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研究:歐洲購車者更傾向選擇中國品牌 美國車吸引力下滑

2025-09-25 01:41

財聯社9月25日訊(編輯 夏軍雄)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貿易戰或許正在損害美國汽車行業在海外的聲譽。

根據調研機構Escalent的《中國汽車品牌影響力》研究,47%的買家會考慮購買中國汽車,而考慮美國汽車的比例為44%。

相比之下,在2024年,這一趨勢還是相反的:31%的買家考慮中國車,51%考慮美國車。

這項調查於今年5月21日至7月31日期間進行,共有1692名受訪者參與。

Escalent動力系統創新副總裁KC Boyce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雖然這項研究並非專門評估除中國品牌以外的考慮因素為何發生變化,但我認為地緣政治因素(關税、貿易協議、美國在俄烏問題上的立場)正在影響歐洲消費者對美國及美國汽車品牌的觀感。」

Boyce指出,歐洲購車者對來自其他國家的汽車品牌考慮度同比均有所上升,只有美國例外。

他還表示,消費者對各國商品的總體信任度要麼保持不變,要麼上升,美國則是唯一信任度下降的國家。

例如,日本商品的信任度從50%上升至54%,韓國商品從30%升至34%,中國商品則從12%升至19%。而美國的信任度從31%跌至24%。

價格因素同樣不可忽視。Boyce指出,歐洲買家普遍預期中國汽車會更便宜,即便其在客觀性能上更優越。他補充稱:「我認為這無疑與負擔能力問題密切相關。」

歐洲和美國汽車買家的一個顯著差異是,歐洲買家中有相當一部分仍在考慮電動汽車,這為在歐盟市場推出多款電動汽車的中國品牌創造了機遇。

Boyce表示:「雖然我不認為這些數據代表着一種強烈或普遍的信念,但歐洲消費者似乎更傾向於認為中國純電動汽車是更值得信賴的購車選擇。」

近期銷量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

根據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的數據,特斯拉在歐洲的電動汽車註冊量(作為銷量的參考指標)在7月降至僅8,837輛,同比大跌40.2%。

與此同時,包含英國和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的地區整體電動汽車註冊量在7月增長33.6%,而所有動力類型的汽車總體註冊量上漲5.9%。

相比之下,中國車企比亞迪——同時銷售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7月註冊量激增225%,達到13,503輛,輕松超過特斯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