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沙利文高管受邀出席2025中國工博會生物製造創新論壇

2025-09-25 10:19

(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2025中國工博會生物製造創新論壇

第25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於2025年9月23日-27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隆重舉行。工博會聚焦新工業新經濟,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薈聚頂尖專家菁英,引領產業科技創新風尚,全力構建開放、創新、包容的產業生態,覆蓋從製造業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到先進製造裝備、整體解決方案的智能綠色製造全產業鏈,是國內展覽規模最大、參展企業最多、展示領域最廣、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工業展會之一。

生物製造專題展作為本屆工博會特色版塊,由上海市經信委主辦,上海市合成生物產業協會承辦,同期於7.2H館隆重開幕。在此次2025中國工博會生物製造創新論壇上,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簡稱「沙利文」)攜手上海市合成生物產業協會,提前預熱即將發佈的《上海合成生物與生物製造產業發展白皮書(2025)》。本白皮書前期通過「政-產-學-研-金-用」的緊密合作與深入調研,洞察各主體發展現狀及需求,旨在為政府機構、投資機構、產業界以及社會各界,提供啟示與參考。同時,挖掘並總結上海市的資源稟賦及核心競爭優勢,並通過海內外創新平臺與團隊、園區以及企業的對標分析,積極探索上海市未來可行的發展模式與路徑,促進全產業的深度融合與良性發展,進而提出產業發展策略建議。

掃碼獲取 摘要版報告

沙利文大中華區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楊曉騁受邀出席2025中國工博會生物製造創新論壇並發表演講。

沙利文大中華區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 楊曉騁

楊曉騁認為,合成生物學以工程化理念系統性地設計與重構生物系統,實現從「0到1」的原始創新,顯著提升了生物製造的設計自由度和生產效能。其核心優勢在於能夠針對合成效率低下、能源消耗高等問題,提出根本性解決方案,並拓展了人工澱粉、再生醫學材料等新產品領域,從而推動生物製造全面跨入4.0時代。因此,合成生物學不僅是生物製造邁入4.0的核心驅動力,更是連接前沿創新與產品商業化的關鍵橋樑,代表生物製造正式進入高效、智能、可持續的新階段。

當前,合成生物學技術正深刻影響國民經濟多領域,主要覆蓋生物醫藥、先進材料、消費品、能源、環保、農業六大應用場景。合成生物學之所以被視為具有顛覆性的前沿技術,正源於其從根本邏輯上對傳統物質生產方式的革新。合成生物學不僅代表一項技術突破,更是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保障產業鏈安全、以及重塑國際競爭格局的戰略性力量。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加速發展,將為我們搶佔生物經濟時代的國際制高點提供重要機遇。

正是在這樣一個具備全球性發展戰略意義的背景下,以及 「產-學-研」強鏈促轉化的底層邏輯下,中國政府已於「十四五」規劃等一系列頂層設計中明確將其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各部委也相繼出臺配套支持措施,初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到產業孵化的政策框架。多個省市積極佈局合成生物產業園區和創新中心,顯示出從中央到地方的系統性推進決心。

論壇上,楊曉騁從「生物能源和綠色化學,助力「雙碳」戰略目標實現」、「國際競合步伐加快,供應鏈自主可控需求迫切」、「投資環境趨於謹慎,創新選品與搶佔先機要求提高」以及「區域集聚效應增加,產業生態和體系更趨完善」維度上對全球及中國合成生物與生物製造市場現狀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同時,基於對全球領先地區合成生物學產業發展路徑的對標分析,凝練出對於中國未來戰略佈局具有重要借鑑意義的關鍵啟示。

首先,在產業化路徑的選擇上,必須高度重視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審慎佈局高附加值賽道。應積極引導創新主體優先切入生物醫藥、綠色材料、高端成分等高價值領域,避免前沿技術陷入低端規模化競爭,從而真正發揮合成生物學的技術溢價和顛覆性潛力。

其次,監管框架的構建應更加註重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清晰的規則遠比快速的審批更重要。我們需要建立分類科學、透明高效且與國際接軌的適應性監管體系,為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產業化提供明確的准入路徑和發展預期,從而穩定市場信心、降低合規成本,長效激發創新活力。

此外,則是必須精準識別並破解從實驗室到工廠的核心瓶頸。特別是中試放大與工藝驗證環節,已成為制約許多優秀成果轉化的共同障礙。有必要借鑑國際經驗,通過建設開放共享的中試平臺、示範線和產業協同網絡,為創新企業提供關鍵基礎設施支持,系統性地打通產業化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合成生物學的發展本質上依賴於開放、協同、人才驅動的創新生態。我們需着力構建貫穿「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轉化-市場應用」的全鏈條協作機制,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與知識產權保護,同時大力吸引和培育具備生物、工程、數據等多學科背景的頂尖人才,形成可持續的創新閉環。

綜上所述,中國合成生物學產業的未來發展,絕不能僅停留在技術追趕層面,更需從戰略選擇、監管科學、產業基礎和生態構建等多個維度進行系統謀劃和整體推進。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生物經濟競爭中奠定堅實基礎,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上海市作為我國合成生物學研究與產業化發展的重要策源地,集策源引領、區域協同、樞紐輻射與雙循環鏈接四大功能於一體,構建了多維聯動的產業發展生態,為其打造全球合成生物與生物製造創新高地奠定了系統性優勢。

早在發展初期,上海便佈局建設了我國首個「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和首個由高校牽頭的合成生物學創新聯盟,並培育出該領域多家領軍企業,使其在技術路線選擇、行業標準制定和高端人才集聚方面持續發揮核心作用。

在此基礎上,作為長三角地區的核心城市,上海市充分發揮區域協同發展的引擎功能。其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與長三角區域雄厚的產業基礎、製造能力形成深度互補,構建了「研發-中試-製造-應用」全鏈條協同生態,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不僅如此,上海得天獨厚的樞紐地位為其帶來顯著的輻射能力,憑藉高效的交通物流體系和國際化營商環境,為合成生物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提供了重要通道,有效支撐了產業鏈、供應鏈的跨區域協同與全球資源整合。

此外,上海正逐步成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關鍵鏈接點。通過政策聯動、科研合作與產業協作的多層次開放,正代表國家積極參與全球生物科技競爭,塑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生物製造產業集羣。

沙利文融合全球64年的諮詢經驗,27年竭誠服務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以全球化的視野,助力客户加速企業成長步伐,取得行業內增長、科創、領先的標杆地位。大健康產業是沙利文最核心的專注研究領域之一。近20多年來,沙利文團隊為數百家國內外優秀的生物製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及互聯網醫療企業提供了融資財務顧問、IPO行業顧問、戰略諮詢、管理諮詢等服務。其中成功上市案例包括:勁方醫藥(2595.HK)、健康160(2656.HK)、銀諾醫藥(2591.HK)、中慧元通(2627.HK)、東陽光藥(6887.HK)、維立志博(9887.HK)、撥康視雲(2592.HK)、雲知聲(9678.HK)、泰德醫藥(3880.HK)、佰澤醫療(2609.HK)、藥捷安康(2617.HK)、江蘇恆瑞醫藥(1276.HK)、覓瑞(2629.HK)、映恩生物(9606.HK)、維昇藥業(2561.HK)、亞盛醫藥集團(NASDAQ:AAPG)、腦動極光(6681.HK)、健康之路(2587.HK)、華昊中天(2563.HK)、益諾思(688710.SH)、晶泰科技(2228.HK)、一脈陽光(2522.HK)、盛禾生物(2898.HK)、荃信生物(2509.HK)、美中嘉和(2453.HK)、藥明合聯(2268.HK)、東軟熙康(9686.HK)、友芝友(2496.HK)、宜明昂科(1541.HK)、科倫博泰(6990.HK)、來凱醫藥(2105.HK)、綠竹生物(2480.HK)、梅斯健康(2415.HK)、藥華藥(PHECR)、中進醫療(NASDAQ:ZJYL)、美麗田園(2373.HK)、康灃生物(6922.HK)、博安生物(6955.HK)、思路迪(1244.HK)、美皓醫療(1947.HK)、高視醫療(2407.HK)、樂普心泰(2291.HK)、健世科技(9877.HK)、健康元(JCARE.SW)、樂普醫療(LEPU.SW)、叮噹健康(9886.HK)、百奧賽圖(2315.HK)、智雲健康(9955.HK)、美因基因(6667.HK)、Prenetics(PRE.NASDAQ)、雲康集團(2325.HK)、瑞科生物(2179.HK)、樂普生物(2157.HK)、百心安(2185.HK)、雍禾醫療(2279.HK)、凱萊英(6821.HK)、北海康成(1228.HK)、固生堂(2273.HK)、鷹瞳科技(2251.HK)、微創機器人(2252.HK)、和譽開曼(2256.HK)、先瑞達(6669.HK)、康聖環球(9960.HK)、醫脈通(2192.HK)、騰盛博藥(2137.HK)、康諾亞(2162.HK)、朝聚眼科(2219.HK)、歸創通橋(2190.HK)、和黃醫藥(0013.HK)、科濟藥業(2171.HK)、兆科眼科(6622.HK)、大自然藥業(UPC.NASDAQ)、賽生藥業(6600.HK)、昭衍新葯(6127.HK)、諾輝健康(6606.HK)、天演藥業(ADAG.NASDAQ)、貝康醫療(2170.HK)、健倍苗苗(2161.HK)、微創心通(2160.HK)、加科思藥業(1167.HK)、和鉑醫藥(2142.HK)、京東健康(6618.HK)、德琪醫藥(6996.HK)、榮昌生物(9995.HK)、藥明巨諾(2126.HK)、先聲藥業(2096.HK)、雲頂新耀(1952.HK)、嘉和生物(6998.HK)、再鼎醫藥(9688.HK)、歐康維視(1477.HK)、永泰生物(6978.HK)、海普瑞藥業(9989.HK)、開拓藥業(9939.HK)、沛嘉醫療(9996.HK)、康方生物(9926.HK)、諾誠健華(9969.HK)、天境生物(IMAB.NASDAQ)、康龍化成(3759.HK)、中國抗體(3681.HK)、東曜藥業(1875.HK)、亞盛醫藥(6855.HK)、復宏漢霖(2696.HK)、翰森製藥(3692.HK)、邁博藥業(2181.HK)、方達控股(1521.HK)、維亞生物(1873.HK)、基石藥業(2616.HK)、君實生物(1877.HK)、藥明康德(2359.HK)、信達生物(1801.HK)、華領醫藥(2552.HK)、百濟神州(6160.HK)、歌禮制藥(1672.HK)、藥明生物(2269.HK)、華潤醫藥(3320.HK)、雅各臣科研製藥(2633.HK)、和黃中國醫藥(HCM.NASDAQ)、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BBI生命科學(1035.HK)、同源康醫藥(2410.HK)等。以交表項目量統計,沙利文醫療團隊在赴港醫療IPO中保持絕對的領先地位,2018至2023年始終為市場份額第一名。

自2019年7月科創板首批公司掛牌以來,沙利文報告也被廣泛引用於業內領先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招股文件中,包括:漢邦科技(688755.SH)、中研股份(688716.SH)、光格科技688450.SH晶合集成(688249.SH)、無錫日聯(688531.SH)、茂萊光學(688502.SH)、康為世紀(688426.SH)、近岸蛋白(688137.SH)、諾誠健華(688428.SH)、奧浦邁生物(688293.SH)、微創電生理(688351.SH)、盟科藥業(688373.SH)、益方生物(688382.SH)、集萃藥康(688046.SH)、海創藥業(688302.SH)、榮昌生物(688331.SH)、仁度生物(688193.SH)、首藥控股(688197.SH)、和元生物(688238.SH)、亞信安全(688225.SH)、希荻微(688173.SH)、邁威生物(688062.SH)、亞虹醫藥(688176.SH)、百濟神州(688235.SH)、嘉和美康(688246.SH)、迪哲醫藥(688192.SH)、諾唯贊(688105.SH)、成大生物(688739.SH)、格科微(688728.SH)、華熙生物(688363.SH)、君實生物(688180.SH)、澤璟製藥(688266.SH)、百奧泰(688177.SH)、神州細胞(688520.SH)等,被認為是業內最具實力、最具專業度、最具影響力的行業研究機構之一。我們希望與企業一起,洞悉行業前瞻,抓住發展契機,共同推動中國大健康產業的創新和升級,鑄就健康未來。

*以上順序不分先后,按上市時間倒序排列

聯繫電話:021-5407-5836

全球增長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簡稱「沙利文」)融合全球64年的諮詢經驗,27年來竭誠服務蓬勃發展的中國市場,以全球化的視野,幫助超10,000家客户加速企業成長步伐,助力客户在行業內取得增長、科創、領先的標杆地位,實現融資及上市等資本運作目標。

沙利文大中華區的投融資業務實現了對中國國民經濟的全行業覆蓋,包括對新經濟、新基建等所有經濟熱點的高度關注,涵蓋數字基礎設施、消費電子、雙碳新能源、醫療與生命科學、餐飲與新零售、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家居、汽車與出行、康養服務、食品與飲料、信息通信技術、金融科技、地產與物業、礦業冶煉、美容時尚、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物流與供應鏈、建築科技與裝飾裝潢、特種新材料、文化娛樂、企業級服務、跨境電商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環保節能科技、教育與培訓等。

沙利文團隊為企業領袖及其管理團隊開展投融資顧問諮詢服務以來,已幫助近三千家公司成功在香港及境外上市,是國內投融資戰略諮詢領域的領軍企業。近10年來,沙利文連年蟬聯中國企業赴香港及境外上市專業行業顧問市場份額的領導地位;且近年來,沙利文報告也被廣泛引用於業內領先的A股、科創板等上市公司的招股文件、一級和二級市場研究報告及其他資本市場公示文件中。

64年以來,沙利文通過其遍佈全球的近50個辦公室,利用強大的數據庫和專家庫、運用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諮詢工具,幫助大量客户(包括全球1,000強公司、國內外頂級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各類領先企業等)完成了包括但不限於盡職調查、估值分析和第三方評估工作等工作,達成了戰略目標;創立一系列市場地位研究工具及方法論,創新性提出「FSBV沙利文品牌價值模型」,已向超1,000家企業提供市場地位研究及品牌價值評估服務,持續助力大量中國品牌實現國內與出海增長戰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