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25 00:02
(來源:智超講財商)
2025年,A股上市公司控制權收購市場正經歷一場由政策松綁與產業升級雙重驅動的深度變革。自2024年證監會"併購六條"落地后,2025年監管層持續釋放改革紅利,通過簡化審覈流程、創新支付工具、放寬跨界併購限制等舉措,為併購重組注入強勁政策動能。
在此背景下,市場活躍度創下近年新高。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A股併購交易達240起;9月份,A股上市公司披露90起併購重組事件進展。點擊查看具體數據
從半導體到新能源,從人工智能到高端製造,各領域企業正通過併購重組,積極拓展產業鏈、搶佔技術高地,為自身發展與資本市場注入新動能。
併購重組市場分析
2025年A股併購重組市場延續着蓬勃活力,今年A股併購交易達240起。
這些最新披露併購重組進展的A股上市企業,對本公司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的有209家,佔比87%;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的有31家,佔比13%。
此外,境內併購有224家,佔比93%;出境併購與境外併購各有8家,各佔比3%。
1、上市板塊分佈情況
2025年A股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重組動態數量有240起事件中,滬主板最多,有87起,佔比36%;深主板有66起,佔比28%;創業板有53起,佔比22%;科創板有32起,佔比13%;北交所有2起,佔比1%。
2、行業分佈情況
據統計,2025年A股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重組動態數量有240起。從上市公司所屬行業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有30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20家;房地產業、汽車製造業,各有14家。
3、企業性質情況
從240家上市公司最新披露日企業性質來看,民營企業有134家,地方國有企業有59家,中央國有企業有25家,公眾企業有11家,外資企業有6家,其他企業有3家;集體企業有3家。
4、併購重組目的情況
從240家上市公司的重組目的來看,橫向整合有92家,其他併購目的有45家,戰略合作有41家,資產調整有27家,多元化戰略有19家,買殼上市有6家,垂直整合有9家,私有化有1家。
5、併購重組進度
從240家上市公司的重組進度來看,完成有61家,董事會預案有52家,失敗有45家,股東大會通過有23家,上交所/深交所受理有19家。
6、併購交易方式情況
從240家上市公司的併購交易方式來看,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有116家;協議收購有87家;外部吸收合併有10家;二級市場收購(含產權交易所)有7家;增資、資產置換各有6家;要約收購有4家;其他併購方式有3家;發行可轉債券購買的有1家。
7、事件獨立財務顧問項目量情況
從240家上市公司的事件獨立財務顧問來看,有112家上市公司尚未披露獨立財務顧問情況。
項目量最多的是,華泰聯合證券,有34起併購項目,佔比22.5%;其次是中信證券,有23單,佔比15.23%;中信建投有18單,佔比11.92%。
併購重組典型案例
案例一、海光信息吸收合併中科曙光100%股權
海光信息吸收合併中科曙光100%股權的事件,是2025年中國科技產業在資本市場改革與算力自主化戰略雙重驅動下的標誌性重組。
海光信息的換股價格為143.46元/股,中科曙光的換股價格為79.26元/股,換股比例為1:0.5525,即每1股中科曙光股票可換得0.5525股海光信息股票,中科曙光總股本為1,463,203,784股,本次交易共涉及交易金額11,596,655.70萬元。
海光信息作為國產x86/ARM架構芯片領軍者,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達24億元,同比增長50.76%,其CPU/DCU芯片已在政務、金融等核心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中科曙光則是服務器及液冷技術龍頭,擁有國內最大的液冷數據中心市場份額,雙方2022年至2024年的關聯交易額分別達29.12億元、24.74億元和36.89億元,顯示出深度綁定的產業基礎。
此次合併成為2025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修訂后首單適用「2+5+5」簡易審覈通道的案例,體現了監管層對科技產業整合的定向支持。
案例二、國科微定增收購中芯寧波94.366%股權
2025年6月,國產芯片設計企業國科微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宣佈擬以57.01元/股的價格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向寧波甬芯、中芯控股、大基金一期等11名交易對方收購中芯集成電路(寧波)有限公司94.366%股權,並同步定增募集配套資金。
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24年營收同比腰斬至19.78億元,連續三年淨利潤下滑,在智能安防、機頂盒芯片等主力市場面臨華為海思、晶晨股份等強敵擠壓。通過收購中芯寧波,國科微旨在構建IDM(垂直整合製造)模式,擺脫對外部代工的依賴。而中芯寧波雖2023-2024年累計虧損超16億元,卻擁有國內稀缺的BAW濾波器量產能力,其獨創的SASFR技術已突破海外壟斷,在5G通信、汽車電子等領域具備不可替代的技術價值,與國科微的鴻蒙生態芯片形成完美互補。
這一交易不僅使半導體行業再度掀起產業鏈整合熱潮,更標誌着國科微從Fabless模式向"設計+製造"一體化轉型的戰略突破。消息公佈后首個交易日,國科微股價高開高走,盤中一度上漲20%,彰顯市場對這場產業整合的高度關注。
案例三、中國船舶吸收合併中國重工100%股權
2025年9月16日,中國船舶換股吸收合併中國重工的股份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中國船舶以1:0.1339的換股比例向中國重工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實現吸收合併。交易完成后,中國重工終止上市,中國船舶將整合雙方旗下船舶製造、海洋工程、動力裝備等核心資產,形成覆蓋船舶設計、建造、維修全產業鏈的超級平臺。預計交易總價超1100億元。
中國船舶(600150.SH)是原「南船」核心上市平臺,擁有江南造船、外高橋造船等四大生產基地,2024年承接民船訂單855.77萬載重噸,全球市場份額11%,在LNG船、超大型集裝箱船領域技術領先。
中國重工(601989.SH)是原「北船」核心上市平臺,業務涵蓋航母建造、海洋工程裝備及動力系統,2024年承接民船訂單1167.1萬載重噸,全球市場份額22%,軍工資產佔比超40%。
本次交易是我國船舶工業領域「國家隊」和「主力軍」的深度整合。合併后的存續上市公司將成為全球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手持訂單量領先的世界第一大旗艦型造船企業,顯著提升中國造船業的國際競爭力。
案例四、國泰君安吸收合併海通證券100%股權
2025年3月14日,國泰君安證券換股吸收合併海通證券並募集配套資金項目順利完成交割。
國泰君安證券是由均創設於1992年的國泰證券和君安證券通過新設合併、增資擴股,於1999年8月組建成立,總部位於上海,目前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於2015年A股上市、2017年H股上市,為A+H股上市公司。國泰君安證券始終保持較強的綜合競爭力,近年來核心財務指標穩居行業第一梯隊,連續17年獲得中國證監會A類AA級最高監管評級。
海通證券成立於1988年,由交通銀行發起設立,總部位於上海,目前第一大股東為上海國盛(集團)有限公司,海通證券無控股股東、無實際控制人。公司於2007年A股上市、2012年H股上市,為A+H股上市公司。海通證券是國內成立最早、綜合實力最強的證券公司之一,擁有一體化的業務平臺、龐大的營銷網絡以及雄厚的客户基礎。
從兩家公司2023年年報數據來看,若國君與海通合併,合併后的總資產、淨資產將分別達到16800億元、3302億元,均將超越中信證券位列行業第一。
本次交易採取「A+H股上市公司吸並A+H股上市公司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方案,是中國資本市場史上規模最大的A+H股雙邊市場吸收合併,亦是新「國九條」實施以來頭部券商合併重組的首單;本次交易涉及兩家A+H股上市公司、多家境內外上市實體,屬於中國資本市場重大無先例的創新事項以及國際資本市場最複雜的收購合併之一 。
案例五、宏創控股定增收購宏拓實業100%股權
2025年5月,宏創控股發佈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收購宏拓實業100%股權,交易對價高達635.18億元。
宏創控股的主營業務為電解鋁、氧化鋁及鋁深加工產品的生產、銷售。宏拓實業是全球領先的鋁產品製造商,擁有電解鋁年產能645.9萬噸、氧化鋁年產能1900萬噸。2024年,宏拓實業實現營業收入1492.89億元,淨利潤181.82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宏創控股總資產、淨資產、營業收入及淨利潤等關鍵財務指標將實現顯著增長,總資產及收入規模突破千億元,躋身全球特大型鋁業生產企業之列。其中,總資產將從31.27億元躍升至1080.26億元,歸母淨利潤由虧損0.69億元轉為盈利180.82億元,基本每股收益從-0.06元提升至1.39元。
本次重組不僅將極大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價值,還將顯著提升上市公司在全球行業內的地位,使上市公司實現從區域性競爭者到全球領先企業的轉變,成為全球特大型鋁業生產企業和全球領先的鋁產品製造商之一。
案例六、新奧股份子公司收購新奧能源65.89%股權
3月,新奧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新能(香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發起對新奧能源(02688.HK)65.89%股權的收購,這宗總價值最高達599.24億港元的私有化交易,成為中國能源行業產業鏈整合的標誌性案例。
新奧股份業務覆蓋天然氣銷售、天然氣專業能力認知平臺建設與運營、基礎設施運營、工程建造及安裝、泛能與智家業務在內的天然氣全場景。2024年,新奧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358.36億元,歸母淨利潤44.93億元。
新奧能源為投資控股公司,主要在中國境內從事投資、建設、經營及管理燃氣管道基礎設施、銷售管道燃氣、液化天然氣及其他多品類清潔能源產品。新奧能源主要業務可以分為天然氣業務、泛能業務和智家業務。
交易完成后,新奧能源將從港交所退市併成為新奧股份的全資子公司,通過 "換股+現金" 的組合方案實現34.57%的溢價收購,同時構建起"A+H"雙資本平臺,彰顯了新奧集團強化天然氣全產業鏈控制力的戰略決心。
案例七、電投產融定增收購電投核能控股100%股權
公司立足於工業危險廢物處理業務,積極拓展危險廢物綜合利用新模式,配套發展環保工程、運營及諮詢等增值性業務,是一家致力於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以及綜合環保服務的資源循環再利用企業。
電投產融前身為東方能源,在能源與金融領域不斷摸索前行。電投產融通過全資子公司的形式持有國家電投集團資本控股。2024年營收57.45億元,同比下降5.47%,其中期貨業務淨虧損4428萬元,業績穩定性令人擔憂。
電投核能作為集團核能資產核心平臺,擁有紅沿河、海陽等多個成熟核電站資產,截至2024年底在運裝機容量達920萬千瓦,佔全國核電總裝機的14.15%,年發電量超600億千瓦時,淨利潤穩定在35億元以上。
此次電投產融置出資本控股股權並注入核電資產,對自身而言是戰略聚焦的關鍵一躍。剝離非核心金融業務后,公司搖身變為國家電投核電資產整合平臺,財務數據因優質核電資產注入顯著改善,股權結構引入中國人壽實現多元化,治理效能與專業化運營能力同步提升。
案例八、焦作萬方定增收購三門峽鋁業99.4375%股權
8月,焦作萬方披露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其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錦江集團等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三門峽鋁業99.4375%股權,交易價格為319.49億元。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重大資產重組和重組上市。
焦作萬方主營業務為鋁液、鋁錠及鋁合金製品的生產和銷售,擁有42萬噸/年電解鋁產能;三門峽鋁業目前可供交易的氧化鋁位居國內市場的前列,是國內三大氧化鋁現貨供應商之一,其氧化鋁權益產能1028萬噸/年,同時擁有電解鋁權益產能超過100萬噸/年、燒鹼產能50萬噸/年以及金屬鎵產能290噸/年。
焦作萬方表示,其與三門峽鋁業同屬於鋁行業。本次交易完成后,標的公司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的鋁行業業務佈局將向上遊拓展,形成「氧化鋁—電解鋁—鋁加工」的完整鋁基材料產業鏈,進一步提升產業協同效應,打造資源保障有力、產業要素齊備、綠色清潔低碳、全球領先的鋁基材料龍頭企業。
總結及建議
2025年的中國併購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深度變革,併購重組熱潮的興起絕非偶然,而是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長期共振的必然結果。
未來,隨着註冊制改革持續深化,併購重組將沿着"產業邏輯+資本邏輯"的雙軌並行,在高質量發展中扮演更核心角色。普華永道預測,2025年全年併購交易額將實現較高的兩位數增長,其中半導體、新能源等硬科技領域的整合將持續升溫。
政策層面,簡易審覈程序、分期支付等機制將進一步優化,為產業鏈整合提供更高效的資本工具;市場層面,國企專業化整合與民企技術併購將形成互補,推動產業集中度提升和創新要素集聚。
當併購重組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從財務投資轉向戰略協同,其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引擎的作用將更加凸顯。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進程中,2025年的併購浪潮正書寫着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篇章,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