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924」一周年,「牛市發動機」中國平安、中國人壽們走到哪了?

2025-09-24 09:30

文 | 錦緞

時光飛逝,轉眼「924」整一周年。

這輪猝不及防的牛市啟動至今,中國保險上市公司公司既功不可沒,也受益匪淺:一方面,它們是資產購買支撐性力量之一,不負「牛市發動機」;另一方面,在后地產時代,它們終於迎來一輪酣暢淋漓的底層資產置換期。

反映在賬面上,它們的資產負債表得到了一定的修復,但同時這樣的結構性調整過程仍處於初級階段。

保險股是中國金融資產走勢的一個重要風向標。很大程度上,釐清了它的進度邏輯,也就能夠對包括股市在內的金融產業走勢有一定的洞察。

值此「924」一周年之際,我們將中國上市險企的基本面,從多個角度梳理企業和行業的整體表現,以期洞悉當前中國險企的競爭力正在出現哪些新變化、新趨勢。

01 行業概況:整體趨勢向好,投資回報承壓

本文主要涉及2024年以后財務數據變化,2024年之前的財務數據僅作參考,同時我們所有未註明來源的數據,均來自企業財報和Choice金融客户端。

先來看看行業整體的情況。

在經歷了2021年增速低點后,我國原保費收入經歷了周期性的回暖,一路攀升至去年年末,增速達到11%以上的雙位數,今年上半年我國原保費達到了3.74萬億,增速回落至5.3%左右,但依舊保持了高基數下高增長,整體來看今年有望突破6萬億的大關。、

保費增長的另一面是,絕大多數險企過去三年間追求規模化的同時,可能放棄了一些潛在利潤,整體來看險企2018年至今的新業務價值出現了下滑,當然這也受到了會計政策的影響(折現率算法改變),2024年以后穩定在了相對平穩的區間內。

同時增速自2024年末出現了明顯的回升跡象,上半年,NBV(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速在可比口徑下達到了31%,在經歷了業務轉型的短暫調整后,目前來看險企的長期價值曲線正在迴歸。

當然過去幾年險企最核心的問題之一併沒有得到改善,即便受制於會計準則改變,整體來看險企的投資收益率依然處於明顯的下滑區間,8家上市險企(不含眾安和中國財險)的對外投資收益率無論是均值還是中位數,近幾個財報年度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一方面受制於會計準則的限制,另一方面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本來就處於下滑的區間,疊加地產資產的整體下行,淨投資收益率目前來看沒有明顯轉型和拐頭的邏輯。

圖:2025年上半年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圖:東吳證券研究所

但是相較於淨投資收益率,險企近兩個財報周期的總投資收益率提升明顯,2023年末會計口徑計算下總投資收益率均值為3.02%,而今年中報期增長至4.54%。

險企的總投資收益率=淨投資收益率+已實現及未實現收益+資產減值,那麼影響總投資收益率和淨投資收益率差值的核心其實就是后兩項。其中受益於地產整體的風險趨平,資產減值規模可能沒有前兩年浮動大。而「已實現及未實現收益」的其實就是買賣證券和持有證券的浮盈,這部分對險企今年總投資收益的影響較大。

從結構側來看,今年中報期(刨除上市未披露的企業)險企的權益類資產明顯提升,整體較年初提升了1.1pct。

02 險企逐漸分化:小險企增速快,大險企地位穩

再來看一下險企的具體財務指標,十家大型上市保險公司中,我們排除了口徑相對難以統一的財險為主的兩家公司:中國財險和眾安在線。

受益於市場紅利和保險行業整體規模的快速擴張,大多數險企總市值規模在過去兩年內都出現了不小的漲幅,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率先突破了萬億大關。與兩年前相比,平安反超友邦站上了上市險企總市值排名第二的寶座。

友邦成爲了唯一一家兩年內總市值負增長的險企,這也與我們兩年前對其成長性判斷的觀點相符。

從投資收益率的角度出發,與行業整體趨勢趨同,受制於會計準則覈算口徑的變化,如果僅從絕對值來看,8家險企(除了未披露的友邦)沒有任何一家險企的淨投資收益率出現增長

當然也不能把所有的鍋都甩給會計準則,在統一口徑下也沒有任何企業淨投資收益率高於年初,本質還是刨除權益類資產,險企受限於利潤因素,整體的收益規模確實不及前幾年。

償付率方面,在「償二代」過渡一年后,大多數險企的償付充足率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2022年末償付充足率的均值為220%,今年中報期已經達到了249%

其中中國太平的償付充足率達到了294%最高,中國人壽191%最低,但是也要遠高於100%的監管要求。

當然也有不少的投資者看中的是金融企業相對穩定的股息率,以去年年末為基準計算股息率,最高的是陽光保險達到了7%以上,最低的是中國人壽約為1.55%(當然人壽一直以來股息率都不高),其中陽光和新華的股息率近兩年提速最明顯。

同時A+H上市的險企,港股的股息率都要明顯高於A股,專注於股息收益的投資者或許可以更多地關注港股。

新業務價值方面,呈現了小企業高增速,大企業小漲甚至下滑的反馬太邏輯(目前新業務價值測算口徑相對模糊,橫向比較的意義不大),當然從絕對值的角度出發,險企的NBV還是嚴格遵循着行業地位排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和友邦排列前三,其余上市險企上半年均未突破百億規模。

再來看一下險企今年以來的內含價值表現,還是先來簡單介紹下內含價值,內含價值極端情況指的是,即便險企未來不再經營,此時此刻手中保單未來能夠帶給企業現金流的價值。

因為保單是一個長期產生現金流和利潤的產品,所以在對險企進行價值估算時,會對未來的保單現金流收入按照一定比例折現到當下進行計算。當然這個計算要考慮風險、回報率等等因素,每家保險企業都會聘請會計事務所精算師進行計算,以中國平安為例,今年中報期是以4.5%長期回報率和9.5%風險貼現率計算的。

目前內含價值最高的依舊是兩大龍頭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內含價值均接近1.5萬億,太保和友邦排名三四,人保和陽光未達到2000億。

整體來看各家險企的表現,其實與兩年前的差異變化不大,平安人壽依靠着長期絕對積累的規模優勢,穩居前列,當然也不乏投資側和營收側表現不錯的第三梯隊險企,比如新華和陽光。

03 成長性:險企正處於結構性調整過渡期

最后,我們再來看一下險企的成長性變化。

營收側,今年中報期營收增速數據口徑發生了一些確認收入的變化,部分企業沒有披露重塑后的同期營收數據,我們以Choice的數據為基準,大致測算了中報期各家險企的營收數據,其中表現最為優異的是新華保險,其次是中國人保。

利潤側數據口徑同樣有不一致的問題,我們還是以Choice同口徑測算,歸母利潤漲幅最高的依舊是新華保險和中國人保,友邦保險和中國平安歸母利潤都出現了下滑。但從利潤絕對值來看,中國平安依舊傲視羣雄。

新業務價值方面,險企今年上半年的表現不俗,短周期內的成長性相對確定,樣本池中所有險企的新業務價值規模都取得了同比正增長,其中憑藉着營收側優異表現,新華保險的新業務價值增速最快,其次是陽光和平安。

內含價值EV的數據表現也不錯,所有險企環比年初也都取得了正增長,其中陽光保險和中國人保的漲幅突破了10%,中國太平和新華保險突破了8%。

當然也並非全是好消息,正如前文所言,目前制約險企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投資收益率的下滑(因為規則的改變,沒有直接反應在營收上),會計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收益率的表現,同時結構性的投資收益曲線下滑情況並沒得到改善(比如地產基建),今年上半年所有險企的淨投資收益率都出現了下滑。

如果加上權益類收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總投資收益率增長的也只有兩家險企:新華保險和中國平安。

正如前文所説,總投資收益率和淨投資收益率剪刀差形成的核心原因,是權益類資產帶來的收益貢獻。新華和平安總投資收益率明顯增高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權益類資產的貢獻。中國平安是所有險企中今年上半年權益類資產(股票+權益基金)佔比漲幅最高的企業。

而新華雖然權益類資產佔比變動幅度微降,但卻是所有險企期初權益類資產佔比最高的企業,達到了18.8%,今年微降更像是一波獲利了結。

當然有平安和新華的樣本作用,今年上半年除中國太平外(權益類資產佔比本就相對較高),披露資產結構的所有險企中,權益類資產配置的佔比都出現了明顯的提升。

對於險企而言,或許會更快從地產資產轉向股票資產。

最后再來看看險企上半年的管理營運效率,險企的費率(尤其是港股上市的險企)口徑也不太一致,我們就以費率變動的幅度來看,中國太平是中報期管理費率增幅最快的企業,其次是中國平安。而友邦保險和新華保險的費率降幅最明顯。

04 結語

行為至此,我們來對中報期的險企表現做一個總結:

從不同企業來看:

·中國人壽作為頭部之一,絕對地位和實力毋庸置疑,無論是新業務價值還是內含價值的規模都沒有明顯下降。市值反超了平安后,成為現階段的龍頭。但整體的增速橫向比較相對一般,對股東的回報率也不算高,投資結構側降低了一些定存現金,增配了一些權益類資產,但投入決心一般。

·中國平安是目前另一位頭部企業,與人壽相同的是,受限於規模營收增速也相對一般,但是利潤上浮明顯。平安在資產配置結構層面轉型幅度最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激增,因此投資收益相對增幅明顯,同時不動產配置大幅下降了3.8%,風險敞口持續降低,可預見未來結構轉型將會持續。

·友邦是唯一一個過去兩年間市值縮水的險企。可以明顯看到其業務轉型的動作,險企最核心的收益來自兩方面:利差和費差,以前友邦的定位是高端,即輕利差重費差,強調保障性服務。目前已營收持續增速大於利潤增速來看,現如今友邦似乎在向更中低端市場轉向,也在提供一些利差收益明顯的低價值產品,因此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的增速相對較低,相信友邦轉型會進一步提速。

·A股腰部險企中,新華保險是上半年表現最為優異的險企。無論是營收利潤增速,還是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增速,亦或是高配權益類資產帶來的投資收益,都名列前茅。

·港股腰部險企中,表現最好的是陽光保險。營收利潤增速維持在中游,新業務價值和內含價值增速最快,產品和友邦形成了反向轉型,同時權益類資產配置增速最快,收益效果明顯,且股息率非常高,對股東回報相當大方。

從行業整體總結而言:

刨除會計準則變動影響,保費營收層面過去一年多回暖明顯,行業增速重新增快,新業務價值企穩。但投資側淨投資收益率還處在下行區間內,當然險企投資資產結構也在不斷變化,權益類資產(主要是股票和權益類基金)明顯增多,可能會成為未來帶動投資收益率的核心,而現如今正處於轉型期。

按照慣例,我們統計了險企中報期基本面表現的六芒星能力圖,供大家參考。

本文系基於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