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十年榮耀|從Pharma到Biopharma,翰森製藥的全球化創新升級之路

2025-09-25 08:04

9月24日,在第五屆中國醫藥決策者峰會上,「醫藥魔方·十年榮耀」榜單揭曉,翰森製藥榮獲「行業引領製藥企業」大獎,翰森製藥的創新葯品阿美替尼則榮獲「行業引領創新葯品」。

「醫藥魔方·十年榮耀」獎項旨在致敬過去十年中國創新葯行業真正的標杆和引領者。2015年至今,是中國創新葯產業的第一個十年周期,對翰森來説,則是不斷深耕、釋放創新勢能的第三個十年。如今,「三十而立」的翰森正在完成新一輪蜕變,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Biopharma,並加速走上國際化之路。

從Pharma到Biopharma,翰森的創新升級之路

2019年港股上市之初,翰森製藥創新產品收入佔比不到20%;2025年上半年,翰森創新葯與合作產品收入佔比已經高達83%。

創新產品收入佔比是衡量藥企創新升級成果的重要指標。因此,如今可以確切地説,翰森已經是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創新驅動型的Biopharma公司。

翰森製藥全球研發總部效果圖

翰森創新升級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彼時,翰森就非常具有前瞻性地啟動創新葯研發,成為國內最早佈局創新葯的企業之一。2003年,公司原料藥車間以「零缺陷」通過美國FDA認證檢查,當時,翰森瞄準全球原料藥產區轉移、中國逐步成為主要出口國的機遇,成功敲開歐美市場大門。而后公司持續夯實創新實力,2006年,翰森獲批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續強化人才團隊建設,加速推進創新研發戰略。2014年,翰森首款創新葯邁靈達成功獲批上市,邁出了從「仿創結合」向「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的關鍵步伐。

2019年是翰森創新升級的發力年份,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開啟全新發展征程。自2019年以后,翰森創新成果迎來密集收穫期,基本保持每年一款新葯(含新適應症)獲批的速度,孚來美、豪森昕福、阿美樂、恆沐、昕越、聖羅萊等多款新葯陸續上市。

其中,作為中國首個原研三代EGFR-TKI,阿美樂今年第三、四個適應症在國內獲批上市。從披露的管線佈局來看,翰森對阿美樂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清晰而長遠,短期快速實現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從二線治療到一線治療、維持/鞏固治療再到輔助治療全病程覆蓋,中期通過聯合用藥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長期則佈局ADC、c-MET小分子聯用等新機制。

特別是今年,阿美替尼在英國獲批上市,成為翰森第一款在海外獲批的自研新葯,這讓其國際化之路有了一個新的重要抓手,當然,這僅僅是阿美替尼國際化的開端。

此外,翰森製藥2019年引入的昕越是全球首個獲批的CD19單抗,也是當時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NMOSD)唯一獲批的生物藥,目前昕越用於免疫球蛋白G4相關性疾病(IgG4-RD)治療的第二項適應症也已於中國獲批上市,而昕越不僅是當下IgG4-RD治療領域first-in-class而且是only-in-class藥物。

自研管線中,翰森不僅持續鞏固腫瘤領域優勢地位,還積極拓展中樞神經系統、代謝、自免與腎病等高增長潛力疾病領域,如B7-H3靶向ADC(HS-20093)、B7-H4靶向ADC(HS-20089)、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HS-20094)、靶向IL-23p19單抗(HS-20137)、TYK2抑制劑(HS-10374)、KRAS G12C抑制劑(HS-10370)、P2X3拮抗劑(HS-10383)、OX2R拮抗劑(HS-10506)等,這些潛力產品未來均有望成為新的重磅藥物。

從中國到全球,翰森的國際化新局

如今,「三十而立」的翰森創新升級已然進入收穫期,併爲下一步的戰略重心——國際化鋪好了路。

無論是中國創新葯產業,還是翰森製藥等國內藥企,近10年來,創新升級之路和國際化之路總是相輔相成。

首先,創新升級本來就意味着創新產品要走上國際化之路,因為創新只能在全球維度發生,也只能在全球市場才能收到最大回報。其次,國際化路徑的選擇需要隨着企業創新度演變而不斷調整。

而在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中國創新葯企不僅是藥物研發競賽單一維度的動作,而且囊括了政策研究與分析、市場洞察與開拓、跨境交易與合作、公司戰略轉型等更多維度的商業內涵。

近兩年,隨着國內License-out井噴式增長,BD合作成為中國藥企國際化發展熱門話題,買家背景與交易額(首付款、里程碑付款)更是成為關注焦點。

根據醫藥魔方數據庫,交易總額在15億美元以上、引進方為TOP20 MNC的交易在國內創新葯license out中佔比僅6%(426筆交易中僅26筆),而翰森製藥有3筆交易在其中,居中國藥企第一,可見含金量之充足。和翰森同時進入這份名單的還有恆瑞醫藥、三生製藥和石藥集團等,都是本土大藥企創新轉型的代表。

據官方披露,截至目前,翰森三年內與GSK、默沙東、再生元圍繞B7-H3靶向ADC(HS-20093)、B7-H4靶向ADC(HS-20089)、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HS-20094)、口服小分子GLP-1(HS-10535)已達成總金額超70億美元license-out合作。

翰森製藥license out交易匯總

當然,翰森並不僅僅通過「對外許可」獲得財務回報和大廠背書,而是有意識地和MNC合作,因為將創新產品license out給MNC對於建設國際化能力至關重要。比如,MNC在調研評估乃至合作達成以后,會有多輪複雜細緻的問題,從發現研究、臨牀研究、註冊審批、項目管理到工藝生產,每個環節回答的問題加起來是成百上千。在合作前的盡調過程,以及合作后的互相協作過程中,中國藥企得以瞭解並學習MNC在各個環節的認知與經驗。

更重要的是,翰森製藥希望通過和MNC的合作,實現國內研發和國際研發相互支持,依託國際多中心研究(MRCT)、ICH同盟下的數據互認等全鏈條的研發能力,實現或促進全球同步研發。

與Biotech大多隻是license out不同的是,作為Pharma,翰森製藥同樣在加速通過license in拓寬管線。

2019年至今,翰森製藥已累計合作引進10余個項目。引進策略清晰並且眼光獨到。其中既有成熟的創新產品,也有早期高差異化項目。在license in方面,翰森作為Pharma,尤其看重患者不同場景的臨牀需求,主要有兩大引進策略:

一是尋找高價值高潛力的空白領域產品,如前文提到的翰森2019年引入的FIC新葯昕越。聚焦國內自免領域的巨大未滿足之需,翰森還引進了的荃信生物的IL-23p19單抗(HS-20137)和麓鵬製藥的新一代BTK抑制劑(HS-10561)。

二是持續擴充適應症與現有覆蓋科室形成良好協同效用的產品,發揮自身開發、註冊、生產及商業化的綜合實力,快速進入市場,把握先機。2024年,翰森與普米斯擴大合作就是基於這一邏輯。在EGFR/cMet雙抗PM1080/HS-20117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雙抗ADC(HS-20122),藥物類型的升級有望提升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其它癌症患者的臨牀獲益。

在製藥行業,特別是企業創新升級的關鍵階段,通過外部創新建立了多少合作伙伴關係,一直都是衡量增長潛力的重要指標。

從license in到license out,可以看到,翰森製藥創新升級的路徑非常清晰,除了內部創新,還積極以開放姿態探索新靶點、拓展新方向、整合新技術,不斷通過深化與合作伙伴的關係來提高未來增長能力。

結語

走過30年曆程,或許沒有多少公司比翰森更理解:在創新升級和國際化的道路上,都需要堅持長期主義和耐心主義,不能爲了國際化而國際化,只有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化才能水到渠成。

當然,蜕變為Biopharam之后,創新升級和國際化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成為MNC。從全球早研能力、臨牀開發能力、供應鏈能力再到商業化能力,相信以翰森為代表的一些中國藥企,將逐步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國際化路徑。

早在大約20年前,日本製藥企業曾經也面對國際化路徑的選擇,部分日本藥企接住了這樣的時代命題,成爲了MNC。

現在,接力棒交到了中國藥企手上。

Copyright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可直接作為決策內容,醫藥魔方不對任何主體因使用本文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責任。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