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限韓令后最大動作:韓國大量收購國內文娛產業!背后有哪些博弈?

2025-09-25 16:42

9月25日,韓國資本加速收購中國文娛產業!從蘇州 華誼兄弟 電影世界到 青島 文旅項目,韓國企業頻繁出手。

曾因‘限韓令’沉寂的韓流,如今捲土重來?是資本抄底的精明遊戲,還是文化版圖重構的戰略佈局?這場收購潮背后,暗藏哪些不為人知的博弈?

01、韓國大量收購國內文娛產業!

9月25日前后,韓國資本密集收購中國文娛資產,涉及文旅、影視、IP開發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限韓令」導致韓流在中國市場大幅收縮,韓國娛樂公司股價暴跌,合作項目停滯。

不過,近年中韓關係緩和,文化合作重啟跡象明顯,韓國資本借勢「抄底」中國文娛資產。

最近的例子就是:蘇州華誼兄弟項目因債務問題被MBK接手,更名為「海合安蘇州陽澄半島樂園」。

另外就是安博凱斥資65億收購 海昌海洋公園 旗下4個極地海洋館,佈局文旅產業鏈。

02、韓國資本大量收購國內文娛產業原因為何?

那麼問題來了:韓國為何突然大量收購國內文娛產業呢?

王爺説財經認為,這背后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具體來看:

第一、韓國娛樂產業面臨本土市場飽和,需向外尋求增長。

第二、中國文娛市場規模龐大,而且中國文娛資產估值處於歷史低位,成「理想標的」,韓國資本藉機「低價收割」,期待市場回暖后套利。

第三、韓流在中國仍有潛在受眾基礎,Z世代對韓娛接受度高,韓國資本收購可快速重啟市場滲透。

最后一點就是背后暗藏地緣政治博弈!韓國企業借經濟合作試探政治邊界,為未來全面解禁韓流鋪路。

所以啊,韓國資本如「蟄伏的獵豹」,趁中國文娛產業調整期精準出擊,意圖「以小博大」。

03、影響如何?未來又會怎樣?

首先,對於中國來説,韓國資本介入或改變項目運營模式,引入韓流IP(如《Running Man》主題樂園)提升吸引力。

而對於韓國來説,則意味着韓國娛樂產業獲得「補血」!

從數據來看,據HYBE、SM等韓娛巨頭財報顯示,海外營收佔比持續攀升,中國市場成新增長點。

所以,韓國大量收購國內文娛產業,戰略意圖也很明顯,就是通過收購獲取中國內容生產、渠道資源,反哺韓國IP的全球輸出。

至於未來,國內文娛行業將迎來整合加速!

一方面,韓國企業或進一步收購影視製作公司、MCN機構,掌控內容生產與流量分發。

另一方面,韓國資本或推動「韓流+中國元素」內容,降低文化折扣,實現雙贏。

當然,對此,中國文娛企業需強化IP原創能力,避免被外資控制核心資源。另外,我們也需要警惕文化影響力流失,扶持本土文化出海(如《原神》模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