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5 11:25
(來源:上觀新聞)
上世紀八十年代,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威脅着許許多多中國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先鋒6號」的適時出現,不僅成爲了中國患者的「守護者」,也在無聲中開啟了一家跨國藥企與中國長達四十余年的命運交織 —— 百時美施貴寶在中國的故事由此展開。
從抗感染先鋒6號和感冒藥日夜百服嚀,到抗癌化療藥紫杉醇和老牌降糖藥二甲雙胍,再到強效低耐藥抗乙肝病毒的恩替卡韋……這些由百時美施貴寶引入到中國的經典藥物,不僅守護了千千萬萬中國患者的健康,也是一代中國人藥箱里的時代記憶。
隨着時代更迭,醫療健康的需求不斷演變,百時美施貴寶在中國的發展戰略也隨之不斷演進,但始終未曾改變的是「因時制宜」—— 聚焦滿足時代健康需求的創新,將更多創新葯物更快地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2014年,百時美施貴寶決意在中國轉型,成爲了最早在中國開始向下一代多元化生物製藥轉型的跨國藥企之一,並在2018年率先引入了全球唯一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直接參與開發PD-1抑制劑,也是全球首個PD-1抑制劑O藥(納武利尤單抗),開啟了中國免疫腫瘤治療的篇章。
2014年之后的十余年里,這家跨國公司持續發力並深耕腫瘤學、血液學、免疫學、心血管領域,聚焦沒有治療藥物或現有治療藥物無法滿足患者治療需求的疾病,為中國患者帶來了一系列相關疾病領域的「同類首創First-in-Class」或「同類最佳Best-in-Class」的創新葯物。
2020年,百時美施貴寶對中國醫療健康與創新做出一項長期承諾,率先推出公司 「中國2030戰略」。通過加速引入兼具「廣度」與「深度」的全球創新管線, 和「內外兼修」的創新模式,充分融入中國蓬勃發展的創新生態系統,致力於「在中國、為中國、為全球」。
患者為先:響應政策與需求的戰略佈局
創新想要自由生長,離不開合適的土壤。過去十余年,中國持續優化的醫藥政策體系,正是滋養創新的沃土,為跨國企業在中國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致力於加快創新葯審評審批;2017年,中國加入ICH(國際人用藥品註冊技術協調會),臨牀試驗的科學標準和質量標準與國際全面接軌;2018年,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醫保談判和動態調整機制逐步完善,之后伴隨博鰲樂城、港澳藥械通等綠色通道相繼開通,為創新葯提供清晰的市場準入路徑,大幅提升中國患者對創新葯物的可及性。
百時美施貴寶在十多年前轉型之時就已經前瞻性地關注到了中國老齡化社會帶來的健康醫療挑戰。其「中國2030戰略」中所聚焦的腫瘤學、血液學、免疫學、心血管也都是中國患者亟待創新療法的疾病領域,其中,大部分還威脅着數億老年人羣健康。
如今,這一與「健康中國2030」同頻共振的戰略已實施過半。乘着中國大力支持創新的政策東風,百時美施貴寶於過去五年在中國獲批上市了多款「同類首創First-in-Class」或「同類最佳Best-in-Class」創新葯物和適應症,主要包括治療β-地中海貧血和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全球首個紅細胞成熟劑羅特西普、治療中重度斑塊銀屑病的全球首個TYK2抑制劑氘可來昔替尼、治療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的全球首個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劑瑪伐凱泰等。
而以O藥為基礎的免疫腫瘤治療方案目前已覆蓋肺癌、胃癌、食管癌、肝癌等中國高發瘤種。此外,隨着中國癌症早篩覆蓋面每年突破上億人次,癌症治療重心前移,百時美施貴寶也正在加速佈局早期腫瘤治療,來滿足癌症患者從「晚期救治」向「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的需求變化。
「加速引入創新產品」只是第一步。 在醫藥行業,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創新葯只有惠及患者,並讓患者實現生存獲益、提高生活質量,才能發揮其應有的價值。
在國家致力推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探索中,百時美施貴寶始終是積極參與的先行者。在基本醫保層面,過去三年上市的四款創新葯,全部實現了上市當年即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其中瑪伐凱泰這一獲得「蓋倫獎(最佳生物技術產品獎)」的創新葯,更是在商業上市僅一個月后便進入醫保。
在商保和早期准入方面,百時美施貴寶同樣未曾缺席任何一個能讓患者更早獲益的可能。從被納入最多「惠民保」項目藥物之一的O藥,到落地海南博鰲「先行先試」的瑪伐凱泰……每一次的創新突破,都是爲了讓高度創新且具差異化的藥物,能夠儘可能快地惠及更多患者,改善患者治療結局。
從引入到最終「惠及」患者的全鏈條中,百時美施貴寶的每一步,都是對當下患者需求的迅速響應。
科學驅動:兼具深度與廣度的創新佈局
在全球醫藥行業深刻變革的背景下,新靶點、新模態不斷涌現,創新葯的研發已進入全新階段。百時美施貴寶的創新佈局,不僅關乎科學探索,更是在迴應患者真實而迫切的健康需求。
爲了更高效地順應行業的快速演變、患者需求和行為的轉變、以及科學技術的革新,百時美施貴寶選擇專注於腫瘤學、免疫學、血液學、心血管和神經科學這五大疾病領域,佈局兼具「廣度」與「深度」的產品管線。
在廣度上,百時美施貴寶在藥物類型的多樣性上進行了全面佈局,包括單抗、ADC、細胞治療、小分子核酸、核酸等核心治療模態。
在深度上,以免疫學相關疾病為例,這類疾病常被患者無奈地稱為「不死的癌症」,或許不直接致命,卻用漫長的病程將患者的生活拖入泥潭。
其中,系統性紅斑狼瘡(SLE)可能會從輕微皮膚關節痛驟變為核心臟器損傷。而銀屑病患者則承受着皮膚和心理的「雙重壓力」。患者不僅要應對皮膚鱗屑、紅斑和瘙癢的反覆困擾,還常常因為「不正常」的皮膚狀態承受着巨大的社會誤解和社交壓力。患者渴望的,不只是緩解症狀的藥物,更是能真正改變疾病進程、幫助他們重拾生活信心的解決方案。
如何迴應患者這份沉甸甸的期盼?百時美施貴寶的答案,藴藏在其深厚的研發管線與長期的創新積澱中。
第一步,是從「點」突破,最大化「明星分子」的價值。作為全球首個TYK2變構抑制劑,氘可來昔替尼不僅為中度至重度斑塊狀銀屑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更在銀屑病關節炎(PsA)、成人活動性乾燥綜合徵(SjD)和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等治療領域展現潛力。這種單個產品多適應症的研發意味着,一旦發現一個創新分子「潛力股」,就能通過深入研究,讓其惠及更多患者羣體。
第二步,是連「點」成「線」,為複雜疾病構建「全病程解決方案」。以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為例,百時美施貴寶正在佈局一整套「組合拳」:前端,有口服小分子藥物(如氘可來昔替尼)精準控制炎症;后端,則有前沿的CD19 NEX-T細胞療法、CD19 TCE平臺,旨在通過靶向清除病理性B細胞,有望實現患者免疫系統的功能性重置,實現長期的臨牀緩解,甚至有望從根源上改變疾病進程。
從免疫學的「點線」管線佈局可以看出,百時美施貴寶的創新探索對準的始終是患者的需求。它印證了一個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唯有能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的創新,才能帶來跨越時間的長期價值。
雙向賦能:在中國,為中國,為全球
在推進創新管線佈局的同時,百時美施貴寶在充分融入並助力推動全球的創新浪潮。這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 —— 中國生物醫藥的創新正在重塑全球研發生態。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5年初至今,中國創新葯BD出海交易總金額高達455億美元,首付款達22億美元。其中,有42%的MNC首付款超過5000萬美元的License-in項目來自中國。這一數字背后,是中國創新葯實力的顯著提升,也是跨國藥企對中國創新的高度認可。
過去由少數跨國藥企主導的研發模式,正逐漸轉向與生物技術公司深度融合的開放式創新生態。置身於這場創新變革中,百時美施貴寶認為:相較於藥物從哪里來,滿足患者迫切的、未被滿足的需求更為重要。一項創新是否符合公司的戰略,是否足夠創新成為FIC或BIC,能否為患者帶來價值,纔是其最為核心的考量標準。
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百時美施貴寶與中國創新生態圈的連接正變得日益緊密。
·2025年6月,百時美施貴寶與BioNTech達成協議,在全球範圍內共同開發和商業化BNT327這一「源於中國」的雙特異性抗體候選藥物。
·2024年12月,百時美施貴寶通過與RayzeBio的合作,將一款放射性藥物(ABZ-706)在大中華區的開發和商業化權利收入囊中,進一步深化其在放射性藥物這一新興賽道的中國市場佈局。
·2023年10月,百時美施貴寶與SystImmune(四川百利天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就一款潛在的同類首創EGFR/HER3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偶聯物(ADC)BL-B01D1 達成獨家許可與合作協議。
通過這些BD合作,百時美施貴寶正在從一個創新引入者,轉化成為中國創新生態的共建者和賦能者。
結語
從「一代人的藥箱」到FIC/BIC創新葯,改變的是治療的需求,是疾病的認知和科學的更多可能,不變的是百時美施貴寶用行動迴應中國患者的創新需求。無論是企業在中國長期發展的戰略、還是與中國創新生態的開放合作,最終都是爲了迴應每一個生命對健康的渴望。
原標題:《儂好,上海記憶!盤點這家耳熟能詳藥企的「冷知識」》
欄目主編:崔家琛 文字編輯:徐卓人
來源:作者:卓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