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5 13:02
(來源:酒類零售與連鎖)
一瓶盒馬草莓盒子蛋糕能在48小時內從採摘到上架,一款永輝自有品牌牛奶上市兩月銷售突破3000萬元,胖東來自有品牌商品通過京東物流實現全國配送——零售業競爭正從前端貨架轉向后端供應鏈。
2025年,亞太地區自有品牌年度銷售額同比增長達9.6%,遠高於全球4.3%的增速。 這一數據背后,是中國零售企業從「賣貨架」到「賣商品」的根本性轉變。
01
零售變革:自有品牌從邊緣到核心
中國零售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永輝超市副總裁王守誠坦言,傳統零售模式是「賣貨架」——向品牌方收取進場費、促銷費、堆頭費,門店更願意把貨架的好位置留給品牌方來賣錢。
這種模式已經遇到瓶頸。隨着消費需求多元化和競爭加劇,零售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價值定位。自有品牌從過去的補充角色,逐漸成為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022年至2024年,平均每家零售商每年新開發的自有品牌產品數從83個增長到111個,再到142個,年均更新率達80%。 這種開發速度背后,是零售企業對其與消費者關係的重要調整。
盒馬在自有品牌領域採取了全面整合的供應鏈策略。2025年9月,盒馬宣佈CEO嚴筱磊將兼任首席商品官(CMO),全面負責商品研發、選品策略及供應鏈體系。
這一調整旨在強化商品力與成本控制的協同效應。嚴筱磊憑藉財務背景與戰略視野,主導構建「商品研發—供應鏈—市場反饋」全鏈路閉環。
目前盒馬門店自有品牌佔比達35%,覆蓋多個品類。 這些產品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通過優化設計與生產流程降低成本。依託阿里大數據資源,盒馬精準捕捉消費趨勢,實現快速響應。
草莓盒子蛋糕是盒馬自有品牌成功的典型案例。通過自建基地降低原料成本20%,協調6家工廠實現48小時內從採摘到上架,2024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復購率達45%。
永輝超市在自有品牌道路上經歷了曲折歷程。早在2002年,永輝就開始開發自有品牌,2011年提出要培育自有品牌「半邊天」。
然而在傳統模式下,永輝自有品牌的發展面臨內部挑戰。一位曾供職於永輝自有品牌業務部門的負責人透露,當時團隊開發的產品需要各區域採購投票,人數過半才能真正上市。
2025年,永輝明確了新的自有品牌戰略:聚焦品質永輝、永輝定製、永輝有機三大板塊,規劃分別推出約60/50-100/30-50款新品。 代表產品伊利950ml冷藏純奶上市兩月銷售已突破3000萬元,預計全年可達2億元。
永輝的目標是在3到5年內,推動自有品牌達到整體銷售額的40%。 這一目標基本與國際零售巨頭相當——山姆自有品牌Member’s Mark銷售佔比達30%,開市客自有品牌Kirkland貢獻了其三分之一的收入。
胖東來自有品牌的發展路徑與眾多零售商不同,以其極致品質要求著稱。
2024年,胖東來許昌、新鄉13家門店銷售額達169.64億元,同比激增近百億。 其中自有品牌銷售額為20億元,佔當年門店總銷售額的12%、佔超市總銷售額的約25%。
胖東來對自有品牌產品的品質要求極為嚴格。永輝高管王守誠曾觀察到,胖東來希望推出一款辣椒醬產品,幾個工作人員在全國範圍內尋找符合要求和標準的供應商,幾個月下來無果,這個自有品的開發就此結束。
這種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帶來了回報。胖東來自有品牌商品較高的毛利率幫助其擁有4%至5%的毛利率水平,而零售行業通常的毛利率在3%以下。
02
供應鏈支撐:從產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
自有品牌的成功離不開強大的供應鏈體系支撐。零售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構建供應鏈優勢:
產地直採成為普遍策略。盒馬升級產地直採模式,採用「包銷」機制形成規模效應,並對生鮮按品質分級實現梯次利用,有效降低損耗率。
全球直採減少中間環節。盒馬的全球直采采購成本較傳統模式降低10-15%,形成價格優勢。
物流網絡建設保障配送效率。胖東來與京東物流合作建設供應鏈產業基地,總投資12.5億元,投產后預計年產值約25億元。該基地使胖東來100多款自有品牌商品藉助京東物流的倉儲服務,滿足全國消費者的多渠道購物需求。
數字化技術在零售供應鏈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盒馬建立了「數據驅動的商品生命周期管理體系」,通過實時監控動銷率、毛利率和用户評價,實現商品從預警到下架最短48小時的快速調整機制。
嚴筱磊推動「全鏈路成本可視化」系統,打通財務與供應鏈數據,使各環節成本清晰可查。數字化庫存系統結合銷售預測與冷鏈物流監控,動態調價減少臨期損耗。
03
面臨挑戰:自有品牌發展的障礙
自有品牌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零售企業面臨着多方面挑戰:
品質控制是一大難題。一些商超在發展自有品牌時,缺乏清晰的品牌戰略定位,盲目跟風市場熱門商品,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
需求預測需要精準把握。未建立數據化需求預測體系,對消費趨勢和市場變化觀察不夠,自有品牌新品上市效果可能不及預期。
組織架構需要調整。永輝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由原來「全國—省區—區域—門店」的架構,改成「全國—大區—門店」的架構,使門店的商品都由商品中心來統一規劃管理。
自有品牌建設是一場馬拉松,需要長期投入和耐心。
未來發展中,幾個趨勢值得關注:
差異化定位將成為關鍵。商超需要通過開發具有獨特設計、品質和功能的商品,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培養消費者「非你不可」的習慣。
品質升級是核心競爭力。市場競爭説到底要靠產品質量,商超在追求爆品、爆款的同時,更要注重品質,築牢產品質量底線。
全域融合是必然路徑。胖東來與京東物流的合作表明,線上線下融合將成為主流。京東物流將通過大數據預測、動態庫存調配等技術,將胖東來自有品牌商品的配送時效提升至「次日達」甚至「當日達」水平。
這場變革的本質是零售企業從「賣貨架」到「賣商品」的轉變,是從渠道商向產品經理的轉型。供應鏈能力將成為零售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壁壘,而那些早早佈局的企業已經在這場比賽中佔據了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