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反轉!投資者棄歐亞重回美國懷抱

2025-09-25 18:30

此前投資者從美國市場「大逃亡」、轉向歐洲和亞洲的趨勢已徹底逆轉。年末之際,大型基金經理借人工智能(AI)熱潮與降息預期,暫時擱置「配置全球其他地區」的策略,重新湧入美國市場。

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大幅對等關稅后,全球基金經理曾以創紀錄速度拋售美股。但自那以后,市場逐步復甦,美股在過去一個季度(Q3)已飆升7%。

從6個月的走勢來看,美國股市小幅走高

 

華爾街的金融霸主地位重回視野,未來一個季度,投資者大概率會青睞美國資產——原因在於:交易員已消化「美聯儲2026年底前降息110個基點」的預期,且AI巨頭持續推高分析師對股市目標點位及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目前無需對美國市場悲觀,」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全球宏觀經濟與戰略資產配置主管薩爾曼·艾哈邁德(Salman Ahmed)表示。他對通常受益於降息的美國小盤股持樂觀態度,對歐洲和日本市場則轉為中性。

美銀調查:大機構態度反轉,加倉美股削減歐亞敞口

美國銀行調查顯示,6月時,受訪全球基金經理對美股和美元的看空程度,在所有主要資產類別中居首。但到9月初,這些大型投資者已重新押注美股、買回美元,並減少對歐元區、新興市場及英國股市的敞口。

歐洲最大資管公司安聯投資(Amundi)意大利首席投資官弗朗西斯科·桑德里尼(Francesco Sandrini)表示,目前他正調整投資組合,偏向配置美國資產,並預計聚焦本土市場的小企業將尤其受益於降息他對歐洲銀行股的樂觀程度已有所下降。

基金追蹤機構理柏(Lipper)可反映全球市場情緒的數據顯示,投資者在之前三個月從美股撤出近780億美元后,於8月重新買入美股。

而向理柏報告數據的歐元區基金,其資金流入在4月曾達近30億美元(12個月高點),到8月已鋭減至5.63億美元。

「離不開美國」?全球配置理論讓位於實際收益

投資者表示,這些動向表明:「減少美國資產配置、轉向全球其他地區」在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中難以實現。

「你根本離不開美國市場,」羅素投資(Russell Investments)全球固定收益與外匯解決方案策略主管範·盧(Van Luu)表示,「尤其是股票領域。」

以許多全球投資者的默認計價貨幣——美元計算,6月以來,基準標普500指數(SPX)的漲幅已超過歐洲斯托克指數(STOXX);8月末以來,美國小盤股指數(RTX)也小幅跑贏歐洲小盤股指數(MIEM000S0NEU)。

本季度截至目前,滬指和黃金錶現領先,美國股市和政府債券表現優於歐洲

 

巴克萊對EPFR數據的分析顯示,上周流入美國股票基金的資金規模達580億美元,創年內新高;同期歐元區基金僅吸引10億美元流入,日本基金淨流入為零。

美國資產全面復甦:美債回暖,美元企穩

美國資產的復甦態勢也體現在債券市場。

法國預算危機與德國發債激增,導致本季度歐元區債券收益率上漲約15個基點;而同期美國債券收益率則下跌約15個基點(債券收益率與價格呈反向變動)。

在4月關税風波衝擊的主要美國資產中,僅美元表現滯后,但目前已企穩。

上半年(截至6月)美元兑歐元匯率創最差表現,而本季度衡量美元對歐元等主要貨幣的指數已上漲0.8%。

關税與泡沫風險仍存,機構呼籲「逐季觀察」

部分投資者表示,鑑於特朗普關税可能加劇美國通脹、拖累增長等中期風險,他們迴流華爾街時「已做好退出準備」。

「(市場)動能確實存在,但我們應逐季觀察,」富達國際的艾哈邁德表示。他認為當前AI股票熱潮「有2000年的影子」,並警示:若重演當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可能會因消費者財富縮水引發經濟衝擊。

諮詢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對美聯儲數據的分析顯示,美國家庭股票持倉比例已達75年高點,通過直接持有或退休賬户持有的股票佔其總財富的68%。

「即便當前火爆的股市還能漲一陣,這一數據也應敲響警鍾,」凱投宏觀表示。

遠見集團(Foresight Group)董事總經理馬揚克·馬爾坎德(Mayank Markanday)則預計,隨着利率下降,將創紀錄的7.7萬億美元存入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的美國儲户,可能會轉向美國股票或高收益美國公司債。

「就全球其他地區而言,唯一的利好是其估值相較於美國仍更具吸引力,」他表示,「但目前顯然不是削減美國資產敞口、大舉轉向‘全球其他地區配置’的時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