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以金融之力築牢新型工業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底盤

2025-09-24 19:29

新型工業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引擎,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與科技自立自強則是其行穩致遠的「雙輪」。近日,中國銀行正式發佈《中國銀行關於支持新型工業化的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充分發揮中國銀行全球化優勢與綜合化特色,進一步優化適配新型工業化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

目前,中國銀行正以「商行+投行」「境內+境外」「融資+融智」綜合服務,增強對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金融供給。截至2025年6月末,中國銀行工業領域供應鏈融資余額及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雙雙突破2.3萬億元,保持較快增長勢頭。

集成電路、工業母機、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鏈位於工業體系的核心基礎環節,具有顯著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地位,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支撐。

在集成電路領域,針對某頭部製造企業的百億級融資需求,中國銀行聯動中銀資產設計「貸款+債轉股」綜合方案——落地12億元項目貸款支持技術研發,同步通過中銀資產債轉股注入20億元資本,為企業產能擴建與技術迭代提供「雙輪驅動」。

北方華創是國產集成電路設備製造的領軍企業,在北方華創併購的關鍵階段,中國銀行主動對接,落地首筆融資比例達80%、期限10年的科技企業併購貸款,助力國產設備龍頭完善佈局、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科技型企業是新型工業化的「創新細胞」。中國銀行突破傳統信貸邏輯,探索「看技術、看團隊、看未來」的專屬授信模式,推動服務從「單一信貸」向「全周期科技金融」升級。

在資本寒冬,很多企業包括創新葯研發企業都遇到了融資難題,藥捷安康就是其中的一家紮根在南京的小分子創新葯公司。中國銀行依託科技金融授信模型,綜合評估其核心技術壁壘與研發管線價值,批覆8000萬元授信額度,並聯動中銀資本參與D+輪融資;同時,中銀國際、中銀香港提供跨境財務顧問服務,助力企業成功登陸港股。「中國銀行懂科技企業的‘成長邏輯’,不僅給資金,更幫我們對接全球資源。」企業創始人坦言。

全球鋰電領軍企業欣旺達的成長軌跡中,中國銀行始終是「陪伴者」:授信額度從1.5億元提升至36億元,合作領域從消費電池拓展至動力電池、儲能;中銀資產更領投其B輪6億元融資,通過「信貸+股權」模式支持企業建成國家級智能工廠,實現產融深度融合。

科技成果轉化是新型工業化的「最后一公里」。中國銀行發揮商投行一體化優勢,構建「債權+股權+平臺共建」服務生態,助力科研力量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旗下西科控股是硬科技孵化標杆,已累計孵化553家硬科技企業,其中84家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中國銀行圍繞其孵化平臺建設需求,提供園區建設貸款、發行西北首單科技創新債券,並通過中銀資產實施債轉股入股,深度參與戰略投資。在此基礎上,中銀資產正在與西科控股聯合設立多隻股權直投基金,形成「資金支持+平臺孵化+產業對接」服務閉環,打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中國銀行將始終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以更精準的信貸投放、更靈活的融資方案、更協同的綜合服務,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提升產業創新能力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