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5 00:20
「今年1~8月,‘五型’國家物流樞紐貨物吞吐量超8000萬噸、同比增長11%;國際鐵路班列運輸39萬標箱、同比增長5%;樞紐通道聯運量11.5萬標箱、同比增長21%;樞紐貨運量佔全市貨運總量的30%以上,集裝箱吞吐量佔全市貨運總量的90%以上;樞紐物流業務總收入400億元、同比增長6.3%。」昨天,在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楊琳受市政府委託,介紹了全市打造「五型」國家物流樞紐情況。
據瞭解,國家物流樞紐是重要的物流資源配置中心和物流活動組織中心,重慶是西部地區唯一具有「鐵公水空」多式聯運條件的城市,也是全國首個兼具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五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
港口型
帶動兩江新區規上工業發展
該樞紐主要依託果園港和兩路寸灘綜合保税區,帶動兩江新區規上工業產值從2020年的4500億元上升到2024年的6559億元。該樞紐已形成內陸地區唯一的「水港+空港」樞紐格局,「五縱六橫」集疏運道路網絡高效串接,成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標誌性項目。
2020年港口型樞紐獲批以來,樞紐貨物總吞吐量累計達1.3億噸、運輸集裝箱447萬標箱、發運渝滬快線6645艘次、轉運商品車493萬輛,鐵水聯運、水水中轉等多式聯運量常年居西部地區首位。通過集聚現代物流、現代商貿、臨港製造等企業超1000家,依託長安、吉利、賽力斯等車企打造「渝車出海」主基地。今年1~8月,樞紐規上服務業(物流業)營業收入超34億元、同比增長16.6%,進出口額215億元、同比增長32.2%。
該樞紐率先開展進口集裝箱鉻礦檢驗監管優化、進境水果及糧食目的地檢驗檢疫等創新試點,獲准成為西部地區唯一的實施水、陸啟運港退税政策的多式聯運樞紐港;成功開展滾裝船江海聯運轉關出口商品車全程信息化監管、「鐵路籠車+海運滾裝船」等測試,推動商品車整車發運成本降低約15%。
陸港型
兩大片區吸引企業6500余家
該樞紐依託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和江津珞璜物流園兩大片區協同發力,加快建設重慶樞紐港產業園核心承載區、國際鐵路班列集結中心、亞歐國際多式聯運樞紐中心、樞紐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
目前,園區物流倉儲、堆場面積超450萬平方米、佔全市30%,國際分撥、城際中轉、城市配送三級物流倉儲節點結鏈成網;加快推進科學大道九龍坡段二期、小南埡智慧貨站、支坪長江大橋等重大項目,謀劃建設珞璜港至支坪段等3條非收費物流通道。團結村中心站、興隆場編組站、小南埡站、珞璜港四大核心樞紐節點完成擴能改造和系統優化,作業能力提升15%。今年1~8月,樞紐貨物吞吐量2963萬噸、同比增長14%,集裝箱吞吐量71.9萬標箱、同比增長8%。
據悉,樞紐兩大片區吸引入駐企業6500余家,年產值2064億元。
該樞紐強化改革集成創新,推行藥食同源便利化試點,通關實現「即報即放」;聯合推行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籠車+海運滾裝船」裝載技術、擴大應用集裝箱汽車支架技術,節省整車運輸成本20%以上;穩定開行中老泰圖定班列,建成區港聯動智慧綜保區,通關時效提升10%。
空港型
臨空經濟指數升至全國第6
該樞紐依託江北國際機場,相繼打造中新「雙樞紐」航空物流運營中心、臨空經濟創新發展示範區。通過建成投用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江北國際機場成為全國第三個、中西部地區首個四條跑道同時運行的機場,年客貨保障能力分別提升至8000萬人次、120萬噸;累計開通國際(地區)客貨運航線122條,RCEP國家覆蓋率達到90%以上。今年1~8月,江北機場旅客吞吐量2928.1萬人次、貨運吞吐量31.7萬噸。
目前,該樞紐累計落户基地航空公司8家、貨運航空公司2家,國航、海航已成為重慶國際航空樞紐運營人。加快建設機場航空物流園、機場C4航空物流片區、木耳航空物流園三大物流平臺,建成航空貨站近30萬平方米、高標準物流倉庫共計超過300萬平方米;同步建成西南地區首個航空前置貨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物醫藥分撥中心等專業化設施。集聚物流企業超300家(含A級企業9家),建成投用普洛斯西南航空智慧物流大樞紐、萬科重慶臨空智能冷鏈物流產業園、順豐西南運營總部等項目。臨空經濟示範區集聚OPPO、緯創、長安新能源工廠等規上工業企業400余家,手機、筆電產量分別佔全市的70%和30%,重慶臨空經濟示範區2024年GDP超過900億元,臨空經濟指數排名躍升至全國第6。
生產服務型
首航「千里輕舟」貨運班輪
該樞紐依託萬州區新田港物流園區和長壽區沿江現代物流園區,發揮長江黃金水道鐵公水多式聯運和現代製造業集聚優勢,積極構建壩上地區國際化產業集羣、沿江產業鏈合作經濟廊道。目前樞紐已建成投用新田港一二期、新田港疏港大道、長壽化工碼頭二期等重大設施項目,新田港吞吐能力增至3300萬噸/年、鐵路裝卸作業能力增至880萬噸/年;長壽碼頭危化品吞吐能力達1100萬噸/年、成為西南地區唯一航油專業化、集約化碼頭。
在通道運營網絡拓展方面,成功開闢舟山~萬州「萬噸級」船舶江海直達航線、中老鐵路保税進口糧食專列,首航「千里輕舟」貨運班輪,構建三峽壩上航運內循環;推動中航油西南戰略儲運基地為江北機場管廊式輸送航油超48萬噸。
商貿服務型
多式聯運網絡不斷完善
該樞紐依託巴南區重慶公路物流基地,正努力打造西南商貿物流組織中心。其公路主導的多式聯運網絡不斷完善,跨境公路班車形成「3向12線25口岸38海外分撥倉」運輸體系,累計發運3.3萬車次、年均增速65%。
發揮跨境公路班車始發地作用,推動公路物流基地、東環線南彭站、佛耳巖港「三港」融合發展,南彭站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班列常態化運行。今年1~8月,筆電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車次、貨值分別同比增長8倍、13倍。樞紐引入新發地、順豐等80余家商貿物流龍頭企業,市場主體超6000家、規上企業177家。今年1~8月,實現商貿物流交易額917億元、同比增長11%,外貿進出口額25億元、同比增長10%。通過組建中國—東盟跨境公路班車物流聯盟,RCEP東盟貿易服務中心海外覆蓋18國;通過首創簽發「一單制」全程公路運單,填補跨境公路陸上貿易規則的空白。
上游財經-重慶晨報記者 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