術更新,打造成為全棧人工智能服務商。
  • 推出全新一代自主研發的磐久128超節點AI服務器,支援高密度、高性能AI計算芯片部署,提升AI算力和推理能力。
  • 與NVIDIA合作深化Physical AI(物理AI)軟件棧應用,推動具身智能和輔助駕駛等應用的開發。
  • 阿里雲CEO吳泳銘指出,大模型將是下一代操作系統,未來大部分連接現實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將與大模型連接,AI Cloud被視作下一代計算機。
  • 強調實現AGI(通用人工智能)是確定性事件,終極目標是發展具備自我迭代並全面超越人類智能的超級人工智能(ASI),以解決氣候、能源、星際旅行等重大科學問題。
  • 預計到2032年,阿里雲數據中心的能耗將提升10倍,算力投入呈指數級增長,迎接AI算力的爆發式增長。

總結來看,阿里巴巴在雲棲大會的未來發展重點集中在AI基礎設施大規模投入、AI技術全棧升級、大模型作為核心操作系統及超級人工智能時代的佈局與準備。

再找AI總結以上對公司未來展重點:

阿里巴巴在2025年雲棲大會重點聚焦AI和雲計算的全棧升級,計劃投入逾3800億元人民幣建設AI基礎設施,包括新一代高性能AI服務器和超大規模算力集羣。大會展示了阿里通義大模型的突破,預期未來大模型將成為下一代操作系統,全面推動智能體應用和生產力變革。

阿里雲與輝達合作推進具身智能應用,目標逐步實現自我迭代、超越人類智能的超級人工智能。這些舉措加速阿里從底層硬件到智能應用的全鏈條技術積累,迎接2032年數據中心能耗提升10倍的算力爆發,為全球數據密集型智能時代奠定基礎。

以上資訊難以量化股價,我會如何處理:

  1. 參考券商目標價:就現時來看,平均值175港元左右,最近更新的最高點在229.1港元。
  2. 圖形分析: 數據上要數到2020/2021年股價高峰,當時為300港元以上。以2022年低位約60港元計算,已修復跌幅一半 (~180港元)。近期看,今年2、3月成交較大,由80升至140,平均成本為110港元。以中線40%的盈利算 (150港元),現時股價已超越,相信已消化大部份年初買入的短線動力。單純走勢看,向上動力依然保持,但較難得出確切目標價。(圖形/技術分析是我弱項,歡迎指教)
  3. 估值計算: 券商以DCF、Sum of the part 計算目標價。參考券商Sum of the part 計算,現時雲相關部份券商以4倍EV/SALES (企業總價值/營收)估值計, 佔目標價計算約25% (約44港元)。港股科技股範圍落在2-7倍左右,美股則較高 6-15倍都有。單純以估值倍數計,阿里雲部份估值,我認為區間為港股高位及美股均值,即7-10倍。如反映在目標價計算上,即175港元 加上 33 – 110港元,即205 – 285港元。

事實上,港股科技股缺的是外資重新進入。過去單靠北水加持,每每大上后大落。今次有木頭姐表示重新買入,將引領其他外資重新埋位。而另一角度去看,阿里巴巴現價僅反映約18倍市盈率,對比以往20-30倍仍有一大段空間,對比美股超高估值的科技股亦更吸引。我一直主張,中國有更好的條件去發展AI,無論是政策至應用場景。中國AI有望複製新能源車的優勢。巴巴是第三及第四季度科技股升浪核心,是必配持股。這波先看200港元,最高目標約290港元。

原文刊登於 HKMoneyClub

更多你或感興趣內容:

BigBear.ai再上衝是買入時機嗎?

IBM是最佳的量子計算股嗎?

任澤平:今次牛市十年一遇 十大趨勢發掘機會

谷底反彈 華爾街狼人用這三步 教你逆襲人生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hkmoneyclub以下平臺,接收更多分析評論!
YouTube:hkmoneyclub ()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HK MoneyClub ()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