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北大俞孔堅教授墜機身亡,最后記錄的影像曝光

2025-09-25 10:26

  募格學術 

  來源:極目新聞、揚子晚報、京報網等

  巴西當地時間9月23日,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俞孔堅教授不幸遭遇墜機身亡,終年62歲。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俞孔堅教授離世當天,他個人的微信視頻號發佈了他最后的一段影像。視頻中,身穿紅色T恤揹着斜挎包的俞孔堅出鏡感嘆:南美潘塔納爾天然濕地正一步步被牧場吞噬。視頻結尾,俞孔堅稱「我的探祕,纔剛剛開始。」

  這段視頻長度3分鍾,是一段記錄俞孔堅自己行程的Vlog。視頻中,俞孔堅稱在飛行20多個小時,驅車6個小時之后,踏入這個被稱為地球上最后的伊甸園,探索海綿地球的真諦。這個伊甸園就是位於南美洲腹地的潘塔納爾天然濕地。

  視頻通過航拍展示了濕地的美景,俞孔堅解釋,潘塔納爾天然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濕地,被譽為最后的伊甸園。它是地球之肺,像一塊巨大的海綿儲存洪水,滋養生命。

  隨着夕陽下牛仔驅趕上千頭牛羣的畫面出現,俞孔堅解説到,牧場正一點點吞噬這片水鄉。曾經是無數動物的天堂的濕地,如今已經被圍欄切割,被牧場取代。這里表面寧靜,卻暗藏危機。「塵土與余暉交織成一幅壯麗而悲愴的畫卷,這片樂園正悄然改變。」

  3分鍾的視頻中,俞孔堅短暫自拍出鏡,在牛羣揚起的塵土中,他身穿紅色T恤,跟在牛仔身后。視頻最后,他與其他幾名同行人員合影。並在視頻中表示:「地球之肺在美洲深處,它的命運牽動着全球的生態平衡,而我的探祕纔剛剛開始。當最后的伊甸園也在退縮時,人類還能從哪里獲得生存的希望。」

  失事飛機1958年製造

  據巴西媒體報道,當地時間23日晚間大約18:00,俞孔堅和另外三人乘坐的一架單引擎小型Cessna 175飛機墜毀在潘塔納爾濕地阿基達瓦納市的巴拉曼薩農場(Barra Mansa Farm)附近,機上四名乘員全部遇難,包括俞孔堅、飛行員馬塞洛·佩雷拉·德·巴羅斯(Marcelo Pereira de Barros)、巴西紀錄片製片人路易斯·費爾南多·費雷斯·達·庫尼亞·費拉茲(Luiz Fernando Feres da Cunha Ferraz)以及攝影師魯本斯·克里斯皮姆·儒尼奧爾(Rubens Crispim Jr.)。

  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巴西國家民航局(ANAC)記錄顯示飛機適航狀況正常,但由於機齡較老(1958年製造),有分析指出可能存在部件老化或在熱帶環境下的腐蝕問題。

  俞孔堅參加聖保羅國際建築雙年展開幕式

  第14屆聖保羅國際建築雙年展於2025年9月18日-10月19日在巴西聖保羅伊比拉普埃拉公園舉行,俞孔堅曾受邀作開幕主旨報告。展覽期間,聖保羅國際建築雙年展主辦方特別呈現俞孔堅的 「海綿城市」與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的個人作品展,系統展示其在這一領域的先鋒探索與實踐成就。精選的一系列代表性項目,體現了海綿城市理念在中國乃至國際範圍內的落地應用。

  巴西總統發佈悼文

  巴西總統盧拉24日在社交媒體發文悼念事故遇難者。

  盧拉表示在氣候變化日益嚴峻的時代,俞孔堅提出的「海綿城市」理念已成為全球典範,這種理念兼顧生活質量與環境保護,正是人類未來所追求和需要的。

  巴西副總統阿爾克明也在社交媒體上對遇難者表達深切哀悼,並説俞孔堅因提出「海綿城市」理念而聞名,為可持續城市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作出卓越貢獻,他的精神遺產將繼續激勵所有致力於環保事業的人們。

  公開資料顯示,俞孔堅出生於1963年,浙江金華人。1987年獲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專業碩士學位,1995年獲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學位,1997年回國,后擔任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首任院長,創辦了國際獲獎期刊《景觀設計學》並任主編,並創辦了國家甲級設計機構土人設計Turenscape。

  2016年,俞孔堅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2020年獲世界風景園林聯合會授予的最高榮譽——IFLA傑弗里・傑里科爵獎;2021年獲世界生態哲學領域和生態文明領域的最高獎「柯布共同福祉獎」。2023年,俞孔堅獲得世界景觀設計和風景園林設計界的最高獎、兩年一位的奧伯蘭德獎。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