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5 16:46
電商供應鏈跟OTA供應鏈是兩回事,前者無法平替后者,劉強東強調的 酒店 集採模式市場上也有先例,其規模和利潤率都很難單獨支撐一個頭部的OTA企業
劉強東無疑是今年最積極進取的企業家,先是外賣,再是酒旅,半年之內,他闖入了兩個已經塵埃落定的行業。
2月,京東入局美團獨大的外賣行業,引發了與美團和阿里的大戰,三方共補貼上千億元,爭奪利潤微薄的外賣市場份額。6月18日,外賣大戰正酣,京東發佈《致全體酒店經營者的一封公開信》,承諾「最高三年零佣金」,強勢進入攜程獨大的酒店旅行行業。
下面這張圖是中國在線酒店旅行市場的格局。攜程一家獨佔56%的市場份額,第二名是 同程旅行 15%,第三名美團13%,第四名阿里飛豬8%,第五名抖音3%。前五名加起來,佔了95%。
9月16日,京東公開信發佈三個月后,京東酒旅業務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首場品酒會,劉強東發表演講並與來賓互動交流,闡釋了京東酒旅業務的發展思路。
總結劉強東的講話,他認為京東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強大的供應鏈能力,電商如此、外賣如此,酒旅亦如此。京東酒旅業務不走向酒店收佣金的商業模式,而是用自己的供應鏈能力來為酒店行業優化成本。通過京東的集中採購,酒店能降低從牀單、枕頭到 洗護用品 的採購成本,京東也能籍此獲利。
「前端零佣金引流+后端供應鏈盈利」,這和劉強東年初講京東外賣業務時的説法如出一轍——不從外賣掙錢,從外賣背后的(食材)供應鏈賺錢。
京東進入外賣市場已經半年多,供應鏈盈利的思路尚待驗證,京東2025年二季報顯示,「新業務」板塊虧損148億元,主要源於外賣業務的補貼投入。
外賣大戰的硝煙尚未散去,京東又開闢酒旅第二戰場,在這里,除了老對手美團,還有更強大的對手攜程。並且,和只有3%左右淨利潤率的外賣業務不同,酒旅業務,哪怕是中低端市場,淨利潤率也在10%以上,高端市場更在30%以上。如果説巨頭爭奪外賣市場,目的是用高頻低值業務帶動其它高值業務,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那酒旅市場自己就是沛公。
酒旅市場,準確講應該叫在線旅行社市場,Online Travel Agency,簡稱OTA。這個行業有多賺錢估計大部分人都沒概念。來看看下面這張表,主要 互聯網 公司2024年的淨利潤率。
2024年,攜程以32.1%的淨利潤率,力壓騰訊阿里拼多多字節跳動等一眾巨頭。2025年上半年,攜程淨利潤率31.8%,繼續高居榜首。
OTA行業的第二名同程旅行,淨利潤就只有攜程的三分之一左右,因為它主打的是中低端市場。即便如此,也高過美團和京東。
所以,抖音這些年來一直在加碼酒旅市場,憑藉巨大流量優勢,抖音已佔到3%的份額,成為重要的市場變量。
如今,電商巨頭京東又強勢入局,它能撼動攜程的霸主地位,改變行業格局嗎?
01 決定OTA競爭力的兩個要素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探究在線旅行社(OTA)這個行業的本質。
我認為,決定OTA競爭力的,一是平臺生態系統優劣,二是服務質量高低。
酒店、航空公司、機票火車票等各類票務公司, 汽車 租賃 公司巴士公司輪渡公司,以及其它各類單體旅行社,都是OTA平臺的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越多,平臺生態就越好, 消費者 體驗就越好,平臺的生意就越好。如果消費者在平臺上看到心宜的酒店,點進去了卻沒房;或者,消費者需要在某個時段出行,平臺上卻沒有航班,這種情況出現兩三次,消費者就會棄用這個平臺。
從OTA平臺的角度看,生態系統建設就是供應鏈能力建設。這活兒可不輕松,需要組建一個龐大地推團隊,一家家去跟酒店跟航司跟票務公司跟旅遊度假區談判,是個妥妥的重資產業務。
光是把合作伙伴接入平臺還不夠,服務質量跟不上也白搭。比如消費者訂了海景房,到店后發現只能看到酒店的鍋爐房,聯繫客服后又沒法解決問題,導致氣上加氣。這種情況只要出現一次,平臺就會被事主拉黑。
服務質量説到底也是供應鏈能力。為何海景房會變成鍋爐房?因為OTA對酒店質量缺乏把控能力:對酒店的設施情況和履約能力缺乏審覈;對酒店能給自己多少個房間、什麼房型沒譜;出現糾紛時,平臺又缺乏對酒店的制約手段,比如扣除保證金,調低評級等等。
訂房如此、訂票、訂車、訂餐也是如此。在線旅遊平臺的合作伙伴越多越好,前提是合作伙伴的質量有保證,否則多不如少。一顆老鼠屎就能壞了一鍋粥,十幾顆幾十顆更是不堪設想。而要保證合作伙伴質量,就得保持一支重資產的運維團隊。
對於C端消費者,這支運維團隊的功能是服務,主要是保證商家對消費者的履約質量;對於B端的商家合作伙伴,這支運維團隊既監督又服務,服務內容涵蓋引流、促銷、定價優化、集中採購、業務培訓、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等方方面面。這些服務能力直接決定OTA平臺對商家的粘性、抽傭率,以及商家對平臺的資源分配。
所以習慣於輕資產運營的流量巨頭很難做 大酒店 旅遊業務,比如阿里飛豬(原名阿里旅行)做了10年,市場份額只有8%;抖音從2018年起嘗試酒旅業務,做到2024年市佔率也才3%;百度旅遊2011年4月就推出了,但始終是個導流平臺,2019年6月被關閉。
相形之下美團的酒旅業務要成功得多,2015年美團成立酒店旅遊事業羣,2024年市佔率13%,僅次於攜程和同程旅行。這是因為酒旅和外賣很像,都是需要龐大運維能力的重資產業務。
與此同時,無論是生態系統建設,還是2C和2B的服務質量,技術能力都是基座。比如退改簽是常見旅行場景,平臺的響應速度直接影響用户體驗和復購率;再如旅行規劃是消費者剛需,平臺若能當好參謀,就能大幅提升用户滿意度。對於酒店和航空公司,定價策略是個痛點,定價過高或過低都會減少銷售收入,此時OTA平臺基於大數據的動態定價優化系統就是及時雨。
這些2C和2B的服務,背后都是OTA平臺的技術能力,包括 雲計算 、大數據、區塊鏈、 人工智能 等通用技術,以及酒店直連、動態定價、多語種服務等個性化技術。
02 誰的護城河更深?
現在,讓我們用平臺生態系統優劣和服務質量高低這兩個維度,來觀察一下主要OTA平臺的護城河。
先來看生態系統,這張表是攜程京東美團的對比。
月活用户數代表潛在客流量大小。攜程的月活數是1.05億,當然全是酒旅月活,京東和美團未披露酒旅月活數,但美團全平臺擁有5.08億月活,京東全平臺擁有6.21億月活,其中包括3500多萬高淨值的京東plus會員。
覆蓋酒店總數、直連酒店數量、高星酒店數量、海外酒店數量,這四個指標決定潛在客流能否變成實際消費者。
OTA平臺上的直連酒店數量是個關鍵指標,對用户體驗影響很大,直連酒店是OTA平臺可直接服務用户的酒店,非直連意味着用户在該平臺下單,卻要跳轉到第三方完成交易。
OTA平臺上的高星酒店數量決定平臺盈利能力。高星酒店客單價更高,平臺抽傭比例也更高,美團平臺上高出2個百分點,攜程平臺上高出5到10個百分點。
所有這四個指標,攜程都領先或遙遙領先,這説明攜程生態對消費者對商家的高粘性。
這里做個補充,所有數據都截至今年6月,京東6月中才開始發力,這三個月數據應當改進不小,但不至於顛覆現有格局。
再來看服務質量。和酒店數量不同,服務質量是個動態的運營概念,京東由於剛入行,缺乏相關數據,本文對比攜程美團飛豬抖音這四個OTA平臺。衡量服務質量的指標很多,我們選取與用户直接相關的4個指標:
1.客服響應時長 2.問題解決時長 3.問題解決能力 4.復購用户佔比。
這四個指標,前三個是因,第四個是果,用户對前三點滿意了,自然會在平臺上重複下單,乃至成為忠實粉絲。
對比結果顯示,除了在「問題解決能力」上稍稍落后美團,攜程在其它三個指標上都領先或大幅領先。
所以,攜程56%的市場份額和32%的淨利潤率雖然讓市場側目,但想取而代之絕非易事。
03 京東找準痛點了嗎?
劉強東在9月16日品酒會上説,京東酒旅不靠佣金賺錢,靠供應鏈賺錢,靠幫助酒店降低採購成本賺錢。
他説,京東服務8億多高消費力用户、3萬多家大型企業和800多萬家中小企業客户,這是京東加碼酒旅業務的底氣所在。
這話沒錯,但這是電商供應鏈,跟我們上面討論的OTA供應鏈是兩回事,3C廠商替代不了酒店民宿, 快遞 小哥也替代不了旅行客服,京東真想深耕酒旅市場,就必須從頭打造自己的OTA供應鏈。
依託電商供應鏈降低酒店採購成本是很好的想法,是京東和酒店的雙贏之舉。但單憑此項業務怕是難以支撐京東酒旅的發展。
首先,降低採購成本主要是中小酒店的痛點,對於大型高星酒店,他們大都已有穩定的供應商體系,有的還有自己的集採平臺。他們採購時更看重品質、調性、定製化,而非只盯着成本,京東要想重構這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絕非易事。
對於中小酒店,由於採購量小加能力有限,無法從工廠直購,經銷商層層加價之后,採購成本會比大酒店高出很多,這正是京東的機會所在。但與此同時,中小酒店高度分散,整合難度大,京東來做集採+分銷,勢必投入不菲,包括技術支持系統開發、 物流 和售后服務支出等等。
最后,酒店集採並非藍海,攜程已於2019年11月上線該項業務,名為TripMall,但是規模不大,在財報中歸入「其它業務」。攜程2024年總收入533億元,「其它業務」46億元,佔比8.6%。
華住集團旗下供應鏈平臺華住易購上線更早,2016年就正式運營,華住供應鏈團隊透露2024年華住易購交易額接近250億元。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2025 中國酒店業發展報告》,2024年全國所有酒店(包括非連鎖單體酒店)客房總數1764萬間,華住集團披露其客房總數108.82萬間,佔比6.18%。
用上面兩個數據做個推算,250/6.18%=4045億元,但是不可能全國所有酒店都走集採,所以2024年中國B2B酒店集採市場的規模不會超過4000億元。
這不到4000億的交易額能為集採平臺創造多少收入呢?這取決於平臺集採價和給到酒店的零售價之間的差額。比如一張牀單,集採價20元,零售22元,平臺就實現2元收入。
華住易購是非獨立覈算的成本部門,攜程也未披露TripMall經營數據,因此我們無法知道酒店集採業務的批零差價率,但我們可以通過酒店預定業務的佣金率來做個大致推算。
根據各自財報,美團對酒店的 綜合 抽傭率是10%,攜程抽傭率分10%、12%、15%三檔。各集採平臺的差價率肯定也不一樣,若按平均10%計算,以2024年的市場規模,酒店集採業務的收入總量不超過400億元。
這不到400億元收入能帶來多少利潤呢?因為不知道各集採平臺的成本,所以無法推算。但華住供應鏈團隊曾透露,華住易購2024年幫加盟商節省了超過12億元成本。也就是説,華住的加盟酒店通過華住易購採購,比自己採購少花12億+,這就是華住易購創造的價值。在一個健康的市場環境里,供應商的利潤正是來自它給客户創造的價值。
華住易購是非盈利定位,倘使它想賺錢,那麼利潤將在這12億元里產生,多少取決於它和酒店的分成比例。倘若對半分,那毛利就是6億元。
上面說了,華住集團客房量佔全國總量的6.18%,假定其它集採平臺能力和華住易購相當,則行業毛利總額為6/6.18%=97.1億元,97.1/400=24.3%,因為分母實際上小於400,所以整個行業的毛利率應該在25%-30%之間。
財報顯示,攜程2024年的整體毛利率是81%,美團2024年「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毛利率是87%,對比之下,酒店集採顯然不是一個賺錢的生意。
當然,上述推算非常簡化,和實際會有出入,但我相信有出入也只是算數級的,不會顛覆最終的結論。
所以,京東酒旅業務不可能不收帶客佣金,只靠集採支撐。實際上,「三年零佣金」只是一個噱頭。細觀合作條款,就發現「零佣金」有若干前置條件:
第一,酒店商家需通過京東平臺申請加入「京東酒店PLUS 會員計劃」;
第二,酒店需提供不高於原價八五折的優惠價格,且該價格不得高於其他公開渠道(如線下門店、攜程、美團等競品)的最低售價;
第三,若酒店在其他平臺推出更低折扣,京東渠道的價格必須同步調整,否則京東將對酒店收取10%的佣金;
第四,滿足上述條件后,京東會先行收取10%佣金,並在次月20日前返還至商家賬户;
第五,免傭期最長三年,但京東可根據商家表現縮短或延長。
顯然,任何一家酒店在面對這些條件時,都會三思而后行。
04 總結
最后做個簡短總結。
決定OTA競爭力的是其平臺生態系統優劣和服務質量高低,二者背后都需要強大的技術能力支撐。OTA的既有商業模式是向入駐平臺的商家收取帶客佣金、營銷推廣費、技術服務費,費率高低取決於平臺對商家的粘性。
OTA行業攜程一家獨大,壟斷地位可以用來牟利,其員工會面對這個誘惑。今年攜程因為單方面改動酒店價格,先后被貴州省和鄭州市市場監管局約談,就是證明。
因此,京東入局肯定是好事,多一份競爭,對消費者、對商家就多一份選擇。何況劉強東已經公開強調:京東不會把酒店行業拉入價格戰,不會讓價格戰降低酒店業的服務品質、擠壓酒店業的利潤空間,破壞酒店業的行業生態。
但是電商供應鏈跟OTA供應鏈是兩回事,前者無法平替后者,劉強東強調的酒店集採模式市場上也有先例,其規模和利潤率都很難單獨支撐一個頭部的OTA企業。
在9月16日的品酒會上,劉強東宣佈京東將在近期發佈全新酒店發展計劃,希望屆時能看到京東酒旅業務的全貌。
有意思的是,劉強東在品酒會上沒提樑建章,提了王興。他説,商戰是商戰,不要因為競爭搞出個人恩怨。
實際上,京東發力在線酒旅業,對行業老大攜程的壓力不大,對老二美團的壓力很大。因為美團的業務集中在中低端市場,更容易被京東撕開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