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十五五」車市競速,「AI+汽車數智」成破局關鍵

2025-09-25 13:39

過去五年,中國汽車產業以電動化浪潮為引擎、智能化變革為驅動、供應鏈本土化為基石,在短短五年內實現了狂飆突進式發展。

2026年,中國汽車行業即將駛入「十五五」全新發展周期。在當前AI與汽車產業加速融合大趨勢下,未來五年,汽車產業發展將呈現哪些新動向?又將誕生哪些創新解決方案?

為解答這些行業核心命題,日前,聯友科技以「聯創AI勢能友享數智變革」為主題,舉辦2025AI+汽車數智創享年會暨汽車行業「十五五」規劃數智發展峰會。期間,來自產業界的企業領袖與權威專家齊聚一堂,圍繞AI+汽車「研、產、供、銷、服、管」全價值鏈數智化升級展開深度研討,為汽車產業在「十五五」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三個3:7」,汽車產業重構在即

回顧「十四五」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智能電動化與自主品牌強勢突圍貫穿始末,構成了行業變革的雙重主線。

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尚處萌芽階段,全年產銷不足150萬輛,滲透率僅為5%。但到2024年,整體產銷迅速突破1000萬輛,滲透率也超過了40%,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攀升至44.3%,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

智能化領域,同樣成績斐然。據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數據,2024年國內新車L2及以上ADAS裝配量達1098.2萬輛,滲透率為47.9%,其中新能源車L2及以上滲透率為56.9%。同期,智能座艙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的整體滲透率超過了70%,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滲透率更是接近90%。

這場變革的核心驅動力,無疑是自主品牌。2024年,中國品牌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的佔有率已達65.2%,而在2020年不到40%。特別是在智能電動汽車這一新興賽道,自主品牌憑藉先發優勢與技術創新,已然建立起顯著的領先地位。

下一個五年,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曲線又將如何繪製?

對此,國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徐長明在本次峰會上指出,中國汽車產業將圍繞「三個3:7」持續轉型升級:油電比例3:7、合資自主3:7,以及海外國內3:7。

目前,這三大結構性變革已在國內汽車市場顯露出清晰的演進脈絡。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數據,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市場累計銷售新車1095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544萬輛,燃油及混合動力汽車合計銷售551萬輛,油電佔比分別為50.3%和49.7%。

從品牌競爭格局來看,自主品牌在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上半年銷量份額突破68%。其中,比亞迪以197萬輛的銷量成績繼續斷層領先,展現出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大眾消費市場的雙重競爭優勢。另外,奇瑞、吉利、長安等也均取得了不錯的表現,整體呈現「一超多強」的特點。

在此背景下,徐長明認為,未來幾年隨着電動汽車競爭優勢繼續提升、智能化轉型加速推進,以及"95后"智能電動汽車消費羣體不斷擴容等多重驅動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是大勢所趨。並且得益於電動車的快速發展,自主品牌整體市場份額也將持續提升。

但這,並不意味着外資毫無機會。

在快速發展的電動汽車市場,徐長明認為,主流豪華車和一線合資品牌仍有機會,近期東風日產N7銷量持續攀升,併成功實現單月交付破萬就是最直接的證明。長遠來看,外資品牌在燃油車市場有望佔據60%的份額,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據20%的份額,最終合計佔據約32%的份額。

自主品牌在國內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的同時,在海外的影響力也在快速躍升。

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累計出口258.1萬輛,約佔乘用車總銷量的19%。作為對比,海外成熟汽車市場如德國、日本、韓國,海外新車銷量佔比均超過了80%,即便美國也超過了40%。

這意味着,中國要想進一步從汽車大國躍升爲汽車強國,還需進一步提升在海外市場的銷量佔比和影響力。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以奇瑞、比亞迪、吉利、長安、長城等為代表的自主車企紛紛加速推進全球化戰略,通過研發出海、產能出海以及渠道網絡擴張等舉措深化海外市場佈局,也為中國汽車品牌海外銷量佔比衝刺30%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聯友AI Factory,打造汽車數智化升級新引擎

毋庸置疑,中國汽車產業正加速駛入智能化、電動化、高端化與全球化轉型的深水區。

這場變革不僅重塑了中國乃至全球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也對整車廠全鏈路運營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面對研發周期縮短、生產效能提升、國際供應鏈建設、營銷體系變革等核心訴求,行業亟需更具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目前來看,AI憑藉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能力,正從產品定義到研發,從生產製造到銷售售后,從工具層面到價值創造層面,深度重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範式。

正是看到這一趨勢,本次活動上,聯友科技創新地提出聯友AI Factory理念,旨在從應用場景切入,圍繞汽車產業鏈構建一個汽車行業全價值鏈AI應用場景庫,並結合開放合作的技術生態和業務,以及技術深度融合的組織,助力汽車行業突破AI應用創新瓶頸。

據聯友科技總經理胡永力介紹,聯友AI Factory初期聚焦單點創新,未來將逐步連點成線,重塑「研發、製造、銷售「等領域的核心業務流程,然后從線到面,進一步貫穿覆蓋「研產供銷服管」全價值鏈,助力汽車行業通過AI實現業務變革。

比如在製造環節,整車排產一直是生產製造領域最頭疼的環節,尤其是多工廠、多生產線、多供應鏈協同的生產模式,需要面對指數級增加的約束條件。對此,聯友科技的AI Factory,通過充分挖掘業務專家的隱性經驗,可自動讀取訂單和資源臺賬,實現幾百個約束一次覆蓋,三十萬變量同時求解,將生產計劃排產周期從過去1-2天縮短到20分鍾以內。不僅如此,AI Factory還支持仿真校驗排產結果,確保生產計劃真實落地。

在營銷環節,傳統線索管理是一條單向流水線,並且主要依賴人工完成,不僅主觀性強而且效率低。而AI Factory可以通過AI對線索進行實時標記、識別優質線索、擇優分配,甚至自動邀約、自動建羣、過程質檢、推薦話術及畫像提取,實現端到端閉環的線索管理,同時提升效率和轉化率。

甚至伴隨自主車企加速佈局全球市場,聯友科技AI Factory在海外市場同樣能為中國車企提供相關的數智化升級支持,包括協助搭建海外分銷系統、出口通關貿易系統、端到端成本管理系統、海外工藝管理系統、海外零部件物流管理系統等。

在經銷商管理系統方面,據胡永力介紹,聯友科技的方案在國內已經覆蓋了四五千家一級經銷商。如今,跟隨自主車企出海,聯友科技正將這一成熟的管理模式導入到歐洲、中東、俄羅斯等海外市場。

包括自主車企海外產能建設,同樣是聯友科技聚焦的重點。據悉,在一家頭部自主車企泰國工廠項目中,聯友科技就幫其搭建了覆蓋物料訂單管理、關務管理、倉儲管理、供應商協同管理和質量管理等5大業務能力、15大核心業務場景的零部件物流管理系統,以實現生產過程透明、遠程可視。

除了海外生產製造和運營管理,在研發階段,聯友科技也可以為車企提供相關服務。比如在海外市場建設部署車聯網系統,讓國產汽車出口后,用户在海外市場也能體驗到跟國內一樣的智能化功能,同時充分滿足海外市場的法規要求。

為此,本次活動期間,聯友科技還聯合車企客户、生態夥伴、院校等共同啟動了「智焰計劃」,目標打造AI+汽車研產供銷服管全價值鏈應用場景庫。該計劃首期發佈100+場景,規劃1000+場景,未來計劃投入1.2億元,促進AI+汽車全價值鏈場景應用成功。

結語

在「AI定義汽車」時代浪潮下,AI早已突破單純技術工具的邊界,蜕變為驅動整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重塑着國內乃至全球市場的競爭格局。

接下來,隨着AI進一步深入汽車產業鏈各環節,未來將屬於那些能夠將數據轉化為洞察、將算法轉化為體驗、將技術轉化為價值的企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